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海尔的“走出去”
【走出去】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2015年,以高铁、核电、特高压、4G、建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制造业“菜单”,以质优价廉的优势赢得国际认可,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德国已经开启工业4.0时代,美国正在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我国互联网+下的工业化如火如荼。“走出去”作为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无论从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获取经济资源、争取技术来源,还是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都是一种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海尔、中兴、华为、中集、比亚迪等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走出去”初时,我国企业一般采取的是低价策略。“这个策略导致的结果就是低价,品牌形象受损,没有品牌力,然后再低价,品牌更差,这么一个恶性循环”。而海尔的“走出去”,采取的是缝隙战略,树立起海尔差异化的品牌,如海尔小冰箱定位于美国大学生小居室空间市场的成功开拓。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信、IT数码产品、家具、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
1990年,海尔开始走出国门,在“先难后易”的策略下,首先把产品出口到自己“老师”的家门口——德国。海尔现已在日本、澳洲、美国、欧洲和中国布局五大研发中心,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手段整合、聚集全球超过200万家一流资源,纵横连线、协同交互、利益共享,组成一流资源生态圈,形成“用户、供应商、资源的深度参与交互”研发模式。
海尔“走出去”的“三融一创”(融资、融智、融文化,创世界名牌)、“三个国际化”(管理、服务、品牌)、“五个全球化”(设计、制造、营销、采购、资本运作)、竞合模式(资源互换)以及“无内不稳、无外不强”的口号,都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可贵经验。
我国水泥巨头海螺集团近年已完成对印尼、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周边国家的投资考察和规划布局,继而组队对俄罗斯、蒙古、南非、巴西、马来西亚、越南等国进行广泛考察,为海外后续发展做好储备。
截至2013年,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了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0年的不足10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078.4亿美元,增长了100多倍。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总额达到1231亿美元。
中国企业国际化主要存在下列问题:①部分企业国际化战略不清晰,谋划不足;②风险防范意识有待增强;③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④部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缺乏合作;⑤国际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⑥应付处理东道国复杂政治社会关系、法律的能力有待提高。
【走进去】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整合能力是检验“走出去”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标志,是“走进去”的标志性能力。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品牌的全球竞争力,是“走进去”的重要方向。
2011年10月,海尔集团就并购三洋白色家电业务达成最终协议:三洋把在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9家全资或合资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海尔集团。海尔借此将打造在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引领行业的研发能力、竞争力一流的制造基地以及东南亚地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架构,实施海尔在东南亚市场(Haier及SANYO)以及在日本的(Haier及AQUA)双品牌运作机制。对三洋的并购,海尔看中的更多的是资源的整合。
BASE是荷兰KPN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比利时最好的通信运营商之一,拥有410万用户以及一系列品牌,网络覆盖98%的比利时人口,占20%的市场份额(服务收入占比)。从3G接入网开始,BASE和中国中兴通讯就开始了长达4年的合作,后又指定中兴通讯为其3G和4G移动网络的首选供应商。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通信业界最完整的、端到端的产品线和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全系列的无线、有线、业务、终端产品和专业通信服务,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人民币,净利润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智能终端发货量位居美国前四,被誉为“智慧城市的标杆企业”。中兴在美国、法国、瑞典、印度、中国等地共设有107个分支机构,18个全球研发机构,近3万名国内外研发人员;PCT专利申请量近5年居全球前三,凭借不断增强的创新能力、突出的灵活定制能力、日趋完善的交付能力,赢得全球客户的信任与合作。
2015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随行的有阿里巴巴马云、腾讯马化腾、百度李彦宏、中远集团马泽华、中国建筑官庆、中国银行田国立、工商银行姜建清、万向集团鲁冠球、联想集团杨元庆、新奥能源王玉锁、双汇集团万隆、伊利集团潘刚、海尔集团梁海山、玉皇化工王金书和天津钢管集团李强,共15位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