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个例子是苹果利用 GPS 定位顾客
和道路,只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追求完美的方法。因此,营销并不是“1+1=2”那么简单的一个公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也没必要去探讨营销了。营销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关于实践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科学,一门存在着某种规律的科学。
无论营销是艺术还是科学,它都必须遵循一个道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有效的营销实践去验证之前我们做的营销假设,而这个实验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试错”。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你不可能充满预见地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只有在你回头看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点点滴滴之间的联系。所以,你要坚信,你现在所经历的一切都将或多或少与你的未来产生关联。就如同我们苹果公司2001年后腾飞的轨迹,iMac、iPod、iPhone、iPad等,你会发现一些非常显性的标准:苹果公司提供的商品是市场空间很大且相对成熟的大众电子消费品;在推出新品时总是力求消费者能感知、体验到最大差异化,而价格也是在社会精英分子能接受的范围之内,肯定不低但绝对不是天价,这些标准使得苹果推出的产品总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再来看一看2000年之前的苹果公司,你会发现是一连串的错误:1993年售价高达1万美元的Lisa电脑是一个错误;1989年重达7kg的个人便携电脑是一个错误;还有1995年悄然无声、无疾而终的Tailgent计算机操作系统;更有只能存储8张照片,没有屏幕,没有变焦功能的全世界第一台数码照相机Quicktake的惨淡收尾。一系列的错误直接导致苹果公司在1997年彻底进入了低谷,以至于戴尔公司的创始人公开表示:“如果我是苹果的CEO,我就会把公司关了,把钱还给股东。”
我们现在总用耀眼来形容苹果的品牌,对乔布斯更是用天才来形容,但可以看到乔布斯和苹果同样走的不是一条“直往成功”的路。如果没有那一连串的试错,可能就不会有现在一连串的成功。就拿苹果体验式专卖店来说,其最初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苹果专卖店出现之前,电子产品专卖店并没有成功的先例,专卖店所依赖的几个重要的能够导致成功的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到乔布斯发掘了这几点。
· 简化销售:和苹果的产品一样,乔布斯对专卖店销售的各个环节(从进入商店到付款)做了高度的简化。比如强调要让顾客一进入这个零售区域,只需要看一眼,就了解这里的流程;介绍初始信用卡和打印凭条这样的步骤。最新的一个例子是苹果利用 GPS 定位顾客,只要顾客在苹果专卖店铺内下单,并且带着打开定位功能的 iPhone 来到店内,店员就可以知道顾客在店内的位置,直接把产品送过去。
· 销售关系:苹果专卖店和其他零售商一个核心的区别就是店员不以销售为目的。店员的收入和销售额没有关系,而是专注于帮助顾客,这样可以加强顾客和苹果的关系。而大多数的零售商的店员都以销售为目的,这样无法加深顾客与零售商的关系,顾客自然也不愿付出溢价。
· 完美细节:苹果的成功和创新离不开细节,其专卖店也是如此,比如讨论厕所标志该用哪种灰色;铺地面所用的石头的颜色、纹路和纯度都有特别要求;乔布斯对楼梯的设计极为重视,甚至获得了两项与之相关的专利。在这之前,你能想象一个卖电子产品的人会这样设计专卖店吗?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应该解答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敢于这么做?乔布斯追求完美的个性,当然这是一个原因,勇于试错则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2.试错调研不能替代“试错”
也许会有人反驳,为什么一定要试错,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调研做出判断,应对市场需求。
随着现代营销知识在中国的深度普及,特别是如宝洁、可口可乐等重视市场调研的国际性品牌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很多中国企业也逐渐认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好的策划来自于80%的脚和20%的脑”,著名的“二八定律”又告诉我们,市场调研是由“调”和“研”组成的,也就是有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两个部分。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技术越来越丰富、多样,另一方面信息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处理、判断收集来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依据成为营销是否走偏的关键拐点。
因此,我们要反问:你的判断准确吗?你的结论时效性如何?
可能有不少人都知道可口可乐曾经全面推出一款“新可乐”,这在当时即使没有震惊世界,至少也震动了美国一代人。
1985年在即将迎来可口可乐百年诞辰之际,可口可乐公司突然宣布换掉沿用了99年秘不示人的经典配方,改用口味偏甜、更合适年轻人的“新可乐”全面取代“传统可乐”。做出这一决定并非草率,在3年前可口可乐就发动了一项代号为“堪萨斯工程”的市场调研活动。1982年,可口可乐深入10个城市展开深入的调研活动,数据确实显示消费者希望尝试新的可乐,更偏爱口味稍甜的可乐。
获取的信息不假,但得出如此重大的结论似乎为时过早。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可口可乐就不断地遭受百事可乐的各种挑战,到20世纪70年代百事可乐发动了一系列正面的进攻和挑衅,并一度威胁到可口可乐第一的市场地位,可以说采取行动是势在必行的。一系列数据都在显示口味问题,于是从口味着手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判断,这也是市场调研常常进入的误区:一方面定量的数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