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节点用来储存所有信息
赋予的权重并不均衡。这一品牌价值概念模型把品牌价值的组成模块化,有利于品牌价值的管理。
2.凯文·科勒(Keller,1993)是美国研究品牌价值的著名学者,他提出的基于品牌价值的顾客价值模型(Customer-Based on Brand Equity,简称CBBE)。目前,西方学者对品牌价值的研究大多是基于CBBE模型基础上进行的。Keller从消费者角度给出了品牌价值的概念并讨论了如何测评和管理品牌价值。CBBE模型假定品牌价值存在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知识、感觉和体验中,亦即品牌价值是一个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所有体验总和。品牌价值由品牌强势所决定。Keller模型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构成强势品牌的要素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强势品牌。Keller模型认为,构建一个强势品牌需要进行4个步骤的工作:建立品牌标识、创造品牌内涵、引导正确品牌反应、建立合适的消费者—品牌关系。同时4个步骤又依赖6个维度:显著性、绩效、形象、评价、感觉和共鸣。
3.西蒙和苏立凡(Carol J.Simon,Mary W.Sullivan,1993)探讨了对品牌价值有影响的一些营销变量,如广告支出、销售队伍和市场调研支出、品牌年龄、品牌组合、公共关系、保修义务、公司形象和原产国、促销活动。但是,他们对上述变量通过怎样的途径影响品牌价值却没有给出研究结论。
4.克瑞释南(Krishnan,1996)通过记忆网络模型来界定基于顾客的品牌价值下的各种品牌联想特性。记忆网络模型强调,记忆由相互连接的网络进行知识的组织所组成,组成网络模型的是节点,这些节点用来储存所有信息。由于大量研究真名网络是一个复杂结构,Krishnan主要集中在品牌价值方面,因此他研究的焦点也在针对品牌名称反映和激发的一系列联想上。他从品牌联想的数量、联想的阶(偏好度)、联想的独特性和联想的来源四个方面研究品牌联想。Krishnan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测评高品牌价值和低品牌价值的区别,结果显示消费者联想的差别和品牌外部资产指标是一致的,从而能洞悉每个品牌的强势和弱势部分。
5.冷岩等(2000)提出品牌价值评估的忠诚因子法,具体表述为:
品牌价值=忠诚因子×周期购买量×时限内的周期数×理论目标顾客基数×(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无品牌产品价格)
公式中的变量的说明:(1)周期,指目标顾客两次购买之间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可以根据产品的性质事先设定,例如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等。(2)周期购买量,指目标顾客在一个周期内购买的单位产品的平均数量。(3)理论目标顾客基数,表示在品牌影响的范围内所有可能和已经在购买该品牌产品的顾客数量,可以看成是品牌产品的目标市场规模。对于变化较快的市场,可以根据专家预测,取未来时限内的平均值。(4)单位产品价格,指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如果产品在各地理区域的单位售价不尽相同,可以采用各地理区域内单位产品销售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依各地理区域销售量所占的比重确定。(5)单位无品牌产品价格,指具有类似实体功能的无品牌产品的销售价格,通常可以看成是无品牌产品售价的最大值,以OEM价格为基准或通过顾客测试来确定。(6)时限,指事先规定好的时间段,时间长短原则上可以按照过去营销努力产生的、顾客头脑中已有的品牌知识持续发挥作用的时间为依据,在这个时间限度内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和行为基本保持稳定。比如可以设为5年。(7)忠诚因子。这是公式中的核心要素,也是这种品牌价值评估方法的关键所在。它是一个百分数,表示全部目标顾客中在未来决定重复购买或开始购买本品牌产品的顾客的比例,它反映了整个市场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对品牌的吸引力(这也是将该评估方法称为忠诚因子法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体现消费者群体行为的指标,而非对个体行为的测量。这个因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的使用经验、顾客需求、市场竞争程度、广告传播效果、口碑等。因子的数值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数据和以往的经验数据计算得出。上述公式中,最后一项(单位产品价格-单位无品牌产品价格)反映了单位产品销售中品牌带来的净财务贡献或价值;除忠诚因子外的后面几个变量的乘积实际上表示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如果所有的目标顾客都购买本品牌的话,品牌总的贡献或价值有多大;在此基础上乘以忠诚因子,表示在未来一个时期品牌能够实现的价值。
6.卢泰宏教授(2000)将品牌价值总结为三种概念模型: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量模型、基于品牌—消费者关系的模型。
7.尤奥(Yoo,2003)是西方近年来比较活跃的品牌研究学者,他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广告投入、价格、分销密度、零售店形象、价格策略”对品牌价值构成要素(感知质量、品牌忠诚、品牌联想)的影响,研究发现:频繁的价格促销将损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