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资并亲自参与运营的环球食品商业网也一路披荆斩棘——从做新消费食品C端导购网媒到做进口食品行业B2B商机平台
视角去近距离剖析、观察很多互联网企业最新的营销实践方法,我也有幸成为飞象学院的早期导师。感激飞象在传统营销向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成立了这么一个有温度的学习社群,让更多企业家能够直面困惑,接触最新的营销实战成果。在5年的转型实践中,SEO[5]搜索营销和技术开发是我集中力量重点攻克的领域。搜索营销始终是B2B领域招商引流的主要手段,技术在互联网时代成为标配,要驾驭技术为自己所用就需要下场接触。在这方面我得到了SEO高手陈沿舟的长期指导和帮助,我们也从早期的客户关系发展为朋友。当我认识到连锁加盟和代理招商的品牌企业快速崛起的秘诀后,我就发誓要掌握它,而陈沿舟无疑在网络营销的洪流中给我指了一条光明之路。这条路价值500万元,让我投资的环球食品商业网在搜索领域少浪费了2年时间。当然,最后要感激我的团队核心成员“技术大牛”夏晋,以及我的爱人洛溪。他们对我不离不弃,允许我在5年的转型时间里不断试错,他们见证了我在转型每一个阶段的鼻青脸肿和困惑迷茫。从优秀的传统品牌营销经理人到一个互联网营销的“小白”,我一路坎坷,一路奋进。在5年中,我投资并亲自参与运营的环球食品商业网也一路披荆斩棘——从做新消费食品C端导购网媒到做进口食品行业B2B商机平台,再到重新定位做产业新零售网媒。内容一直是我们团队的优秀基因。我们从2016年配合国内最大的进口食品展上海SIAL中食展推出近100篇原创报道轰动业内,到作为行业网媒配套服务2000余家品牌,被世界电子商务大会连续2年评为行业最具创新价值奖和最具品牌价值奖。我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见证了国内进口食品行业发展、新老品牌交替迭代,以及内容传播和爆红营销崛起的全过程。
放眼未来,希望在5G移动和AI物联网时代,我们每个营销人都能屹立潮头,做时代的弄潮儿。和千千万万的营销人共勉!希望本书能够让您有所收获!
王小博
于2019年1月1日夜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在国家开放的战略下,市场持续开放,最大化迎来国外商品潮的涌入;同时国内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消费者迎来幸福时期。而对许多品牌商而言,这可能是最坏的时代。进口商品的冲击,国内竞争的白热化,消费升级对商品品质要求更高,传统营销打法纷纷失效,等等,成为摆在品牌商尤其是新品牌企业面前的一道道天堑。
国外商品潮涌入,极度竞争的大幕拉开
对于开放,没有人会持反对态度。中国过去30多年的发展堪称超越常规市场经济逻辑的奇迹,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以贯之的开放政策。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会主动扩大进口,这给人们带来了信心和鼓舞。
开放力度的加强,也意味着更多国外商品将涌入国内市场。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将越来越大。相应地,中国企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尤其是市场的瓜分和国外品牌的威胁。前者很容易理解,在此不再赘言,后者却容易被人们忽视。国外企业历来重视品牌建设,形成了相对强大而稳固的品牌认知,而中国本土品牌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低价的优势被拉近甚至抹平,那么本土品牌的优势很可能所剩无几。对于国内大企业、大品牌来说,凭借多年积累尚有一战之力;可对小企业、新品牌来说,很可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危机。极度竞争的大幕已经拉开,国内企业要想突围,就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利剑”。
消费升级,传统营销方式失效
许多人以榨菜和方便面产业的“起死回生”来断定消费降级来临。实际上,消费品供给水平提升、高阶商品消费比例提升等多方面证据显示,消费升级已然是时代的主旋律。“80后”“90后”被推向消费大潮的顶端,成为主力消费人群,和父辈们相比,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更强,消费理念更加超前,这对品牌企业来说是有利的一面。可与此同时,这部分消费人群在消费偏好和审美需求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对商品的外形配置、内在功能及品牌调性等都有明确的认知和喜好。在追求性价比的同时,他们也从不放松对产品品质和用户体验的要求。
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同质化或不具备核心特色的商品已经越来越难以赢得消费者的心,“自嗨式”的营销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放眼国内,不仅单个品牌没落,甚至许多产业都出现了集体“掉队”的情况。比如巧克力行业,曾经的国产巧克力“一哥”金帝易主,徐福记、金丝猴等响亮一时的品牌也被外资企业收购。再如化妆品行业,曾经在国内日化市场风光无比,甚至连宝洁、欧莱雅等国际巨头也不敢小觑的国民品牌大宝,最终被强生收购,而这也没有挽救其走向衰落的情势。和大宝一样,许多曾经名头响亮的国产化妆品品牌甚至都难以再进入精品超市,让人无限唏嘘。像百雀羚这样能重回一线的“老国货”只能算凤毛麟角。
实际上,竞争不只来自外部,内部的竞争同样“惨烈”。服务行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很多连锁加盟企业已经进入品牌化阶段,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传统制造业。如何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对中小企业和新品牌来说,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