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似乎难以撼动诺基亚的品牌霸主地位
托罗拉的内部力量进行一个有效整合。对此,高瑞彬称:
要把内部的资源整合,相对的要执行“无缝移动”的战略,我们就必须按照客户来划分,就是一张面孔对客户。因为以后有很多客户可能要买我们很多种产品,如果我们有很多不同的人和他们打交道,客户就不能方便的和我们打交道。
铱星败案
1998年11月1日,铱星系统开始商业电话服务。卫星寻呼服务于两周后开启。为建设卫星网络,铱星系统花费了50亿美元。
1999年初,摩托罗拉推出iDEN电话。之前两个月,铱星公司发动了―场耗资1.4亿美元的全球广告攻势,以建立品牌知名度。广告以“沟通的自由”为口号,强调铱星系统是第一个真正全球性的个人电信系统。根据广告,铱星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语音、数据、传真和寻呼服务。目标市场是任何一个需要无线通讯的用户,这意味着目标客户群的数量超过百万。
但是,一些专业人士分析,这个广告太普通,没能把铱星系统和其他无线通讯公司区别开来。摩托罗拉的一位高级经理则表示,“市场营销缺乏重心,大概是由于对技术太兴奋。”
最为重要的是,广告没有说清楚一点,即铱星系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通讯的能力有其局限。铱星手机必须在66颗卫星覆盖地区的直接连接地方才能很好地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大型天线,铱星手机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就不能很好地工作。比如,铱星手机在室内就不能很好地工作。铱星手机的准确定位应该是:想在汽车、机场和其他开阔地点运用无线通讯的国际旅行者。全球的任何地点意味着地球上的任何一点,并不意味着地球上任何一个室内的地点。
在早期,铱星公司销售部接到数百万个咨询电话,但是,由于铱星公司没有一个进行足够培训的营销渠道,只有为数极少的几个销售人员,因此,大部分咨询电话没有得到有效回应。
更致命的是,一颗卫星只能同时应付1 100个电话,这就限制了铱星公司靠降价实现规模效益的能力。另外,在早期,重达1磅,价格3 000美元的铱星手机的确令人望而生畏。
铱星公司预计需要40万用户才能达到收支平衡。铱星公司希望在1999年每月增加5万用户,但是,到1999年5月,铱星公司只有1万用户。1999年8月,铱星公司因无力偿债而申请破产保护。2000年3月,仅5万用户的铱星公司停止服务并宣布将计划销毁轨道上的66颗卫星。摩托罗拉宣布对铱星公司未能在破产保护中出现转机感到“极端的遗憾”。
摩托罗拉的品牌尴尬
在模拟时代,依靠技术导向这张王牌,摩托罗拉曾经称霸全球,包括在中国、韩国等亚太市场,摩托罗拉都是市场领导者。第一个做寻呼机,第一个做模拟手机,1983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商用蜂窝移动电话,198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最小、最轻的个人移动电话,1996年推出世界上最小、双电池的便携电话……
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摩托罗拉的技术导向策略开始迷茫。《财富》评价了这种窘境,摩托罗拉曾是无线技术的先驱,但错过了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变,拱手把市场老大的位置让给了诺基亚。它在微处理器上一度与英特尔平起平坐,如今它的半导体业务已退出领先位置。
“当时的游戏规则适应当时的时代”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移动终端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经理任伟光回顾摩托罗拉这段历史时表示,“从模拟时代转到数字时代时,特别是1997年后数字时代已经更成熟的时候,我们的手法没有什么太大的改革,还是原来用的那一套。”
在模拟时代积累了丰厚经验的摩托罗拉,却遭遇到数字时代的尴尬。
尴尬之一是创新缺乏。在模拟时代,技术领先是一个重要的撒手锏,摩托罗拉一直是工程师主导的天下,这时候的创新都是基于技术层面。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数字时代,摩托罗拉的一些方法开始失效,公司推出的一系列手机都不受欢迎。数字时代的游戏规则是基于市场和品牌为核心的,在詹德之前,摩托罗拉显然不擅长此道。
尴尬之二是速度缺乏。在模拟时代,技术的领先可以使公司保持长期的繁荣,这使得摩托罗拉提倡一种大家庭式秩序文化。比如,摩托罗拉内部其实有着极其严格的等级划分,所有员工被分为三等20多个级别,最底层是G级,从G01到G10;G等上面是E级,分E04到E15,11个级别;外籍员工单独列为X级,也有若干级别。这种缺少授权的等级文化,具有较高的防风险性,却导致反应速度低下。而相反,深谙数字时代游戏规则的三星电子等,却在采取强调授权的扁平化组织,其直接效果就是反应速度快。
尷尬之三是存在部落战争。在模拟时代,摩托罗拉一直实行各自为政的事业部制,这种策略放在强调速度和供应链最大化的数字时代,最大弊病是低效率和高成本。整合之前,在摩托罗拉天津工厂,就设有5个部门。不同的工厂,有的部门大,有的部门小,在采购、配送、物流方面,却缺乏必要的共享。
最为关键的是,摩托罗拉遭遇到品牌的尴尬,曾经的技术先驱已经失去了品牌光芒,变得老化起来。在品牌形象上,摩托罗拉给消费者的印象一直是个传统的、重视技术突破的“工程师导向”品牌。在手机品牌的竞争中,摩托罗拉似乎难以撼动诺基亚的品牌霸主地位,同时还要忙于应付那些品牌新军如三星、索尼爱立信的挑战。回顾起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