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企业危机公关四大关键词
短视频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观看习惯,人们已进入“竖屏时代”。智能手机用户把接近90%的时间用在竖屏观看中,使得短视频内容和营销进入“竖屏时代”。
企业如何运用短视频进行营销
1.了解平台特性,选择与自身品牌气质符合的平台
每个短视频平台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需要短视频营销者在发起营销活动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战场”。比如抖音15秒的视频时长是标准TVC(电视广告)的时长,可以展现较为完整的品牌故事和产品概念;小红书一开始是一个生活方式分享社区,随后便开放了品牌方、MCN和达人等入口,其用户群体以女性居多,所以非常适合美妆产品的推广。
2.有新意和有创意的内容
短视频有时间限制,不适宜承载信息量过大的内容。在创作题材方面,你可以将产品、功能属性等融入创意,结合当下流行的热点,进行创作。
3.避免硬性推广
避免在短视频中硬性推广你的产品。当然,你可以选择在视频中展示品牌的历史、价值观或者使命。
4.利用热点话题,优化标题
在标题命名上,多采用一些有代入感的说法,能引起用户的认同感,并适当抖一些包袱,让用户产生好奇感。或者结合热点话题,带上“#”,利用话题功能吸引大众,增加热门度,也更易于与粉丝互动。
5.利用社交媒体,打通传播渠道
通过关联社交媒体的账号,实现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将视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保持热度。
6.坚持下去,持续更新
短视频运营和公众号运营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保持稳定更新,这样就能吸引并保持一批粉丝。长久不更新的账号很有可能因此而掉粉。
保持持续更新就需要视频制作人员结合时下热点,融入创意,进而产生稳定、常规的内容。
7.与粉丝保持互动
同样的优质内容,相同播放量的视频,其中经常和粉丝互动的那个账号,官方会把更多权限分给他,这样会有更多推荐和曝光。经常与粉丝互动,不仅可以在评论区找到新的内容创意,还将为品牌收获一批铁杆粉丝。
爱彼迎简单的旅途
第五章
抖音百万粉丝养成记
* * *
01 抖音如何做定位
“定位”是最近几年的商业热词,但真正能参透定位精髓的人并不多。这个词出自地理,也就是经纬度坐标,后来延伸至营销学以及心理学。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吧。
有这么一个地方,它的地理坐标是:纬度22.542724,经度114.110650。如果不借助工具,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地方,对吧?如果告诉你,这个位置在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02号,你是不是更清晰一点了?好了,再告诉你,这个地方它叫“地王大厦”,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吧?其实呢,“地王大厦”只是个外号,它的正式名称叫“信兴广场”。
纬度22.542724,经度114.110650;深南东路5002号;信兴广场;地王大厦。这四个都是定位,依照各自的描述都能找到那个位置,但是,前面三个都不如“地王大厦”深入人心,为什么?因为“地王大厦”是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定位,这才是王道。
深圳地王大厦
对定位最大的曲解和误区就在这里,很多人认为自己懂定位了,认为我想去做什么或者我要去做什么,其实都不是。
定位,就是去消费者心智中找到一个空位,锚定它!这个空位就是受众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不以需求为基础的所谓定位只是自嗨。
有些需求是不明显的,甚至连消费者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就要去把它挖掘出来,转化成需求。例如,很早之前,“上火”只是一种感觉,王老吉便找到了消费者心智中的这个空位,将感觉转化为需求,并借助“凉茶”和“王老吉”来锚定它——怕上火喝王老吉。
我在帮周导做短视频定位时,也是从市场需求切入的。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商业类培训都是程式化的,看起来就像“PPT+鹦鹉”,缺乏现场感和热乎劲,消费者对此不满足,他们需要像课程的实战培训。于是,我们便设计出“小范围课程+现场板书”的方式。定位精准,这才有了《周导聊商业》的一炮而红。
周导聊商业
定位决定你未来做成什么段次,你的内容决定你吸引什么样的粉丝。定位定天下,做好定位,这就成功了一半。在做定位时,我们要先去做市场研究,然后“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不要闭门造车或者面对一个泛泛的群体去做。
个人IP定位
个人IP的定位不像产品那么宏大、严谨,能给人新鲜的感觉就算定位成功了。个人IP定位三要素:特产、特长、特点。有其中一种就可以了,同时具备多种更好。
比如:华农兄弟的竹鼠——特产,动不动就要把这么萌的竹鼠吃掉——特点;杜子建,一个头发很长的瘦“老头”玩抖音——特点,很能聊情商——特长。
好的定位也要落地了才能成功。个人IP定位好比挖一口井,定位是找准了挖井的位置,确定那个位置下面有水。然后就要在这个位置持续笔直地挖下去,这是内容垂直。
随着抖音用户基数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短视
2006年中国市场上发生企业危机事件中,呈现出一些令人深思的现象与逻辑。当我们梳理众多纷纭复杂的危机现象时,2006年企业危机公关的四种关键特征跃然而出--
与其他年份一样,2006年的中国市场,充满了机会与威胁,夹杂着许多欣喜与悲伤。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给予了无数企业迅速崛起的机会,同时复杂多变的市场运作环境也使得许多企业、品牌在2006年遭遇了一场又一场的危机风波。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涌动的危险涡流,再强大的品牌也经受不起残酷危机事件的折磨。危机公关是任何一家企业所无法回避的战略课题。
随着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市场监管的规范化、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企业出现某些危机并不奇怪,我们要关注的不是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危机,而是要探究为什么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中、在同样的危机袭击面前,有的企业可以镇定自若,在最短时间内平复危机,而有的企业却应对无措,损失惨重?毫无疑问,对待危机事件的心态、应对的策略、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决定了企业遭遇危机事件之后的结果。
每一次危机事件的发生,必定有其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在经受了血与火的教训之后,企业对于危机事件应该有什么样更清醒的认识?2006年发生在中国市场上的企业危机事件有着一些显著的特点,我将其总结为四大关键词,在这四大关键词的背后是媒体环境的潜规则、是消费者心理趋势的变化、是竞争态势的升级演变,而对这四大关键词的深度解读,基本上可以勾勒出了2006年中国市场的危机公关全景图。
关键词一:媒体潜规则
代表事件:2006年1月20日,上海某财经报纸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文章直指芝华士存在着价格欺诈,从而掀开了2006年第一场企业危机事件--“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逻辑分析:尽管芝华士在危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态度坚定地向公众表达着自己的声音,并请出欧盟、英国政府、保乐力加欧洲总公司众多高层到大陆澄清事实,但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持续质疑报道和评论,还是让芝华士备受打击,整体市场销售迅速下滑。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解读,芝华士危机事件的发生与演变显得扑朔迷离。作为奢侈品的芝华士,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奢侈品销售的更多是产品的心理价值与品牌价值而非使用价值--从手表、钻石、汽车到字画,诸多售价高昂的产品莫不如此。致使芝华士陷入价格欺诈门的原因并非其他,而是芝华士未能深刻了解中国媒体的潜规则--据内部人士透露,在刊出报道之前,该财经报纸的曾经就广告投放与芝华士进行商讨,但芝华士不肯应允,最终触怒了该媒体,从而爆出危机报道。
作为外部人,虽然我们无法去究查这种传言是否属实,但这种“广告投放VS正/负面报道”的潜规则,却在中国媒体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
关键词解读:在中国日益开放的舆论环境中,各种媒体由于市场化运作的成功而迅速崛起,在舆论传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在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媒体的经营受经济利润的约束,向企业争取广告费成为其发展的原则。在经济利润的驱动下,媒体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职责有时难免发生偏离--部分媒体主动向企业索要广告费(特别是行业性的小众报纸为典型),甚至以爆其负面新闻为要挟,这就是中国媒体环境中的“潜规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天出版的两家报纸,企业投了广告的那一家报纸上出了其正面的新闻,另一家没投广告的媒体却出现该企业的负面新闻。
在我接触过了诸多企业,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土企业,无论是大品牌还是小品牌,几乎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这种“潜规则”的困扰。在“潜规则”影响下,媒体的责任感、社会道德、监督职能已经或多或少为商业利润所淹没。
一些媒体的“潜规则”暴力行为,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发生危机事件的重要导火索。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一家运营再规范的企业,只要媒体恶意进行攻击,任何一种蛛丝马迹都可以被放大成杀伤力惊人的危机,给企业造成重击。
在特殊的中国舆论环境中,企业必须正面这种“潜规则”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把握“潜规则”背后的商业逻辑,以更中国式的危机公关处理手法去应对。
关键词二:进攻性公关
代表事件:在2006年的危机公关事件中,最具爆炸性的代表事件莫过于富士康事件。《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在台湾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广东的工厂存在工作条件恶劣、工人工作超时、工资低廉等现象,富士康危机开始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