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睛和吸金的同时
比如消费者想给家里换一台好的智能电视,刚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海尔智能电视广告,又在公交车站旁等车时,发现了公交车身上的海尔广告。坐地铁,窗外有海尔广告,翻开报纸和杂志,海尔电视的广告也能看到。消费者进电梯时,在电梯广告上仔细看了下海尔智能电视的性能。打开手机App,点开弹出的海尔智能电视广告,觉得价格不贵。甚至还有可能在周末逛街时,刚好遇到海尔智能电视在某商场做活动,兴许还拿到了商家发的一把小扇子或是其他活动赠品。
在如此多的媒体信息包围下,消费者最终完成了对海尔智能电视的全部了解。无论是到实体商场购买,还是在网上购买,消费者可能都会比较倾向于自己熟悉的海尔品牌产品。
当然当商家钱不够的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媒体。
比如电视媒体的使用率最高,传播范围最广,应当是首选。不过近年来,微信也成为极其重要的传播媒介。可以尝试微信与电视节目结合,利用微信做活动,在微信上给观众发红包,或通过扫微信二维码参与节目互动,摇一摇参与节目评论、抽奖等,这都是低成本高收益的娱乐营销方法。就连央视春晚也未能免俗地与支付宝合作宣传,称在2016年春晚播出期间,支付宝向全国人民派发了八亿元红包。
自媒体营销力量同样不容小觑。鹿晗微博转发量动辄过万,他微博上的一条关于曼联的转发信息,竟然以上千万的评论数量,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吴晓波说鹿晗是“大数据造就的小鲜肉”。即便是我们不了解他的从艺经历,没听过他的歌,看过他跳舞,可数据最能说话。鹿晗的名字仿佛在瞬间,于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中自己跑出来了。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崛起,使得每个人都成了“媒体”。
网红、意见领袖在自媒体上发声,明星、企业更是用心经营自己的官方微信、微博。明星自己就能爆出一条又一条有“料”的信息,引起大家的信息挖掘兴趣。企业高管的一句“海口”,便有可能在业界形成商战。商家们真金白银地拉开架势,喜欢看“热闹”的消费者势必群体围观。
而更重要的是,自媒体的信息传播,充分发挥了人际传播的优势。你关注了鹿晗,你的朋友看到后也开始关注他,你朋友的朋友可能同样会关注。
诸如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等国际知名品牌也看到了自媒体在娱乐营销方面的传播优势。肯德基和麦当劳推新品,官微上必定是第一时间发布。可口可乐举行促销活动,也会在自媒体上开放参与渠道。消费者也喜欢在自己的微博上关注品牌官方微博,因为会有诸如试用、试吃、优惠券、奖品等诸多福利。
商家、消费者、媒体,如同一个稳固的“铁三角”,娱乐营销需要把每个角都照顾到。
娱乐营销的铁三角图
商家要善于带着消费者玩;消费者则决定了娱乐营销的成败;媒体既是商家玩转娱乐信息的宝地,也是消费者参与其中的乐园。这三个要素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否则,整个营销系统就会出现畸形发展,甚至崩溃。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说,商家投入的钞票便可能被“烧”掉。
不过乐观地来看,一旦将商家、消费者、媒体有效整合在一起,便能创造一个良性、健康的娱乐营销系统,大家在这个系统中各取所需,整个经济体系运转良好。吸睛和吸金的同时,大家共享喜乐。
线上线下联动,打造闭环
网络世界热闹非凡,现实世界也大有可为。完全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叫“逃避现实”。只注重现实世界,忽略网络世界的迅速发展,叫“你out(落伍)了”。
已经意识到娱乐营销的排山倒海之力,就要充分调动线上和线下的力量,双管齐下,两手抓,打造出闭环。消费者一进入商家的营销“包围圈”,便被严严实实包裹在里面,不是“想逃也逃不掉”,而是“乐在其中”,根本就不想出去。
线上线下一起过节
节日历来是全民性的,无论线上线下。正如五月天在《离开地球表面》唱的“一颗心扑通扑通地狂跳,一瞬间烦恼烦恼烦恼全忘掉……”节日的魅力就在于此,无论身在哪儿,无论什么年龄段,过节都能让人嗨起来。节日可以让人暂时忘掉烦恼,先狂欢一下再说。
不过,如今的很多节日都加入了娱乐营销的佐料,与互联网玩混搭。你在“双十一”时疯狂“败家”,以更实惠的价格买到专柜同款;在线下实体店出示网上下载的优惠券,也能享受折扣。实体商家发布新品,仅仅在线下发传单,电视里打广告,已经远远不够,必须发动网上营销。要知道,很多大品牌仅仅在官微上做推广活动,响应者就足以抵得上在线下搭台围观者的两倍、三倍,甚至更多。
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营销,早就合二为一了。
谁不喜欢过节?以前逢年过节,有新衣服穿,有礼物可以收。如今过节,商家线上线下一起上,以优惠的价格甩卖商品——当然商家的营业额也是大幅度地增长。
天猫的“双十一”,又名“双十一网购狂欢节”。这是2009年11月11日,当时还叫“淘宝商城”的天猫的创举。天猫将网友热衷的“光棍节”赋予商业意义,令每年的11月11日不再只是大谈特谈“单身”黯然神伤,而是到网上疯狂购物“败家”。最重要的是,“双十一”这天,网友能买到比平时便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