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处于平台层面
九段云商社群很重视用户之间的交流,比如每天清晨7点~7点30分群员自我约束的集体签到活动,其目的就是促进群员之间的熟悉和交流,以及资源和需求的对接。同时,群员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增加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中国,大概是从小米手机的社群营销成功之后,“社群+”便越来越受追捧。笔者所理解的打造社群是以产品、人格魅力做入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通过持续互动由弱关系升温为强关系,其间过滤筛选排除非共同价值观的人,而后由共同的价值观促进社群升级迭代。因此,一个有生命力的社群应该是,企业为用户提供足够多的附加价值(跟产品无关),获取用户的无限信任,然后围绕用户吃、穿、住、运、行全方位地打造生态圈的产品。
社群的商业本质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对于相同兴趣爱好、相同认知的人深度挖掘其需求及体验感,为下一步嫁接商业模式提供用户基础,颠覆了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产业思维。小米正是颠覆了这种产业思维而一举成名。小米除了手机,还出了路由器、手环、电视、充电宝等一大堆的产品,仅仅一款雷锋兔年销量就达30多亿。酣客公社对外的宣言是“从一瓶酒引发的精彩人生”,除了酣客白酒以及衬衫、T恤、拉杆箱等之外,还有酣客养老地产、酣客金融、酣客餐饮等。大三湘横向延伸了副产品线,包括精油、护肤油、洗发产品等系列,纵向正在筹划种植业、深加工、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的养殖种植等。
总的来说,社群具有三层价值。第一层价值是做渠道,即社群1.0,垂直型社群,这个渠道包含沟通的渠道、传播的渠道和销售的渠道。第二层价值是平台,即社群2.0,平台型社群,就是把社群作为整合内外资源的平台,对内是创业平台,对外是联盟平台,通过社群可以实现产品的优化,实现多中心的裂变。第三层价值是社群的生态,即社群3.0,生态型社群,通过跨界重构商业模式。如果把滴滴看成一个社群生态的话,从滴滴专车、快车到顺风车、巴士、代驾还属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贯通,依然处于平台层面,但是如果滴滴进入送快递、送外卖、生鲜、商超等领域,那么滴滴就开始商业生态的布局了。滴滴围绕一站式出行平台,基于现有的业务逻辑和平台规则逐渐长出一个完整的生态。在基础业务线上已经形成了专车、拼车、代驾、试驾、P2P租车等若干业态。在行业覆盖上,目前已经衍生出“滴滴+”现象,有打车看房,呼叫医生上门,与银行合作推出分期购车服务,与马蜂窝合作开发旅游,入股饿了么开发一键叫小龙虾,与酒店合作增加专车优惠,等等,这种全行业覆盖的态势,在滴滴开放平台上,会越来越明显。这就是社群模式的力量!
第3节微公益众筹自组织品牌打造
7天,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救助一个家境贫寒又患了重病的女童,在一个刚成立的微信社群内,300余人快速形成了一个微公益自组织品牌——“一米阳光”,核心源于爱、基于信任。人心向善,尽己所能;每人一米,万人温暖一人心;众人携手做一只寻常百姓都“爱得起”的基金。
其间没有任何的费用支出,电话、交通等都是自己来支付。所有的参与者名单与金额中的每一元钱都公布明细,得到了大家的充分信任。
而且,一直致力于移动互联网前沿研究和实践的李勇老师,别出心裁地把这份爱心用一个“微店”的形式展现,让参与者看得见、摸得着,顿生参与感和存在感!
一个优秀社群的基础在于:让对的人在一起做对的事。这里“对的事”就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共同的任务。有了共同的任务、持续的活动,社群才有活力,也才可持续。共同目标和价值观可以增加成员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弱关系升级为强关系,社群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们的潜能,也是吸引新成员加入的关键要素,即便是一个毫无利益关系的公益类社群也是如此。
社群目标是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体受群体目标的吸引,并内化为自己的追求,这样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与归属心理,尤其当目标具有挑战性,渴望最充分表现自身价值时,这种吸引作用就更大。个体在群体目标感召下,会全力以赴冲破重重障碍,形成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个体的成熟与进步,促进了群体的共同进步与提高,所以社群目标的确立是个体与群体相互激励的结果。
对于社群目标而言最重要的是可量化。“小善公益品牌”的发起和成立就是如此。为了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在一个刚刚成立不到一周的社群里,大家在群主的号召和组织下,每天自我加压,每人以周为行动时间表,这保证了用户的动机和高度的参与度及活跃度。
这样一个“小微公益自组织品牌”不到7天的时间就快速诞生了!由于此次公益活动带来的互动和协作友谊,许多参与其中的人都成了靠谱、落地的朋友,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1.社群自组织品牌,缘起一个需要救助的孩子
2014年7月25日,在北京赴泰山的路上,李勇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