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必将出现品牌涌现的消费新时代
将极大地拉动社会商品的总体消费,快速消费品将首先获益。当然,快消品的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那些具备品牌效应的快消品更将受人追捧,快消品运营者将更加殚心竭虑地为消费者提供 着商品与服务,消费者将更加享受“上帝”般的优越感。
同时,尤其是当下和未来电商的迅猛发展,将拉动快速消费品更加“快速”与“消费”。以开篇阿里巴巴马云创造“11.11”购物节为例,当日350亿元销售额中有多少比例的快消品销售是源于真正的需求,又有多少比例的订单是基于网民“过节”的心理冲动。难怪我在当日也凑个热闹,在网上下单买了几本书。未来,基于对中国经济的良好预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大规模的来自于年轻人、基层的“长尾消费”现象,一定会出现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发展势头。这种规模与趋势,又反过来刺激更多的新兴快消品品牌进入市场、加入竞争。这就是当今和未来中国快消品领域最大的特色。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商的发展可能对传统的品牌营销模式带来冲击,甚至是革命性的重构。基于本章“品质、粉丝、时间”的品牌极简模型也有可能发生再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可能:
第一,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消费者可能降低对于品质的关注,他们更加享受购物的过程。对此,快消品品牌商要头脑清晰,反而要更加注意对于品质的坚持与定位。
第二,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将促使商品的品类更加细分,这将导致商品的粉丝与目标受众进一步细分和分化。商品提供商应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并在产品策略上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适应消费者群体的变化。
第三,电商的发展有可能使得消费者的转换成本降低,这对品牌提供商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品牌提供商更要回顾和检视自身的“品质、粉丝、时间”品牌三要素,时刻关注目标受众的变化。
总之,无论未来商品如何“快消”,品牌服务商或提供商要时刻关注的是防止自己的品牌“快消”,最简约的策略就是参照本章6个快消品品牌的 经营之道,时刻关注自身的“品质、粉丝、时间”品牌模型,做到品牌的基业长青。
那么如何看待未来10年~20年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的新趋势、新业态呢?我认为,有三个要素或许将引领产业发展,也为品牌商指明了战略性的方向。首先是“中国要素”。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可预期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中国将成为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最具吸引力的地区,由此会产生以下消费新现象:
第一,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消费的巨大潜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将形成新的城乡快速消费品的需求新模式,再加之一线与二、三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整个社会对快速消费品的商品品种、品质和行销模式都会有全新的需求。
第二,以O2O为代表的传统与电商营销模式的并存与互动,将会带来市场竞争新格局,也必将出现品牌涌现的消费新时代。
第三,快速消费品的发展将进一步刺激和拉动整个社会零售体系出现“红移”式的膨胀与增长,围绕快速消费品的上下游产业链(网)也将同步同向增长,尤其是供应链与物流等现代服务产业和模式更将受惠于此而获得新增长。
那么中国要素对于中国本土品牌商的启示是什么?
第一,未来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元素中,中国文化的元素将越来越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品牌价值
我们总是抱怨中国缺少世界级的知名品牌,那是因为世界消费的主流和方向不在中国或中华文化的影响和掌控之下。伴随中国元素越发影响未来快速消费品,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进一步得到多层面的体现。例如,中华文化最早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与人的衣食住行相关联的商品和服务。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我们传统的与生活 相关的产品、模式和理念也一定会同步得到弘扬和发展。未来快速消费品的品牌世界,一劳永逸的“一品独大”格局和策略已经不具备可持续性。企业与品牌商要永久保持创业心态和持续创新能力,以便持续满足客户的新需求。由此,多品牌运作、品牌延伸将成为品牌商们竞争的常规手段。
第二,影响快速消费品的要素是“移动互联网”
在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的支撑下,手持客户终端不可限量的发展已经让快速消费品业界最权威的专家和机构无法精确预测明天的商业业态。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落地应用一定会以爆炸式的方式横扫当下快速消费品领域,并推动客户价值的持续提升。未来互联网世界的格局也将被彻底打破,人们不会再在乎置于美国的可以统治全球的几台根服务器,而是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理解几十亿人手中的移动终端,并服务于这些客户端随时发出的指令和操作,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也将增加大量所谓“非理性消费行为”,正像当年“超市”业态在中国落地时,消费者也时常抱怨,“捡”回来的东西并非急需和必需,因为它们往往是一时高兴顺手捡入购物车的。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于快速消费品领域的影响告诉品牌商们,抓住了移动终端,商家或将决胜千里。或许有一天,中国的宇航员可以在探月过程中通过手持终端向地面总部下单订购一件配件,让下一艘飞船“捎”过来。
影响未来快速消费品的第三个要素是“泛自由化”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