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就“与皇马面对面”、“红塔集团对社会的贡献”等论题对球迷、有关部门领导、中奖消费者开展系列
第一次来到北京。素以“山高人为峰”这一品牌个性自鸣的红塔集团立刻抓住这一契机,导演了一场借助“皇马”宣传自己的好戏。2005年7月,皇马第二次来到北京时,许多企业都摩拳擦掌准备克隆上次的“成功”。然而,皇马这一次来可大不一样。
“皇马”给中国留下了什么
如果说2003年的“皇马”,给中国球迷和企业带来了些许兴奋的话。“皇马”第二次来北京,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5天的风风火火,除了挣到手的300万欧元外,“皇马”失去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球迷和媒体对之显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人们满怀着惆怅的心情,回忆起“皇马”第一次来到北京的盛事。
“皇马”给中国人带来了支援
2003年的中国,给人们记忆最深刻的事情就是“非典”。中国是“非典”的重灾区之一,北京也是如此。“皇马”在这个时候来到中国,无疑使其在中国人心目中搭建了用多少钱都无法买来的品牌美誉度。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以及百姓和球迷都对其有着充分的好感。
红塔集团的筹划
红塔集团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其“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代表着红塔人不断创新、永远超越、永无止境的拼搏精神。
而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队,无疑是当今国际足坛的超级豪门,是夺得各种荣誉最多的足球俱乐部,代表着当今足球的先进水平,具有自强不息、拼搏奋斗、永无止境的体育精神。红塔集团的“山高人为峰”的企业理念正是这种精神的又一诠释。
轰动过程
为保证活动强大的影响力,在云南,红塔集团在《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等媒体开辟专栏“红塔皇马中国行”,刊登皇马“每日一星”,吸引消费者关注;同时就“与皇马面对面”、“红塔集团对社会的贡献”等论题对球迷、有关部门领导、中奖消费者开展系列采访报道,更深层次地与消费者形成互动。在国内14个省市,运用当地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大力宣传,这次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另外,组织、吸引了307家各类媒体,共同组成了强大的信息发布网络,保证信息传播渠道通畅,传播广而全面。由红塔集团与“皇马”共同协商的信息保密机制和为此次活动专门成立的由新闻策划中心、新闻写稿中心、新闻发布中心“三点一线”式的新闻发布机构,则使红塔集团掌控了信息发布的主题方向和节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活动预期效果。根据活动进程,红塔集团举行相关的互动活动,吸引消费者对活动的全程关注、参与,用另一种方式保证了活动持续的影响力。
案例分析
红塔集团利用“皇马”获得了空前的媒体宣传,央视5套对其进行了赛事直播;互联网上共有11300多个中文网页,对本次活动进行过报道。国内财经类、综合日报类、周刊类、营销类等上百家各种类型的报刊媒体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港、澳、台等几十家媒体也对其进行了报道。
◆大事件必然吸引众多媒体。凡是涉及两国以上的大事件,其另一当事方也必然非常关注。在此次活动过程中西班牙来华的各类记者就多达40人,除此以外,世界其他国家的媒体也前来报道,其中不乏国际巨头,例如,BBC。
◆大事件的本质。2003年的“红塔皇马中国行”,体现了品牌与体育精神完美的结合。中国企业在这方面早就有过成功经验,最有名的要数健力宝集团。除此以外,1998年便与体育结缘的“农夫山泉”,也是在这方面成功的典范。传播要想产生扩散效应,必须考虑与众不同的传播方式。而体育事件因为其受众的强势地位,常常会引来众多眼球。只要有大事件,媒体不请自来。
◆第二次“皇马”之行是一大败笔。国际足球俱乐部都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例如皇马,它是由足球队、运动品牌、通信巨头、超级体育明星及国际运营机构集于一体的体育市场化运作机构。然而,在运作过程中,要熟悉各种不同国情,中国人最讲究“人情味”,因此,皇马的突然变脸在中国球迷的心目中造成的品牌损害,将是皇马应该重新检讨的问题。
案例训练
1.案例测试
网络杂志以绚丽多彩的多媒体技术,赢得了网民的青睐,迅速聚集了一个庞大的阅读群体。几大网络杂志运营商,如XPLUS、VIKA、ZCOM等均拥有着几百万的用户。网络杂志中运用了Flash、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技术,这些技术的组合,对读者产生的美感和心灵震撼是非常强烈的。因此,网络杂志聚集了庞大的用户群,如《时尚MAN》、《瑞丽GOO》等网络杂志,由于其多媒体和多样化的指导给予了读者很多实用的打扮、化妆等知识,很受读者的欢迎。
根据你的理解,请你判断一下,网络杂志这一传播方式,是否只适用于时尚产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题思考
现象1: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者整体学历层次最高,其后依次是报纸、广播、当面听说、单位传达、电视。
现象2:风靡全国的“超级女声”有着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支持它的人主要是:年轻的女性和家庭主妇以及男性少年群体。反对的人主要是:青年、中老年男性以及比较偏僻区域群体,在青年男性白领中,反对强度更大,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部分肯定这一形式,但对于内容有自己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