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取得一定的成功
酶忻笆敲桌盏木托小笨贾该桌绽程兀皇恰懊桌崭咂分噬睢薄? 电视广告中称“米勒公司的莱特啤酒”,却并没有起多大作用。啤酒罐的正面根本没有出现“米勒”的字样,只有“莱特”。罐子侧面才有一个很小的米勒商标,用小字写着很普通的“米勒啤酒公司,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州”。
一个名称无法支撑两种不同的产品,米勒迟早会为其莱特的错误付出代价。
实际上更晚些时候,“高品质生活”付出了代价,而不是“莱特”。1979年,即莱特推出4年后,“米勒高品质生活”已经到达了峰顶,销售仅比百威啤酒低21%,此后开始下滑。
[1]英语中,“莱特”(Lite)与“淡啤”(Light)的发音相同。——译者注
“高品质生活”的衰败
“米勒高品质生活”以先慢后快的速度开始衰败,逐渐比百威啤酒低32%、40%、59%,最后,1984年比“啤酒之王”低了68%。这就是说,百威啤酒的销售已经是“米勒高品质生活”的3倍。
很多米勒公司用来拯救其品牌广告的主题之一是“走美国路”。然而,多数喝啤酒的人都把啤酒与德国酿造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最成功的啤酒品牌都有着德国名称的原因。
“米勒高品质生活”彻底失败之时是在1983年,米勒莱特超过了它。现在,米勒确实是指莱特了,不管是在销售点还是在酒吧。
新闻界似乎给难住了,《纽约时报》在一篇典型的描述“高品质生活”面临的困境的报道中称“米勒解开了啤酒之谜”,似乎没有人想到过这两种品牌之间的联系。
从军事角度讲,米勒公司是从侧翼向自己发动了进攻。它的两种产品使用了同一个名称(也许只是偶然),这种侧翼进攻不仅没有削弱百威啤酒的地位,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地位。波果(Pogo)说:“我们遭遇的敌军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
位于俄亥俄州特伦顿的崭新的米勒啤酒厂投资4.5亿美元,但从未生产过一桶啤酒,成了侧翼进攻自己这一错误的沉默的见证。
你要是想侧翼进攻自己的话,后果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你成功地从侧翼袭击了自己,像米勒公司一样摧毁了自己的基础品牌;要么保护了基础品牌,却使此次侧翼行动以失败和高昂的代价告终。
品牌的延伸就像玩跷跷板,一个名称不能代表两种不同的产品,就像在跷跷板上,一个人上去了,另一个人就要下来。
品牌的延伸就像诱人的陷阱。短期内,品牌延伸通常总是成功,就像米勒莱特一样,还有健怡可口可乐。但是以长期看来,品牌延伸通常都是以失败告终。
这种情况就像喝酒一样,从长远的观点看,酒精会使中央神经系统消沉麻痹,而在短时间内,酒精就像健怡可口可乐一样让人感到兴奋愉悦。
然而,米勒公司似乎没有察觉它的两种品牌啤酒的联系。为了挽救“高品质”品牌,米勒公司就像一些当事人常做的那样,解雇了它的广告代理商,进行了公开审判,罪名为渎职罪。
新的广告代理商迅速推出了“米勒已融入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哪种米勒呢?是莱特还是“高品质生活”?电视广告中没说。广告中演员给人们展示其啤酒罐,可没人去看上面的文字,电视广告提示也没有。
米勒公司进退维谷,它不愿意说出“高品质生活”,因为这不适合工人阶层。有谁愿意挤在吧台前,高叫“给我来瓶高品质生活”呢?
米勒公司的行为和后果足以作为前车之鉴。
轻兵旅的冲锋
啤酒公司前仆后继,沿着米勒公司的老路纷纷倒下。
除了喜立滋和喜立滋淡啤、库尔斯和库尔斯淡啤,啤酒巨头们又推出了米克劳和米克劳淡啤,诸如此类。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些向自己发动侧翼进攻的勇士们的后果。
喜立滋淡啤是淡啤中的第二大品牌。按照常理,喜立滋拥有巨大的领先优势,事实却不尽然。1976年,即喜立滋淡啤推出的当年,仅喜立滋啤酒的销售量就达2400万桶,而今天喜立滋和喜立滋淡啤加起来销售还不到300万桶。真是一次绝妙的侧翼进攻,两个品牌都被自己摧毁了。
就算取得一定的成功,长期的结果也好不了。以曾经成功的库尔斯淡啤为例,库尔斯淡啤问世的当年销售160万桶,并且每年递增,1984年到了450万桶。目前,库尔斯淡啤是仅次于米勒莱特的第二大淡啤品牌。
真是棒极了。可是普通的库尔斯啤酒呢?其销售一直在下跌。能指望库尔斯淡啤的侧翼行动给普通库尔斯啤酒带来什么好处呢?
事实上,1976年,库尔斯啤酒只有一种品牌,投入200万美元的广告费,占领了12个州,那时它的销量反而更大。而1984年,库尔斯啤酒在44个州投入3300万美元的广告费,推出两种品牌,销量反而更小。又是一个断绝自己财路的例子。
正如库尔斯淡啤的销售额增加,而标准库尔斯却下降一样,如今,库尔斯淡啤以4:1的比例超过标准库尔斯。
米克劳也重蹈米勒公司的覆辙。米克劳淡啤推出3年后,普通的米克劳啤酒销量开始下跌,并逐年递减。结果也是解雇了广告代理商。
次年,米克劳淡啤也开始衰退,停滞不前。这两种品牌4年内相继衰败,很难证明品牌延伸有什么好处,也许反而更糟。
再以百威啤酒和百威淡啤为例。安海斯-布希公司还很幸运,因为相比之下,百威淡啤比较令人失望,迄今为止,百威淡啤从未超过“啤酒之王”的10%,安海斯-布希公司并不是没有努力过,公司每年为百威淡啤投入5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这已经是其基础品牌每桶的9倍了。
虽然花了一些时间,然而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了百威啤酒的身上。正如百威淡啤销售额增加时,标准百威却在下降。百威淡啤在2001年超过标准百威,现在以37%的销售额遥遥领先。
百威啤酒继续高速行进,销量超过第二位的品牌米勒莱特2.5倍,这和百威淡啤的伏击无关。
其他啤酒品牌的情况如何呢?没有证据可以表明其他品牌采纳了我们书中关于品牌延伸的评论。恰恰相反,它们仍在继续推出淡啤品牌。
正如你也许曾预期的那样,库尔斯特种金啤在市场中难寻踪迹,尽管库尔斯淡啤现处于是美国啤酒销售的第3位。为什么营销人员不能适可而止呢?我们猜,他们也许是沉迷于推出新产品的兴奋感或是以此为个人做功绩。啤酒产业真的需要这些延伸产品吗?啤酒的人均消费在最近20年确实下降了,从1980年的6.6升到如今的5.7升。
信仰者们在最后审判日聚集在山顶上,等待世界末日的到来,他们不会因次日的到来而动摇信仰,下山而去。次日的到来只会让他们感到上帝的仁慈之心,带着增强的信仰下山而去。
啤酒滞销时,啤酒公司不会从市场上撤走,不会怪罪其品牌名称。啤酒公司只会责怪产品本身或者广告。这证明了“事实验证一切”的信仰根深蒂固。人们猜测:“总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不是啤酒的口味,就是广告的创意。”
乔治·桑塔亚纳(George Santayana)说:“忘记历史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1]
[1]乔治·桑塔亚纳(1863——1952),西班牙裔美国哲学家和作家。——译者注
重兵旅的冲锋
目前,啤酒业正在犯着同样的错误,加速向相反的方向前进。重兵旅的头一批候选者是“米克劳经典黑啤”(Michelob Classic Dark)和“库尔斯特种金啤”(Coors Extra Gold),二者都陷入了经典的“品牌延伸”陷阱中。
特别是库尔斯,它的头脑更应该清醒一下。第五位的啤酒公司无法支撑两种全国性的品牌,更别说三种了。
第13章汉堡包战
不要相信有没有流血牺牲的战争。如果血战是一种恐怖的场面,那么它只会让人对战争更加敬畏。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1984年,仅麦当劳(McDonald’s)一家就投入了超过2.5亿美元的电视广告费,相当于几乎一天就是68.5万,一小时就是2.9万。它必须卖掉多少汉堡包才能收回如此巨大的投资。
这么一个庞大的企业是如何起步的呢?故事得从咖啡店讲起。在美国,这种咖啡店在任何乡村和城市都很常见。
这种咖啡店通常夫妇二人开店,一个柜台和六七张桌子就足矣。店里出售食品和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