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为纬度”来组建一个产业的共同组织
上述种种说明,“公司+农牧户+”模式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落后”的模式,是一个地方政府乐见其成、当事企业冷暖自知的“闭环模式”。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席卷一切的时代,农牧企业应尽快调整“公司+农牧户+”模式,在渠道模式特别是在互联网战略转型方面采取快速高效行动,完成“渠道+公司+农牧户+”模式,以求跟上时代步伐,让企业不被淘汰。
在区域性品牌企业从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发展之时,在企业的产业链模式上,需要更多地考虑末端“营销”和“渠道”的问题。根据企业的产品调整“公司+农牧户”的区域布局。比如说企业的产品对独特的纬度、独特的产地、独特的地貌、独特的气候有独特的要求,就应在原产地加强产品的品质、加大产量。而如果企业的产品对纬度、产品、地理、气候没有独特要求,可根据全国市场的布局建设区域中心的产品生产基地、种养殖基地。比如,一般啤酒产品的运输半径为500公里,所以啤酒的生产布局就以某城市为圆心,500公里半径内或建设或投资或收购啤酒厂,解决产品供应的问题。
第三节新西兰企业的抱团发展
作为品牌战略顾问,我参与了几个行业协会和组织的活动。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我们要抱团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整合使区域产业集中发展。
以“区域为纬度”来组建一个产业的共同组织,或者以“一个产业为核心”组建跨区域的组织,是两类常见的企业“抱团”的路径,但是无论哪种方式,实际运作情况都不尽如人意。
一天,我参加了一个某农产品组织的会议。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虽然大家总是设想“如果抱团”就能达到的目的和景象——比如打开更大的市场,提高产品的溢价,提升共同的品牌,诸如此类。甚至还谈到,在行业组织下面,集体出资成立该农产品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组织背书,标准认证”下的“统一营销”等“高大上”的问题,但是对于“策略和过程”该如何做,大家各抒己见,争吵成一片,最后都达不到人们想象的结果。
那么,这样抱团的例子哪里做得最好?我想可能是新西兰,特别是新西兰的农牧业产业。新西兰是世界上发展有机农业最好的国家之一,有机农业的发展水平位居世界机农业发展的前列。
一、新西兰乳业“抱团发展”
新西兰乳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超过93%的原料奶被加工成干乳制品用于出口,凭借质量上乘、安全可靠的竞争优势,新西兰乳制品享誉世界。
大家说新西兰乳业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恒天然集团,该集团也称恒天然合作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恒天然是一个奶农合作社组织,由10.5万名新西兰奶农共同组成,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是新西兰最大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六大乳品生产商。
新西兰的这个合作社模式,最低一级是农场主,上面一级是奶农合作社,最上面一级是乳业委员会。农场主拥有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又拥有乳业委员会股份,农场主把生产出来的牛奶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又把奶卖给乳业委员会,乳业委员会通过全球营销网络把这些乳制品销往海外。企业根据国际市场行情,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向奶农支付奶款,企业加工增值所获取的利润定期给奶农分红。这种付款制度鼓励奶农增加牛奶产量,又因为拥有加工企业的所有权,农场主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益得到保障。这种利益分配格局,使得所有奶农都特别注重产品质量,并关注和支持加工企业的发展。
同时,新西兰乳业的稳定发展还在于成熟的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最主要的行业组织是由牧场主出资,授权一个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完全独立的“新西兰奶农协会”。奶农协会对每一位农场主股东负责,进行经营改进、产品和设施开发、对政府和相关利益主体施加影响、防范乳品行业威胁等工作。这种具有严密层级体系的“抱团合作社模式”,既保证了每一个参与者的利益,也降低了产业的风险,提高了企业和品牌的竞争力。
二、新西兰奇异果的“抱团发展”
我们再来看一看新西兰的奇异果。这两年,新西兰奇异果风靡中国,以高价格高形象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钱袋。那么,它们是如何通过“抱团模式”发展强大的呢?
这个奇异果到底“奇异”在哪儿?1904年,新西兰北岛西海岸汪加努女子学校女教师伊莎贝尔将在湖北宜昌雾渡河采摘的猕猴桃种子带回新西兰,新西兰才有了猕猴桃。
到了1959年,为了便于营销并与中国原产地的产品区别开,新西兰人赋予了猕猴桃一个神奇的名字“奇异果”,新西兰英文为Kiwifruit。Kiwi是新西兰的国鸟,含有“奇异、神奇、神秘”等多种意义,新西兰人爱屋及乌,把珍惜的“国鸟”名称用到猕猴桃身上,梦幻般地诞生了这种神奇水果。人们一想到新西兰就会联想到这两个宝贝——天上飞着“神奇鸟”、地上长着“奇异果”,于是新西兰猕猴桃具有了特别的品牌符号和文化意义。
100多年前漂洋过海嫁出去的猕猴桃“改头换面”回到故土,价钱比一般国产猕猴桃贵很多,买一个奇异果的价钱可以买半斤猕猴桃了。就像前段时间热炒的“中国人从日本扛回来的马桶盖是中国制造”这条新闻一样,我们不是反思自己在技术创新、品牌打造方面的不足,却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