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公关自我保护要先行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07-16
点击数: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谈判桌好比一个双方实力的试探站,当你在窥探对方信息时,殊不知对方也正以试探的眼光在审视你。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相互的“试水”中,谁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秘密会被对方窃取。而且很多时候,这个可恶的泄密者竟然是自己——自己在和对方的谈判中不知不觉陷入了对方的思维陷阱,让对方轻易撬开了自己的嘴,窃取了最关键的机密。在谈判中,估计没有比“偷鸡不成蚀把米”更令人懊恼的事了。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其初次谈判中,就曾遭遇过这种尴尬。那是松下幸之助事业生涯中的第一次交易谈判——到大阪寻找批发商来推广他的产品。
初出茅庐的松下幸之助显然不懂谈判中的各种陷阱。面对和蔼的批发商的亲切询问:“先生,这是我们第一次打交道吧?我好像从前没见过您。”
松下立刻掉入了对方的“温柔陷阱”,毕恭毕敬地回应道:“您好,我是第一次来大阪,什么都不懂,请多多关照。”
松下此言一出,对方立马获知了一条重要信息——眼前这位对手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不谙世事的年轻人而已。
于是,批发商继续大胆试探:“你打算以什么价格出售你的产品呢?”
诚实的松下再一次毫无防范意识地如实亮出底牌:“产品成本30元,我调查了市场,准备卖36元。”
其实,按照当时的市场,这类产品稀缺,且松下的产品质量好,松下的定价一点儿也不过分,甚至可以说是价廉物美。但只因松下无意间暴露了自己最重要的信息——初来大阪,人生地不熟,急于打开销路,批发商便趁机狠狠杀价:“你是第一次来大阪做生意,又是刚开张,应该卖得更便宜些,薄利才能多销嘛!30元卖不卖?”
被批发商一语切中要害的松下,在无奈之下只能以成本价出售自己本可大赚一笔的商品。
松下的尴尬只源于自己松动的嘴巴,对对方的狡黠的提问报以真诚的回答,结果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可见,在谈判中严防死守自己的隐私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功课。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要严加小心,轻易泄露底细,注定让你后悔莫及。
要想保护好自己的真实信息,除了严防死守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识破对方的“诈骗”。只有拥有火眼金睛、一眼识破对方的伎俩,才能不落入其圈套,才不至于让对方顺藤摸瓜、入室探秘。
相比松下幸之助的轻易泄密,基辛格可谓是“咬紧牙关”的老手。
当年,基辛格在参加美苏战略武器谈判并顺利签署协议后,当即在下榻的饭店举行了规模浩大的记者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基辛格透露出苏联每年大约有生产250枚导弹的能力。底下敏感的美国记者立马抓住这一线索不依不饶地追问:“那我国呢?我们美国的导弹生产能力怎样?”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导弹生产能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国家机密,基辛格当然要守口如瓶。可是,怎样应对难缠的记者呢?
只见基辛格笑着回答:“我虽然清楚美国每年生产导弹的枚数,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保密的。”
急于捕捉新闻的记者听罢立即脱口而出:“这不属于保密的。请您告诉我们美国的导弹生产能力。”
看见记者已然落入自己的思维陷阱,基辛格立马狡猾地反问记者:“不保密吗?那好,你能告诉我有多少吗?”
记者顿时哑口无言。
基辛格不愧是谈判高手,面对记者的尖锐问题不躲不闪,而是巧妙地将皮球反踢给记者。保密工作做得可谓是滴水不漏。
谈判是一场口舌之战,为了自我保护而紧闭嘴巴固然不现实。那么,怎样在滔滔不绝的状况下依然对秘密守口如瓶呢?
面对对方的提问,既要满足其疑惑又要保护好自己的真实信息,那就只能撒谎啦!这里所说的“撒谎”当然不是不着天际的扯淡了,而是制造一些虚假信息来混淆对方视听。如此,既可搪塞对方的追问,又能守住自己的秘密,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你也不能完全把对方当傻子,如果碰到对方对我方散布的虚假信息半信半疑、旁敲侧击以试图寻根究底时,只能将计就计,以“激将法”来堵住对方的口。
总之,面对对方的死缠烂打或步步追问,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如果牙口一松,后面的谈判必然是一泻千里。要知道,在谈判中信息的保护方面,永远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谁能把真实信息保守到最后,谁就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