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提那些日本公司了
h计算机塞了进去。”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惨败,约翰·斯库利还为此丢了工作。今天,苹果公司的个人计算机的世界市场份额仅仅为3%。
除了家用和小部分的商务计算机市场外,另外一个Macintosh计算机能有所作为的领域就是图形绘制。如果苹果购买了PowerPoint(微软为此耗费1400万美元),也许将它与麦金塔结合可以为他们带来额外的商务计算机市场。在任何情况下,失败者最好的选择就是在狭窄的战线上进行反击。
可是苹果公司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苹果是一种家用计算机,而不是办公用计算机。
斯库利是很明智的。你可能注意到了,他的Macintosh广告几乎从未提到过苹果的名字。他知道他必须把Macintosh办公用计算机同苹果家用计算机区分开。
不幸的是,人们仍旧把Macintosh和苹果相提并论,这是斯库利Macintosh里的蛀虫。苹果的共同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因这个问题而辞职,他说:“苹果的方向性错误可怕地持续了5年。”
沃兹尼亚克还批评了苹果公司管理层拒绝对苹果Ⅱ个人计算机的技术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我们认为沃兹尼亚克先生是正确的,苹果应该致力于家用和小型商用计算机市场。
市场第二对阵IBM
《时代周刊》报道说:“今天的个人计算机市场很像20世纪初的汽车工业,现在,一种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新技术正在研究中,它吸引一了大批公司的注意,有的公司甚至还起了‘苹果’和‘海军准将’这样的名字。当然,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早期汽车制造商生存了下来。”
《时代周刊》最后评论道:“没有人怀疑IBM就是个人计算机业的通用汽车。现在的问题是谁将成为福特或者克莱斯勒,而谁又将成为自动机车或斯坦利蒸汽机车。”
谁会成为第二呢?IBM继续增长,为某个计算机公司提供了成为市场第二位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是谁能成为计算机业的第二大公司呢?
康柏成为个人计算机领域的领头羊,PC的销售量曾经一度位居世界第一,这是它两次杰出的侧翼进攻战略所带来的结果。1983年康柏率先推出了便携式计算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并于1986年9月,在PC的基础上通过推出了16-MHz Intel 80386,又推出了康柏Deskpro 386系列,也是后者把康柏公司推到了行业的最顶峰。
DEC曾经有过最佳时机,它曾是小型计算机领域的领头羊,在商用机方面也有一定的商业信誉和影响力,可是它白白丢掉了这样的大好时机。
有赫兹就有安飞士,有可口可乐就有百事可乐,有通用汽车就有福特,有麦当劳就有汉堡王,可见总是有市场第二位的存在空间的。
既然存在这样一个空位和这样一个机会,当然也就不乏竞争者:AT&T、宝来公司、康柏、通用数据、惠普、ITT、摩托罗拉、NCR、斯佩里、王安计算机、施乐和天顶(zenith)。
不可置疑,戴尔计算机开创了自己成为个人计算机领先者的成功之路,他们做的并不是比竞争者更好,而是更加与众不同。戴尔是第一个直接收货给消费者的生产商(一开始是用电话,后来通过网络)。这是一个典型的侧面进攻的实例,也是市场竞争中最有威力的策略。
当然这里还没有列出我们的日本竞争者,他们是爱普生、富士、日立、美能达、三菱、日本电气、冲电气、松下、三洋和东芝。
是不是感到一头雾水?对潜在的顾客也是一头雾水。这时,信誉就成了最重要的卖点。顾客买的不只是计算机,他们买的是整个公司。来看看一些选手的弱点吧。
AT&T是一个电话公司,而不是一个计算机公司。
宝来公司是一个大型计算机公司,而在个人计算机方面并没有什么业绩。
康柏对IBM的低价位进行的侧翼进攻是相当成功的,但是它不大可能改变其进攻策略。
通用数据是小型计算机领域DEC的手下败将。
ITT是一个联合大企业,它在这一市场并不被看好。
NCR在计算机方面的成功源自它的零售数据输入系统,这应归功于它在现金出纳机方面的实力。
斯佩里是大型计算机领域的另一个失败者。
我们错估了IBM品牌的实力。在23年中,尽管有报道称IBM公司在PC领域损失了150亿元。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认为过大地延伸自己的品牌是错误的。然而,人们很难对一个占据个人计算机50%比重的公司提出质疑和批评。
王安计算机是一个文字处理器制造商。王安有很好的机会,可是他们在文字处理器方面的优势可帮不上他们什么忙。
施乐是一个复印机公司。IBM不可能在复印机方面有大的作为,同样施乐在计算机上也不会怎么样。
天顶是电视机制造商。
别提那些日本公司了,他们那种极其谨慎、小心翼翼的方式难以跟上飞速变化的个人计算机世界的脚步。
那么你猜我们认为谁的机会最大?惠普。
我们对惠普这一品牌能力的认识是正确的。尽管它的经营策略很混乱,但是它占据了个人计算机市场的第二大份额。
对了。我们认为惠普公司最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计算机公司。惠普在小型计算机方面仅次于DEC,而且惠普提供的个人计算机和苹果公司的产品几乎同样是对用户友好型的。
当然,惠普不能用它来对付IBM,没有人能取代IBM。
但是,惠普可以用它来取代苹果公司,成为继IBM之后商用计算机方面的第二选择。接下来,惠普要做的就是要向市场证明,惠普就意味着商用。
过不了几年,事实将会证明一切。
第15章战略和战术
假如我们认为战略是独立于战术结果之外的力量,就会陷入错误之中。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有些公司认为,制定战略就是把公司里最优秀的三四个人集中起来,把他们锁进一间屋子,直到他们想出办法来。这种方法常被称做“象牙塔里的智囊团”方式。
我们从学习战争中得出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战术应当驱动战略这一概念。首先要找到一个奏效的战术,之后把它建设成一个战略。大部分公司做相反的事情,他们决定他们想遵从的战略,之后环视四周去寻找能使战略奏效的战术。
还有些公司喜欢把整个高级管理层召集到一个会议中心或者最好是到加勒比的海岛上,为公司的将来出谋划策。这种方法叫做“远离电话,远离一切”方式。
这两种方法都企图尽量远离日复一日的战术决策,来制定出长远的战略决策,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战略源于战术
就像形式应该服从内容一样,战略应该服从战术的需要。战术结果的取得是战略的最终目标和唯一目的。如果一个给定战略不能为战术结果服务,不管它的战略构思多么巧妙,表达得多么动人,这个战略也是错误的。战略应该来自底层,而不是顶层。
一位将军只有在深入、详尽地了解了战局之后,才有可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战略。
商战战略应该从市场底层的泥泞中发展出来,而不是出自象牙塔内的无菌室。那种远离战场、脱离实际的将军和会议室里的某些首席执行官是同类人物。
伟大的战略目标是使一切工作在一定的战术水平上顺利进行,而不是其他什么目的。军事行动中,主要的战略目标说白了就是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我们都要配备两个情愿并能够去对付敌人的士兵,以及一个立即去战斗的士兵。换句话说,就是在战术层面上运用兵力原则。
战术应当驱动战略这一观点是我们1988年版《营销革命》[1](Bottom-up Marketing)一书的主题,这本书至今还在印刷。
一个伟大的战略也许很可怕、很有灵感、很大胆而且很无畏,但是如果不能把兵力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地点投入战斗中去完成相应的战术任务,那么这种战略最终是失败的。
战略没有好坏之分,战略本身没有天生的是非标准。它们不同于小说的情节或电影的梗概,只等着人们给它们插上文字和音乐的翅膀。
评判艺术作品的标准常常是它们的原创性、创造力和思想的独特性,而营销策略则不同,只有同顾客和竞争者接触时,才能判断出它们的有效性。
在军事战斗中,初学战略的人们要从学习刺杀开始。我们不必奇怪世界上最著名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