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潜变量路径分析等方法
力分值(CBS)以绝对值的表现形式只能综合地反映企业品牌竞争力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若要采用相对值的形式反映相对竞争状况,则要将品牌竞争力的实际分值与理想分值进行对比,再乘以100进行调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品牌竞争力的指数模型。
二、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计算模型
根据前文的理论基础与方法选择,本研究将有代表性的若干指标综合成一个指数,从而对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状况做出综合评判。设所选择的N个指标为X1,X2,…,XN,转换后各指标值为Z1,Z2,…,ZN,对各项指标赋予的权数分别为W1,W2,…,WN,综合评价指数(I)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
,其中0≤Wi≤1,(8.16)
结合极值标准化方法得出品牌竞争力指数模型的核心公式为:
式中,
CBI——品牌竞争力指数
CBS——品牌竞争力分值
CBSmin——品牌竞争力最小分值
CBSmax——品牌竞争力最大分值
将品牌竞争力指数公式展开为:
品牌竞争力指数简化计算公式为:
式中,
CBI——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
CBSA——一级指标品牌资本力表现的总分值
CBSM——一级指标品牌市场力表现的总分值
CBSD——一级指标品牌发展力表现的总分值
CBSS——一级指标品牌支持力表现的总分值
CBSC——一级指标品牌塑造力表现的总分值
CBSmin——品牌竞争力最小分值
CBSmax——品牌竞争力最大分值
1——品牌竞争力最小分值(绝对值)
5——品牌竞争力最大分值(绝对值)
Wi——第i个指标的权重
品牌竞争力指数简化计算展开公式为:
式中,
CBI——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
Wi——第i个指标的权重
Ai——品牌资本力表现二级指标i的分值
Mi——品牌市场力表现二级指标i的分值
Di——品牌发展力表现二级指标i的分值
Si——品牌支持力表现二级指标i的分值
Ci——品牌塑造力表现二级指标i的分值
i——二级指标序号
ex——指标序号1—5
e1——指标1(品牌资本力表现)的因子分值系数
e2——指标2(品牌市场力表现)的因子分值系数
e3——指标3(品牌发展力表现)的因子分值系数
e4——指标4(品牌支持力表现)的因子分值系数
e5——指标5(品牌塑造力表现)的因子分值系数
三、企业品牌竞争力分指标指数(CBI-Z)模型
根据前面关于品牌竞争力指数计算的逻辑思路,在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CBI)基础上提出企业品牌竞争力分指标指数(简称CBI-Z),其可以应用于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内企业不同维度竞争指标的相对优势,也可以针对单个企业展开诊断咨询,公式8.21为分指标总公式,公式8.22,8.23,8.24,8.25,8.26分别为5个一级指标的指数计算公式。
式中,
CBIz——品牌竞争力指标指数
Zx——品牌竞争力某分指标分值
Zmin——品牌竞争力某分指标最小分值
Zmax——品牌竞争力某分指标最大分值
(1)品牌资本力分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2)品牌市场力分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3)品牌发展力分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4)品牌支持力分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5)品牌塑造力分指标指数计算公式:
注:
[1]周志民:《品牌关系指数模型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3.
第九章结语
一、可能的创新
本书在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和相关理论饱和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五力测评”结构模型,通过科学方法建构了中国自主企业品牌竞争力测评量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潜变量路径分析等方法,从品牌发展力、品牌塑造力、品牌支持力、品牌市场力和品牌资本力的角度对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第一,本书以扎根理论为指导,以具有一定企业品牌管理经验、工作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及品牌战略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为样本,采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的因素。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收集数据,按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先后对原始访谈数据采取开放式译码、主轴译码及选择性译码,在保证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合格的基础上得出五个核心编码:品牌发展力编码、品牌塑造力编码、品牌支持力编码、品牌市场力编码和品牌资本力编码,同时对五个编码的内在关系做了初步假设并形成企业品牌竞争力结构模型。
第二,在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中,品牌支持力范畴内的概念出现频次为411次高居榜首,验证了以Keller和Aaker为首的、以消费者忠诚视角测评品牌资产的合理性。排在第二名的是品牌市场力,范畴内概念出现频次为241次,验证了国内学者张世贤(1996)、余明阳(2008)关于市场占有率和超值获利能力的品牌竞争力测评视角的合理性。出人意料的是当前以财务视角测评品牌价值的结论未得到此次执行研究的支持,品牌资本力范畴内概念出现147次,为5个三级编码的最后一名,且与其他指标的出现频次差距显著。品牌发展力和品牌塑造力范畴内概念出现频次仅次于品牌市场力,从而可以推论以上两个编码可以作为两个重要的测评维度。根据两个编码的含义可知,二者均强调品牌塑造的条件及方法,这也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