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测的前世今生
舆情监测的前世今生
: 166舆情监测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品牌公关行业的剪报。顾名思义,剪报需要人拿着剪子去剪。最早的剪报公司就是雇一些人,每天把各种报纸和杂志收集起来,收集的方式有时是订阅,有时急了就到报摊上去买,然后把报纸上报道不同公司的内容剪下来,用传真和邮寄的方式传给客户。使用这种服务的企业以此获取媒体对自己的报道情况,品牌公关部以此对自己的工作做出考评,比如媒体报道的声量,跟竞争对手相比,自己被提及的份额,媒体报道是正面、中性,还是负面的。剪报的方法不仅被用于企业,也被用于很多新闻单位。20世纪90年代,我在新华社伦敦分社做记者,因为我年轻而且会开车,领导给我安排的一项工作,就是晚上11点左右去舰队街(伦敦著名的媒体总部最集中的街区)取回英国各大报纸第二天的报样。报样取回之后,我的一位同事会马上阅读,把重要的内容用剪子剪下,贴在标准的A4纸上,传真给北京新华社总社最后,由总社组织人翻译来自全世界各地报纸的内容并结集出版,从而完成了到现在还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参考消息》,当下已进入数字时代,剪报已经失去了“剪”的字面意义,转而使用鼠标和手指完成,政府部门也对公众舆论更加关注。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剪报公司变成了舆情监测公司,过去单纯监测主流媒体,现在则是对网站、论坛、社交媒体等进行全域监测。目前,舆情监测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剪报公司结合数字技术的升级;第二类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生成的舆情监测服务公司:第三类则是政府媒体下属的舆情监测部门,如人民网舆情。这三类公司各有千秋,第一类公司的服务意识最好,因为他们了解企业的需求,很容易无缝对接:第二类公司的技术好,潜力大,对未来可以提供更好的洞察;第三类政府媒体的舆情监测部门,往往能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