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并非苍白无力的自我辩解
“瘦肉精事件”发生后,双汇发布了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写到“公司在原料采购等各个环节都设立关键控制点……”报告中对自身的责任却只字不提。
危机公关中,事实虽重要,态度更关键。然而双汇在事件发生后,不是认真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忙于计算自身得失,透着“代人受过”怨气,甚至带有“反击”味道,一个对自身责任避而不谈的企业何以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呢?
定律二:速度就是生命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
危机处理的难度是与危机处理的速度成反比的,速度越快,损失就越小。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处理“PPA事件”时说:“时间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拖得越长,产生的负面东西越多。”
危机一旦爆发,往往会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如果此时企业反应迟钝,不能迅速查明真相,并在第一时间给公众和媒体一个解释,一方面,会让公众感觉企业管理效率低下,不敢直面危机,逃避责任;另一方面,信息真空就有可能会被误解、猜测、流言所占据,使问题更加复杂。此外,时间上的失控,各种不测因素也会随之增加,通常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相反,如果企业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反应,则会最快表明企业姿态,化解公众不满情绪,进而获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另外,以最快的速度扼制危机,往往成本较低,效果也较理想。
一般来说,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在24小时内及时做出反应。当然,企业迅速正确的反应,必须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
5·12汶川大地震后,马云在某个公众场合讲话时拋出“捐一元钱就够了”的言论,被新华网报道,瞬间激起了广大网友的极大愤慨和强烈谴责,一时间马云陷入了公众人物人性道德的危机之中。然而,几乎就在危机爆发的当天晚上,阿里巴巴集团就迅速发表了官方声明,证明此言论纯属谣言。同时,阿里巴巴宣布再捐款2500万元作为专项基金,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马云及阿里巴巴集团闪电般的反应,轻松化解了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而马云也化险为夷,重新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2008年1月8日,西班牙《国家报》刊登一个整版的法国雪铁龙汽车广告,广告画面的主角是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的照片,而且毛泽东的形象被肆意篡改。这则广告刊登后,立刻引来华人圈和国内网络的口诛笔伐,一时间雪铁龙成为“中国人公敌”。
危机发生后,雪铁龙认为中国消费者的反应纯属小题大做,“反应过激”,没有予以理睬。雪铁龙的反应冷漠,置之不理,让中国公众认为雪铁龙推托责任,逃避错误,于是,谴责雪铁龙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此时,雪铁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公众对它的谴责已呈排山倒海之时势,难以控制,雪铁龙已错过了危机公关的最佳时机。尽管雪铁龙最终做出了道歉声明,然而,雪铁龙危机公关的反应迟钝,让自己加倍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定律三:让杈烕机构说话
许多企业身陷危机之后,特别是“质量门”危机,第一反应都是想尽快澄清事实,还我清白。然而,自我辩解往往难以证明清白之身,有时还会越描越黑,引起公众的反感。
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危机事件当事人的自我辩解都有罔置真相的嫌疑,包括利益相关者如品牌代言人、企业资助方等,正如运动员不能兼裁判员一样,这些人的辩护都是苍白无力的。危机爆发后,很多企业都极尽辩解之能事,然而结果却都事与愿违。
无数的危机公关案例证明,真正能澄清事实的,不是当事企业自己的百般辩护,也不是企业与媒体的口水仗,而是权威机构的声音。权威机构以其自身的威信以及第三方的身份,足以消除公众的所有疑惑,可以说,权威机构的一句话胜过企业的一万句。
那么谁代表权威机构呢?质量检测部门、主管机构、监管机构都是,新闻发布会有权威机构的参与才最有说服力。
通常要求企业在危机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主要是表明自己主动承担责任的真诚态度,为以后的措施作辅垫,而并非苍白无力的自我辩解。
对一部分企业来说,即使无法得到权威机构的声音,也可以配合权威机构的调查,撤回问题产品,这样做比起徒劳的自证清白更能取信于人。
2010年8月,“早熟门事件”使圣元集团陷入危机之中,企业形象严重受损。面对社会各界的种种质疑声,圣元集团清者自清,一切交权威机构鉴定,而对事件的主要家庭,圣元集团也是保持诚挚道歉及积极配合救助的态度。在有关威机构鉴定出示检测报告证明此次“早熟门事件”同圣元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之后,圣元集团并没有万事大吉,抽身离去,而是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事件的处理当中。圣元集团在此次事件中态度诚恳,并通过权威机构为其验明正身,化解了一场有可能蔓延的危机。
定律四:一个声音对外
危机发生后,企业应该明确谁来说、如何说。内部应确定一个发言人,让企业统一口径,统一行动,以一个声音对外说话。企业多个声音、多种口径对外,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