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品牌的终局演绎:一个重要的拐点
新消费品牌的终局演绎:一个重要的拐点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世界上只有两种商业竞争策略,第一种是低成本策略,第二种是差异化策略,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策略。这两种策略都很容易理解。前者只不过是依靠性价比来实现相同质量的较低价格;后者只不过是提供一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服务,形成稀缺性。具体的竞争策略与行业属性和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直接相关。例如,奢侈品和高端时尚是一个更适合差异化战略的行业,而大众消费品和快速消费品通常更适合低成本战略的行业。在一条独立的竞争轨道上,第一名往往采用低成本战略抢占最大份额的市场,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玩家往往采用差异化战略,寻求龙头企业以外的生存空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大多数品牌制定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品牌战略时,他们高估了自己的产品/品牌的差异化,从而低估了自己对品牌的认知误解。首先,求。首先,我们总是可以发现很多品牌的误解。认为自己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消费者会为自己的品牌买单,企业也称之为品牌价值感动用户;事实上,大多数品牌没有价值观,他们的价值观只是想赚钱。这些企业很容易误认为市场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是品牌价值。然而,品牌知名度并不意味着品牌差异化,更不用说抓住用户的思想了。这通常只意味着你的沟通成本/客户获取成本会更低,用户不必从零开始认识你。世界上有无数的大公司倒闭了。在每家大公司倒闭之前,它都有很高的知名度。春兰空调、长虹彩电、诺基亚手机……哪一个不是当年的巨头?哪一个没有创造所谓的品牌价值?二是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服务是不同的,用户会为这个产品差异付费。有趣的是,在我接触的一些新消费品牌中,很多企业甚至把包装设计作为产品差异化的重点,这是不可思议的。让我这么说吧。产品的差异并不意味着重要性或稀缺性。你认为重要的差异可能根本不是用户消费和购买的因素,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也只是可有可无而已,在这点上企业反而容易当局者迷,进行错误的市场归因。有些你认为的“产品差异化”,只是竞争对手认为不重要才没有跟进而已。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差异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市场竞争策略,而不仅仅是产品策略,差异化竞争往往需要对应不同的产品价格带,否则难以奏效。比如说星巴克已经卖到30多块了,你在咖啡市场上搞差异化竞争就要尽量避开这个价格带,要不就搞搞十来二十块的,要不就四五十块往上走,如果要在三十多块跟星巴克硬扛,那肯定是凶多吉少,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行业特性。总而言之,很多企业并没有很好地看清楚自身企业的真面目,也误读了品牌和产品的内涵,导致错失了构建自身企业真正竞争力的时机,到头来只能昙花一现。在消费品领域,我们始终认为真正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难以长期维系,所有的差异化竞争,最终都会回落到性价比的PK我们仍然不厌其烦地以活力森林为例,代糖与气泡水的结合,在市场发展初期就能形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然而,当元气森林验证了无糖气泡水轨道的逻辑时,饮料巨头开始批量进入,无糖气泡水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难以继续。因此,元气森林的一个策略可能是继续进行短频快速的产品研发迭代,试图找到下一个市场未被充分探索的差异点,再次抢占市场。但如果你想像无糖气泡水一样运行类别逻辑,那将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从行业红利的角度来看,无糖气泡水踩在无糖风口上,只是找到了糖替代解决方案来打开市场。再次找到如此巨大的类别红利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可乐、百事、农民等巨头对元气森林保持警惕,显然也会在供应链上进行相关的装配,使元气森林无法实现生产能力。元气森林的战略远见之一是,当它抓住无糖气泡水的市场窗口时,它们开始进行供应链层面的投资布局。当他们掌握了工厂和供应链的初始布局时,他们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市场红利;防止巨头的供应链钳制,这样才让元气森林存活下来。战略一环套一环,而且需要资本不断输血,发展时间上也算是争分夺秒,才造就了今天的元气。你现在要跟我说元气森林无糖气泡水是差异化竞争,我是不信的,市场上已经有太多无糖气泡水了,这类充分竞争的行业中,产品同质化是最终的宿命。也可以说,竞争壁垒就不会长期存在于产品本身上,最终依旧要靠成本领先策略来取胜。快消零售行业的基本逻辑,其实归根到底就是规模优势特性的应用,这其实也与成本领先策略一脉相承。下面我们用一个偏财务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竞争发展逻辑,引入经典的杜邦分析公式:ROE(回报率)=净利率*周转率*资本杠杆。企业要做好,要么提高净利润(产品更贵或成本更低),要么提高周转率(同时销售更多次),要么提高资本杠杆率(智能资金)。提高净利率主要可以通过提高价格、降低成本率和降低成本来实现。正如前面提到的,市场份额将在同质化的买方市场转让,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就很难说出好的策略;成本率主要与企业运营效率有关,与市场销售层面的渠道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成本的降低显然与市场规模和采购规模有关。周转率与财务管理有很大关系。如果仅从行业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就是行业营销特点和企业不断挖掘用户需求的能力,不断激活用户需求,发现未满足的新需求。资本杠杆也与财务管理有很大关系,但往往也是市场地位的体现。例如,当您有大订单量和供应链发言权时,您可以通过设置应付/预收账期占用供应链上下游资金,扩大资本杠杆。规模优势取决于巨大的产品吞吐量,但一旦形成规模优势,就很难再次被打破,并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因此,我说快速消费品/消费品行业本质上是一个数量的业务,最终需要依靠低成本的战略来取胜。我认为未来的许多新消费品牌将面临着惊人的新的市场预测。我认为,我们将来会有越来会有越来的新的消费品牌。登陆二级市场后,破发的可能性很大,甚至长期下跌,即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许多所谓的消费品类创新刺激了新鲜消费者的需求,难以形成稳定的品类回购,导致许多新的消费企业需要依靠营销来解渴,经常通过直播带货模式发货后,很难保持其价格刚性。一般来说,销售太贵了。回到上面提到的,这些企业要么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实力,要么放大了产品差异化的需求痛点。归根结底,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用户和用户的需求。消费品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这意味着任何新的大品牌的出现都需要面对传统巨头的猛烈攻击。如果没有大的品类红利(活力森林)或大的渠道红利(完美的日记),并迅速布局自己的供应链系统,那么运行的可能性就很低。当然,现在我对这些新的活力森林和完美的日记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虽然,我对未来的新的活力森林和完美日记也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消费品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不是太高,远没有赢家吃,甚至每个区域市场,都有相当独特的本地品牌,消费品行业是一个可以快速实现现金流的行业,所以即使是中腰小品牌也可以生活是湿的。总之,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虽然我预计新的消费企业将在明年批量死亡,但值得期待的是,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可能会成长为真正的消费巨头。这样,我们现在就处于消费者行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者:郑卓然,微信官方账号:传播体操奖励微海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