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深入到概念的深处
那么食品、家电、汽车、服装、家具、房地产等其他行业领域如何寻找并激发消费者的“紧迫感”?格力最近做了有益的创新,有意避开“节能”“环保”等众多家电产品共同诉点,用“健康”主题将旗下“格力空调、晶弘冰箱、大松净水机”三大品牌串在一起,告诉消费者“格力掌握核心技术”“格力已是世界500强”,并说“这是我们的起点”,强力掀起电器家族的“健康”狂潮,用“健康”概念激发消费者的“紧迫感”,可谓匠心独运。只是这一“健康”主题尚停留在“母题”上,还没有深入到概念的深处,以更为确切生动的健康“子题”,猛戳消费者的“痛点”和“症结”。
制造“紧迫感”在很多营销活动中常见,饥饿营销是个典范的手法。小米手机仅有这么多,工厂只加工了这些,暂时没法批量大产,急不急买,你看着办;空气污染严重,人走在街上无能为力,但在家里一天到晚再不能开窗换气,岂不要憋死?更何况还有老人和孩子!那么,家用空气净化器要不要?
针对消费者,只要从他的痛点出发并制造“紧迫感”,就易引发共鸣、引爆销售。
【信任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打造消费者的“信任感”。产品被发现了,消费者又有了紧迫感,如果建立不起来“信任感”,那么销售还是一句空话。没有销售就没有品牌,就没有企业的未来。
“信任感”是企业和品牌重要的、随时随地可以转化为有形的无形资产,与购买意向呈正相关并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信任感”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通常要经过企业日积月累、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长期努力,突破“量变”到“质变”,才能水到渠成地将人与物、人与企、人与人的关系升华到品牌“信任”的等级。而一旦确立了“信任感”,“信任”的力量就会帮助企业和品牌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根据尼尔森2015年全球广告信任度调查报告,70%的消费者表示完全或很相信品牌网站广告;网络广告类型丰富多样,但是并没有削弱传统媒体广告渠道的信誉,约63%的消费者信任电视广告,60%的消费者信任报纸广告和58%的消费者信任杂志广告。
信任,是一次托付的给予、一次好感的旅程、一次安全的跋涉、一座品牌大厦的建筑。信任的基石,就是来自企业、产品、品牌、文化、技术、团队、经营、管理、服务、财务等方方面面实力、能力、活力、创造力的枝枝节节、砖砖瓦瓦品质与信誉的拼写和叠加。
同仁堂、胡庆余堂、雷允上药业等老字号之所以历经战火风雨屹立百年不倒,就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救死扶伤的普世爱心,在千千万万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风吹不倒雷打不动的“信任感”,更是它们抓住了药业的关键点——药材地道,才建树起了正如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的广告语所言“药材好,药才好”的生命岁月的消费信任与信赖。
有专家评说,“品牌信任实质上也是商家对消费者的承诺,从品牌的外在形象到内在质量都应表现出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若企业片面认为顾客好糊弄,借此破坏对消费者的一贯承诺(如虚假的品质宣传、夸大其辞的广告、缺乏诚意的服务等),就会使消费者利益受损,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品牌声誉的下降和品牌偏好的转移。因此,品牌作为一种承诺,应建立在企业不会采取投机行为而故意占消费者便宜的心理上”。
影响消费者品牌信任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品牌质量、企业价值观、品牌认同感、品牌形象。因此,“信任感”的打造,既是百年大计、系统工程,又要精益求精、匠心独运。
(引自http://www.etmoc.com/look/looklist.asp?id=9793)
消费者三者——购买者、体验者、传播者
产品和服务一般在“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轴线上流动。通常,我们将消费者视为因个人的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社会成员,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而不是生产者、经营者。
但是,如果仅仅把消费者看做消费者,则是企业和营销人的误区,经营者用产品和服务获利或滚利,营销往往不会一次终结,即使产品和服务被消费者初次使用完毕,但是消费体验后的信息传播并未结束,甚至刚刚开始,对营销的促动也远未停止。因此,消费者不能被简单地“短视”为消费者,而应视为产品和服务次第而又回馈流动轴心线上的“购买者、体验者、传播者”。
【购买者】
购买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带有明显心理信息参与购买决策的活动。首先,购买者是商品信息的搜索者,无论购买者置身商场、超市、餐厅,还是在家里、办公室里用手指鼠标在PC端、Pad端、Phone端了解产品,商品及服务现场传达的信息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此时,产品的包装、POP和宣传手册上的广告文案、货架排面、堆头情势抑或促销员的引导,往往会成为终端拦截的杀手锏;或者购买者不受卖场情景“信息”的干扰,直奔早已决定的品牌。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购买者“问题认知——搜寻信息——评价备选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评价”的心理过程?“霍华德——谢思模式”从一个侧面做了概括性描述。
霍华德——谢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