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框架的影响下
平凡世界:了解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状态;
挑战来临:明确消费者的需求和难题;
拒绝挑战:消费者犹豫不决、不愿意改变,或者直接拒绝挑战;
遇见品牌:消费者拥有了认识和了解品牌价值、理念的机会;
跨越障碍:消费者开始信任品牌,愿意改变自己,决定去冒险;
关键战争:高潮来临,消费者接受并使用了该品牌的产品;
获得胜利:品牌的产品或服务最终帮助消费者解决了需求和难题,他们重新归于平静,可以更好地生活。
事实上,品牌故事和荧屏中的英雄纵使有千面万面,在这一框架的影响下,他们最终也只会归于一面。
4.“强壮”的子品牌也能带来竞争力
喜之郎是我国果冻食品领域的第一品牌。目前,该公司旗下还拥有多个知名的子品牌,如美好时光、优乐美、水晶之恋、CICI等。自1993年创立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打磨和发展,喜之郎已经不再是那个籍籍无名、生不逢时的小企业;现在的喜之郎已经脱胎换骨,完成了自己华丽的蜕变,真正成为了家喻户晓、能独当一面的龙头企业。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今的喜之郎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奶茶、海苔食品生产商,还是世界最大的果冻、布丁生产商。喜之郎这样的成就绝非偶然,要想探究其中的原因,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它的品牌故事。
喜之郎的品牌故事已经成为食品行业内的一段传奇,创始人是李永军,现在他已经是商业界的传奇人物。但是在1993年之前,李永军还是一家乳品厂的小小技术员。那时,他过着稳定的生活,与很多职业人士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如此规律的生活难免有些枯燥,既缺乏新意,又没有惊喜。那么,李永军是怎样开创“喜之郎”这个品牌呢?
我们知道,果冻是由果汁和海藻提取物融合制作而成,最早源自西餐点心布丁,其特点是香甜美味、耐看可人。1985年,我国本土果冻产品风靡一时,对于这一新兴食品,人们毫无抵挡力,市场供不应求,购买场面十分火爆。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深圳的工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出现,果冻制作厂就是最典型的一类。
时势造英雄。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李永军敏锐地看到了市场内潜藏的巨大商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毅然辞掉技术员的工作,开始下海经商。当时的李永军既没有人脉,也没有启动资金,于是,他便请来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与他们一起东奔西走到处筹集资金,最终筹到了40万元的创业资金。
创业初期,李永军与两个兄弟为自己的产品取了一个蕴含美好希望的名字,strong意为强壮、壮大。其中蕴含了李氏兄弟的两个美好愿望:一是希望自家企业可以逐步壮大起来;二是希望自家产品的目标消费者儿童可以茁壮成长、健康且强壮。但是,由于当时我国人民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如果只用一个英文名来作为品牌名,势必影响企业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李氏兄弟来说,这个品牌名需要进一步改进。
为了改进品牌名称,李永军经常在嘴里念叨“strong”这个单词。李永军的母亲不懂英文,所以对儿子的举动感到非常奇怪。一天,她实在忍不住,便向李永军问道:“你还没成亲,哪来的喜之郎?”母亲不经意的疑问,顿时让李永军茅塞顿开。李永军认为,“喜之郎”之名,洋气中又不失中国味,正是自己苦苦寻求的品牌名。
品牌名的问题解决之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创业者们看到果冻行业的美好前景,争相建立起果冻生产厂,一时之间,广东地区的果冻生产企业增长迅猛。随着竞争对手的不断增多,果冻行业的发展遭遇瓶颈,喜之郎的出现显得有些生不逢时。为了使自己的品牌具有持续的竞争力,李氏兄弟苦心思考应对之策。
经过慎重考虑,李永军决定首先做好品牌定位。于是,喜之郎公司便将儿童群体定位为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为了满足儿童需要,喜之郎公司针对儿童心理进行了产品创新。喜之郎产品的第一个创新是在包装上的改变,喜之郎的营销人员发现,儿童有贪嘴的特点,对于美食拥有强烈的占有欲,他们会将自己喜爱的食品吃个精光。为此,喜之郎改变了自己的包装形式,采用200g大包装。这样一来,喜之郎就能在外观上与传统果冻有所区别,更易于消费者识别。更重要的一点是,大包装满足了儿童贪嘴的需求,大大刺激了他们的消费行为。相比于其他果冻品牌,喜之郎不仅有多种新鲜水果口味,而且有量大的优势,即使在价格上有所提高,大多数父母也愿意买单。
赋予品牌合适的理念可以很大程度地引起人们的认同感。人们认同该品牌,该品牌的市场份额才会不断扩大,企业也才能保证产品畅销。喜之郎公司就在自己投发的广告中加入了恰当的品牌理念,即“果冻布丁喜之郎”。对这一理念的宣传可以使人们将果冻布丁与喜之郎联系起来,让消费者形成这样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一提到果冻布丁,就会立即想到喜之郎。这样一来,喜之郎就会成为果冻布丁的代名词,人们想要购买果冻布丁,也会首先想到喜之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