迪士尼“玩”成了全球闻名的跨国娱乐“大咖”
可能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震撼”。
2012年3月,腾讯推出的“QQ圈子”,是一个十足的社交潘多拉魔盒。它将用户在“好友栏”中、群里、微博听众等所有的关系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共同好友的连锁反应,为用户摊开人际关系网,帮助用户连线找到更多的社交关系。你拥有多少社交关系,大数据比你自己了解得更清楚。
如果要利用大数据建立关联度,就要好好利用大数据,洞察娱乐营销利用人性的两个原则:
戳中消费者的兴趣点。消费者已经对“老王卖瓜”的甜腻腻味了,即使产品局部优势再突出,消费者可能也不买账,因为选择太多,雷同的广告已让他们患上了“选择困难症”。相反,如果能精准找到消费者的兴趣点,如果你和消费者之间有知音般的碰撞,那么你俞伯牙卖的琴,他钟子期自然会买了。
2015年,沉寂了10年的蒙牛超级女声再次复苏,如何用超女这个老IP瓶装新酒?大数据通过“悬丝诊脉”,将蒙牛超女的粉丝与体育粉丝存在重合,于是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超女与体育“邂逅”了,擦出了超女与西甲跨界合作的火花。效果也很喜人,超女新闻发布会后蒙牛酸酸乳一度脱销。
学会适度的不完美。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值得推崇,但如果商家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的产品有360度无死角的完美,那么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你无视他们雪亮的眼睛。对于怀疑精神日益提高的消费者来说,虽然商家说得天花乱坠,但若产品的某个缺点被放大,那么“自己扇自己耳光”的过度营销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适度承认自己不那么完美,反而会让消费者更能感受到企业的诚意。
大数据时代再风云变幻,但万变不离其宗,商家需要坚持娱乐营销的常识——良禽择良木,再精巧、再不动声色的娱乐营销,如果其传播的载体逆势而行、粗制滥造,那么抓到的注定就是一手烂牌,再怎么打,也会因为被载体所累而使品牌受到影响。如果娱乐是良心作,娱乐营销的产品或服务又是极好的,那么消费者与品牌共乘的“小船”就会顺风又顺水。
一切行业都有娱乐元素
迪士尼“玩”成了全球闻名的跨国娱乐“大咖”,麦当劳“玩”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全球餐饮巨头,淘宝“玩”成了电子商务的翘楚。你看的、听的、说的、吃的、用的,没有谁、没有哪个行业,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零娱乐”。
相反,娱乐渗透式入侵的脚步从未停止,娱乐的“小伙伴”遍天下,娱乐的身影无处不在。
无须怀疑,人们对娱乐的热爱,使其正在以一种你我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未来,一切行业都会有娱乐的元素。
不快乐故娱乐
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告诉我们:“不开心,就算长生不老也没用;开心,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足够!”然而一些人即便是物质生活富足,可精神生活却很空虚。
每天面对重复的工作内容,单调的生活节奏,再夹杂些压力与负面情绪,快乐并不是常有的状态。正因为如此,娱乐营销才变得“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使不快乐的人们愿意花钱找乐。
“这是一个用户体验至上的时代”,美国商业演说家麦克凯恩在其著作《商业秀》中一语道破天机。所有行业生产的不再只是产品,而是在演一出舞台剧,在做一个感情丰富的“秀”。你向用户销售的,是让他们快乐的生活方式。“好玩有趣”是决定顾客购买体验的主要原因。
迪士尼就宣称,自己向消费者售卖的是快乐。可是这“快乐”要怎么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粉丝愿意买?
先说迪士尼动画。米老鼠快90岁了,至今仍在迪士尼最新动画《米奇妙妙屋》里,和米妮、唐老鸭、黛丝等一大群好朋友大玩数学逻辑游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本来是老掉牙的童话故事,可当白雪公主出现在深受小朋友欢迎的动画片《小公主苏菲亚》中,娱乐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让我们再来看看迪士尼乐园,它为用户凭空架设了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各种活动老少皆宜,有吃、有喝、有玩,就是没烦恼。无论是大型娱乐项目,还是游行表演,就连餐饮住宿和购物,迪士尼为用户提供的都是“骨灰级”的极致体验。比如上海迪士尼乐园,在其内部的迪士尼小镇上演了百老汇的热门音乐剧《狮子王》,而且是非常贴心的普通话版,这在全球是首次。
迪士尼图书、玩具、文具、服装、日用品,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到商场和超市走一圈,你似乎处处都能看到带有迪士尼标识的商品。小到一支圆珠笔,都极有可能在上面找到米老鼠头像。
迪士尼的确是个善于推陈出新的全面手,经典的老牌卡通人物把新故事演绎出新奇而有趣的用户体验。同时运用童话造梦的方式,梦幻般地在新领域里掘金。仔细看看身边的事物,以迪士尼为主题的娱乐,渗透到了很多行业,尤其是儿童商品。似乎父母想要为孩子购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看到迪士尼的影子。迪士尼的品牌价值在300亿元左右,便不足为怪了。
各行各业都可以“迪士尼”,各行各业都可以很娱乐。不快乐便没有理由存在,迪士尼这种贩卖快乐的娱乐营销模式,也被全球很多企业借鉴。
科技不够,娱乐“来凑”
科技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总有科技不能企及的新高度。所以才有了科技不够,娱乐“来凑”。
人们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是硬性的,稍有不慎便会有差之毫厘,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