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启动危机公关 试解美国"安全心魔"
企业领导经济下,有愿景才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希望,有希望才能有驱动力。
(3)魅力。尼克松说过:“领导者必须要有追随者,才能称之为领导。”组织领导的权利来自两方面:一是组织赋予的权利;二是领导者自身拥有的个人魅力。古人言“士为知己者死”,就是领导者自身魅力的最佳体现。
赋能时代下,如何“选、育、用、留”好新生代员工,最终还是取决于领导者自身。
高效团队:打造高效协作、信息共享的团队
2015年,阿里巴巴总参谋长曾鸣提出:“未来组织最重要的功能已经越来越清楚,那就是赋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励。”无独有偶,领导追捕基地首领扎卡维的斯坦利将军,也在其畅销书《赋能》中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赋能的历史、优点和必要性:在伊拉克战争中,斯坦利发现,虽然自己麾下的特遣部队是训练精锐、装备精良的部队,在实际战斗中,占据优势的却是缺乏训练而资源不足的基地组织。究其原因,就是基地组织强悍、韧性和灵活。
如何打造灵活的团队?斯坦利将军引述了海上骁将纳尔逊的故事:
在纳尔逊时代,海军作战的常规是:双方舰队保持一段距离,互相对轰,直到一方败走。纳尔逊打破了这个老规矩,带头冲进对方船队,展开了近距离厮杀。在这种亡命的冒险精神下,对手即使能够预测到他的战术,也无法打败他。
画在图纸上或在桌面上进行小模型的推演,很多人都会觉得纳尔逊这一大胆的行动没什么了不起,似乎连业余的人都能做到。可在日常的航行中,仅观测管理所有8层甲板上每个船员的动作就已经困难重重;在战斗中,这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一旦开始混战,所有的单个指挥官都必须自行决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几英里外的法西舰队,还处于严格的权威统领之下——拿破仑禁止海军中将在任何阶段告诉其舰长们击败英国人的大战略将会是什么样的。
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一役,拿破仑方面有19艘战舰被英方俘虏,而纳尔逊方面没有损失一艘战舰。
这一战役中纳尔逊获得了彪炳海军历史的战略成功,他取胜的关键就在于:不能让士兵机械地去执行命令,要调动士兵的自发性,给他们充分赋能。
一、信任文化
作为世界十大特种部队之一的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训练的第一步是在队伍中建立起互信。在“冲浪通行”项目中,只要一个人失败,整个小艇就会倾覆,小艇上的整个团队都会受罚,受训者也会从中学会合作。
团队员工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信任、把团队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员工只有在看到现实环境是各部分互相依赖着时,才会互相协作。对于团队员工来说,建立互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中,领导者会将各大工作分解成小任务分配出去,接受指示的人不用了解同事,只需听命于上级即可。
指挥体系里,重要的联系是垂直隶属关系,而团队建设则是一种水平关系的架构。所以,要打破这种束缚与壁垒,让团队员工建立信任感。同时,团队员工必须都向同一个目标努力,明确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事”。
二、小团队化
大团队大平庸,小团队高效率。大团队大平庸,会因为冗长的决策流程而降低创造力;小团队高效率,会因为精简的人员架构而反应灵敏。在小团队中,每个人都要认识其他团队员工并建立起互信,同时都要一直保持互相的了解,才能有统一的目标。在一个由25人组成的团队里,做到这一点不难;在一个50人的团队里,做到这一点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对超过150人的团队,就有些难度了。在一支由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中,个体员工无须与其他所有员工建立起关系,只要在大团队的各个小团队之间建立起小团队内部各员工之间的关系即可。
三、体系管理
体系思维的核心是,一个人至少对整个体系有最基本的了解,才能把自己的那部分事情做好。实现体系管理的方法是信息共享,需要在组织内部做到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对传统机构来说,需要进行比较艰难的企业文化转型,需要严格地推行,使组织内能够出现共同的群体意识。仅将大团队打散成小团队,会造成信息的接口失灵,会产生沟通上的断点。
领导者要建立一套体系思维,构建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将小团队的创新能力拓展到大型机构的层面上。那么,怎样才能在一支由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中建立起信任关系,建立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呢?可以采用委派代理人的方式,有效地达成目标。员工不用认识整个团队中的其他员工,只要A团队中的每个人了解B团队中的某个人,同样,不需要每个人去跟进所有正在实时进行的行动,只需让一支团队在一个互赖性很高的环境中行动,使其明白自己的行动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即可。
团队员工知道合作者工作的难处和重要性,才有利于达成战略上的成功,而非战术上的成功。在快速变动的今天,团队协作必不可少。通过赋能,领导者就能学会如何激发团队员工的自发力,打造出能够应对不确定性的敏捷团队。
员工能力:培养员工更加多元化的能力
中海集团(以下简称中海)是中国建筑港澳业务运营平台、房地产和海外业务的旗
一宗价值只有130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却在美国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家中国公司为美国政府提供电脑,却被认为可能会搞间谍活动;
一向被认为具有“霸主”地位的美国,为何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一个被公认有效的国际惯例已成为中国企业面对危机时的首要选择—成立公关沟通委员会和临时处理委员会,进行危机公关;
一个国际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成本因素—政治损害,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进程中面对的现实羁绊。
澳、日等国也排斥联想进入政府采购
——联想PC海外连遭不幸
今年3月,联想在美国政府采购中拿下大单后,美国国内部分势力以所谓的“安全问题”,对采购计划提出了质疑。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以“使用联想PC会对美国国家安全产生遭难性后果”为由,提出强烈反对,并将意见提交于国会,最后美国政府屈服于国会的压力,调整了原来的采购计划,同时还宣布将会修改政府采购流程。
美国国务院5月19日表示,决定改变此前受到质疑的政府采购计划,将不在涉及国家机密的部门网络中使用联想提供的PC产品。
“这件事情对联想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联想这笔生意做不成,关键是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改变政府采购程序。”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王荣军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一直从事中美经贸关系方面的研究。
“这对联想来说,可能是一个更严重的问题。”王荣军说,“因为对PC厂商来说,政府采购业务是很大一块,这比该事件给联想声誉造成的伤害更大。”
IBM的PC在美国很有声誉,拥有很高的品牌价值,这也是联想并购IBM的PC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一旦出现这样的质疑,会让人们认为现在的联想IBM PC和原来的IBM PC不一样,会完全被当成外国产品来对待。
“联想很可能不能再参与美国的政府采购竞标,尽管现在的联想IBM提供的PC和原来的IBM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好,而且原来的IBM和惠普、DELL一样,都是参加竞标美国政府采购传统的供应商。”
《中国经济周刊》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类似的状况,联想在其他市场已经遇到了。今年4月,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高达1亿美金的采购计划名单中,就没有了联想,而原来的IBM一直是指定供应商之一。这意味着,联想在未来5年中也将无缘该州政府的采购;
同样是4月,日本防卫厅以防止“中国制造”电脑“渗透”而造成所谓的“泄密”为理由,拒绝接受联想收购的IBM提供的PC。而此前IBM的PC一直是日本防卫厅采购目录的“注册厂商”,也曾经是防卫厅重要的电脑提供者,但被收购后,联想已彻底无缘防卫厅电脑招标采购;
“IBM现在的PC业务已经和联想合并了,如果股权改变,联想IBM的PC业务已经不是一个美国股权了,美国完全有理由在政府采购中优先照顾美国公司和美国产品,”王荣军说。
据了解,IBM在新联想拥有18.9%的股权,根据两者之间的协议,IBM有权在2006年5月和2008年5月之间每年出售其所持股份的三分之一。
5月5日,联想回购向IBM出售的超额无投票权的股份,完成后,IBM在联想集团中的持股从18.9%降至13.4%。
5月31日,联想又与IBM签署有关协议,允许IBM提前一年出售其所持联想股份的三分之二,即到2007年11月之前,IBM就可出售其全部联想股权。但IBM会否将联想的股权提前套现,还是未知。
“安全心魔”由来已久
——美国应该遵循国际惯例 公平对待中国公司
中国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遭遇政治因素的影响,联想不是第一家,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去年6月,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所出价格比最终得手者雪佛兰高出20亿美元,但却未获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国方面认为,中海油的收购行动受到了其母公司和中国政府的支持,目的是配合国家战略,控制美国的能源;
去年7月,海尔联合投资机构竞购美国第二大家电企业美泰克(Maytag),最后也无疾而终;
去年11月,华为在竞购英国老牌电信公司马可尼中出局,原因是:“由于华为某高管曾在中国军队任职,而被认为会‘威胁国家安全’。”期间,美国还以安全理由向英国方面施压,阻止华为收购马可尼。
虽然,与三家公司的遭遇十分相似,但此次联想杨元庆的做法,相对于中海油的、海尔的张瑞敏和华为的任正非则完全不同,杨元庆没有三缄其口、保持沉默,而是积极寻求理解和认可。
5月23日,联想召开了针对媒体的电话会议,表示美国政府采购对联想不公平,联想董事局主席杨元庆还表明四点态度,呼吁美国政府应该公平对待联想。杨元庆表示,尽管美国政府采购只占联想销售额不到1%,但关键是影响到联想的品牌和声誉。
5月29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在商务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就联想在参与美国政府采购时遭遇不公平待遇一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指出:“受冷战思维驱使,随意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联想集团的正常商业活动采取歧视政策,设置人为障碍,这一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也是违背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原则的。”—商务部的这一言论对是联想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6月1日,联想集团的新闻发言人郭彤彦先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联想下一步的计划,主要是展开大规模的公关活动。
“联想的公关计划主要是针对美国政府,联想将进一步加强跟美国政府、议会以及媒体的沟通,使他们认同联想市场化的地位,争取更为合理的竞争机会。”他说,“这个事情本身涉及到很多方面,也不能说低调,但我们会比较谨慎的处理这个事情。”
对于联想希望政府能对给予什么样的帮助,郭彤彦只是称:“商务部对于此事的表态符合国际惯例,对商务部的支持联想集团表示感谢。”但他拒绝给予更为具体的说明。
另据可靠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目前联想已经成立了公关沟通委员会和临时处理委员会,全面推行其公关计划,着力解决此次危机。
“此次联想所谓的‘安全门’事件,与中海油、华为遇到的情况类似,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典型案例。”王荣军分析说,“都有政治原因在背后影响。”
王荣军认为对联想事件来说,既可以说是偶然的,也可以说是必然。说偶然是因为并不是联想在美国的每一种业务、每一项活动都可能会遭到政治障碍,这不是一定的;但是对联想这个带有中国色彩的国际公司来说,在美国遭遇这样的事,又是很必然的。
“我们企业到国外发展会引起各方的反应,这是必然的。反应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反应就是表示理解和支持,消极反应就是以各种借口进行抵制和反对。联想此次事件,就是一个比较消极的反应。”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企业国际化经营专家卢东斌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卢东斌认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遭遇到类似于联想的情况,是很正常的,特别是我们走向国际的领域比较敏感的话,那么在舆论上、政治上,确实会遭遇到很多阻力。
美国人对全球化的态度越来越谨慎
——“吃亏?不安全?”
如果经常关注美国媒体报道,你会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国内的主要媒体一直十分关注美国市场开放性问题。对外国公司,特别是“中国制造”,更是充满了怀疑和敌意。
随着联想国际化的推进,特别是在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以后,很多分析师开始把联想和同样来自亚洲的电子产品巨头SONY相比较,已有分析师开始惊呼:“又一个SONY来了?!”
“对中国,美国更是持怀疑的态度。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发展很快,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了,中国已经是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国,技术也有可能超过美国,于是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对美国构成威胁了,开始挑战美国经济地位了。”王荣军分析说。
“联想的这一事件本身反映了美国现在对所谓“安全”问题的过度的敏感,也包括对国外的投资和国外影响的过度敏感。”王荣军说,“但从根本上说,它反映了美国国内现在对于‘全球化’是持一种怀疑态度的,尤其是民间。”
王荣军介绍说,美国国内对全球化的看法总的来说,有两大的感受:一是“吃亏”,二是“不安全”。
美国的媒体、老百姓,甚至包括很多国会议员,觉得美国吃亏了,其理由一是,美国市场是开放的,但国外有些市场还没有开放,他们是单向的;二是安全问题,他们认为让外国投资,或者外国公司进来,购并美国资产,在美国做生意,对安全构成威胁。
“他们认为全球化进程中,美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而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看来,美国不仅是“占便宜”的、是受益者,而且还是个很大的受益者。”王荣军说。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怎么走
——不得不考虑的“政治成本”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一定要‘低调运作、高调回应’。”一直从事企业跨国经营研究的卢东斌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跨国经营和我们国内经营是很不同的,面对的国际环境也比较复杂,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消极反应。”
比如,要考虑到是不是有舆论上和政治上的阻碍和反对,会影响到我们的并购和以后的经营。
据卢东斌介绍,中国企业发起的跨国并购,有70%都以失败而告终;能够很好的经营下去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海外的舆论和政治压力也越来越大。“并购成功,并不意味着已经成功了,后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卢东斌说。
王荣军也认为中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运作,在做成本评估时,就要把可能的政治挫折和政治伤害考虑进去,尤其是美国、英国、印度这类,对中国公司持比较多的怀疑态度的国家。一定要考虑参与的是不是他们的敏感业务,因为这种业务遇到政治障碍的可能性会比较大一些。
对于联想的下一步计划,经济和管理领域的两位专家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联想可以更多地和美国当地的公司合作或者合资,让中资背景不那么明显,而不是完全以一个中资背景的公司运作,这样可能障碍会小一点。”王荣军说。
卢东斌强调应首先把公共关系工作做好。“美国有很多院外组织,他们可以影响到国会议员,带有很强的民间色彩。联想可以通过美国的伙伴,利用这样的渠道,积极做好院外集团的工作。”卢东斌说,“另外在舆论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努力,通过一些传媒集团,积极地进行沟通,做好正面的宣传,让大众接受联想,国会和政府自然会考虑民意的。”
联想的新闻发言人郭彤彦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也表示,联想的员工士气和国际化脚步没有因此受到丝毫影响。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杨元庆也表示:联想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方向不仅没有动摇,而且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