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学到占领营销“制高点”的重要性和避免“防守严密”的竞争对手的必要性
子或者右翼独裁者所说的话。这些话出自3位商界领袖讨论面临的商战的情景,并且非常典型。
营销中的语言一直从军事术语中转借。他们说发动一场商战,最好能抵御敌人的进攻。
我们说把人“提升”到更高的“职位”,我们把人编入“部门”、“公司”、“小组”,我们汇报“收益”和“亏损”,有时候我们还分发“制服”。
“战争”已经被广泛地用来形容商业冲突,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作者对真正的战争战略和战术并不熟悉。
我们时不时地到“基层”去“视察”和“验收”我们的“员工”的进度,还有人“发号施令”。[1]
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只是从军事中借来一些语言而已,并没有借到语言背后深层的军事战略思想。
商战便是企图把军事思想用于解决营销难题。
作为一门学科,营销学的历史还不到100年。长期以来,营销只是根据经验而行,缺乏理论,而军事理论恰能弥补这一缺憾。
报刊标题中的战争
如果你经常阅读《商业周刊》、《福布斯》、《财富》等报纸杂志,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军事术语。“啤酒战”、“可乐战”和“汉堡包战”都是新近出现的报刊军事术语。
但是在这些大标题之下,使用这些词语的作者们完全忽略了军事战略中最基本的原则。
最近的一份《纽约时报》上出现一个大标题为“施乐公司进军办公自动化”,副标题为“试图在办公自动化中取得领先地位”的文章。
施乐在计算机产品领域对IBM进行正面攻击,这个战略让施乐损失了数十亿美元。
假如丹麦侵略12倍于自己国土面积的德国,新闻媒体不表示震惊和怀疑才怪呢。
在办公自动化中领先?施乐公司的办公自动化产品的年销售额还不到20亿美元,怎么能对抗年销售额多达400亿美元的IBM公司呢?
报刊中还有许多这样没有考虑战略因素的文字硝烟。
查尔斯E.斯波克(Charles E.Sporck)总裁在宣传其公司的微型和小型计算机的一个广告的标题中说:“国家半导体公司要破釜沉舟了。”
为了进入个人计算机行业,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以5.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Cyrix公司。不到2年的时间,它便退出了个人计算机业务,转而耗资数亿美元并购了Rubicon。然而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却生存了下来,今天它避免与计算机巨鳄(戴尔和惠普)和大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和AMD)展开竞争,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是模拟和混合信号芯片方面的专家,它拥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去年销售20亿美金)和边际利润率(14%)。在大部分市场中,专业化往往可以生存并取得骄人业绩。
公元前49年,尤利乌斯·恺撒(Julius Caesar)渡过卢比孔河时,带领了整整一个军团(另有2个预备军团)。恺撒的力量太强大、太可怕了,他的敌人庞培只得迅速决定撤出意大利。
斯波克总裁的军团又在哪儿呢?IBM公司能那么快放弃阵地吗?你即便不是军事天才,也能看出这种不自量力的进攻不会太成功。[2]
[1]以上双引号内的词汇在英语中均来自于军事用语。分别为:晋升、军衔、师、连、分队、战果、伤亡、军服、战场、视察、检阅、部队、发布命令。——译者注
[2]英语中用恺撒渡过卢比孔河的典故比喻“破釜沉舟”,因当时恺撒渡过卢比孔河时已无退路,决心决一死战。——译者注
是预言,还是宣传
可口可乐在宣布其使味道更甜的新方案后,充满自信地预言以后每3年其市场占有率就会增加1%。这是个预言,还是一种宣传呢?如果它的本意是进行宣传,那它就失策了。思维正常的军事指挥官绝不会给胜利制定一个时间表。
1942年3月,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在撤出菲律宾群岛时说:“我会回来的。”假如他加上一句“年底之前”,1944年他重新登陆菲律宾群岛时,他的威信会大大降低。不守信用会削弱士气。营销的承诺应该像政治用语一样模棱两可,否则这些承诺会削弱你的力量。
希特勒承诺攻占斯大林格勒,却失败了。他不仅仅丧失了他在军队中的威信,还丧失了“宣传家”的形象。
商战的真相
很明显,营销跨入了一个新时代,比起这个新时代来,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营销就像学校的周末野餐一样轻松。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口号已经变成“把生意从别人那儿夺走”。
各家公司都在尝试用各种方法增加销售额,他们同时也在越来越多地运用军事战略了。
但是,单纯的进攻并不是优秀军事战略的标志,尤其是那种管理层以“更多”为口号的情况。管理层要求有更多的产品、更多的销售人员、更多的广告以及更多的辛勤工作。
特别是更多的辛勤工作。不管怎样,假如我们努力工作,并且成功了,我们的感觉会更好。因此,我们安排更多的会晤、更多的报告、更多的备忘录,还有更多的管理回顾。
但是,战争史的情况却与此相反。假如一心只想靠努力来获胜,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斯大林格勒的街道,让士兵陷入肉搏战的军事指挥官们大都失败了。
苹果的iPod取得巨大成功,展示了实行“最低期望线”的力量。苹果的敌人是微软和使用视窗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苹果把主要资源用在了利用iPod这个首款硬盘驱动的MP3进行侧面攻击,而不是对竞争对手发动直接进攻和围困竞争者。此外,该产品配合一家销售iTunes的网站进行推介而推出,实行了类似空中与装甲协同攻击的军事战略。
施乐公司做出顽固的决定,要在办公自动化市场中领先。这并不是将来会成功的标志,而是毫无意义的。
相比之下,更好的策略应该是速度,而不是力量。应该用飞快的、闪电般的速度打击对方(德国人称之为“闪电战”)。这并不是说力量或者兵力原则不重要了。情况远非如此。但是,除非你的进攻方案正确,否则你就会把战斗变成一场消耗战,从而丧失你的优势地位。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听到上司说“我们得加倍努力了”,你就知道你听到的是失败的言论。IBM公司获胜,靠的是巧思,而非久思。
第5章战地的本质
通过分析我们对手所在的位置特征,我们就可以知晓他的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在军事战斗中,战地非常重要。战斗总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来命名的。例如以马拉松平原、美陶鲁斯河、滑铁卢城镇、葛底斯堡城、邦克山、卡西诺山脉命名的一些战役。
在商战中,阵地同样重要。但是问题在于阵地在哪儿?商战是从哪儿打起的?
一个丑陋贫瘠的地区
在本书中,你会学到占领营销“制高点”的重要性和避免“防守严密”的竞争对手的必要性。那么制高点在哪儿?战壕又在哪儿呢?
如果你想出击并同竞争对手作战,了解阵地对你是很有帮助的。
商战的阵地并不在顾客的办公室,也不在超市或者美国的各大商店。这些地方只不过是商品销售点,而顾客对品牌的选择是在其他地方做出的。
商战也不是在达拉斯、底特律或者丹佛这些城市打响的,至少不是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实地打响的。
商战是在一处贫瘠丑陋的地方进行的。这个地方黑暗潮湿,里面有一些未知地带,还有深深的陷阱诱捕那些毫无防备的人。
营销在10多厘米宽的战场上展开,它就是客户的头脑。在了解营销本质的过程中,这是个关键概念。你获胜不是因为你有一个好产品,而是因为你的感悟力更强。
商战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每天,战争在你自己的头脑以及你顾客的头脑中都在进行着。
头脑就是战场。这个地带充满玄机,高深莫测。
整个战场只不过10多厘米宽。这就是打起商战的地方。你就是在这块寸方之地上运用智慧,挫败你的对手。
商战就是一个看不到战场的智谋战,只能在头脑中想象,这使商战成为最难的学问之一。
我们出版了27期以“战场”命名的有关营销问题的简报,直到我们感到了厌倦,才停止出版。这些简报的目的是从军事的视角分析营销中的各种情况。由于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