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
快速变化的现有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者、供应商、消费者(波特五力模型)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以专有资源为导向的经营运作模式却很难实现内外环境的持久最优结合。由上述可见,从企业内部出发寻找专有资源以提升核心能力的根本问题在于专有资源仍可能被模仿和替代,企业一味追求专有资源的差异性不但要支付过高的成本,还有可能犯“营销近视症”。并且,单一的专有资源无法整合所有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仍然不能帮助企业在“波特五力”环境下建立长期的竞争优势。既然内部专有资源不一定能够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不断产生专有资源并利用专有资源获得竞争优势的内在动力——企业竞争力也就失去了实施基础。所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寻求具备持续差异优势的核心资源。
顾客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或控制的有效需求,可以为企业创造正常利润甚至超额利润,它已成为有价值的和稀缺的企业资产——品牌资产。同时,品牌资产本身具备的以下特性注定使之成为企业可依赖的用以提升竞争能力的核心资源。品牌资产的专有性。消费活动具有忠诚性,企业通过与顾客建立长期的联系,会使之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旦顾客忠诚形成,一般情况下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改变。同时,品牌资产是稀缺的,在特定时期内只能为某企业所独自拥有,即便竞争对手可以学习和模仿本企业吸引顾客的某种策略,但往往要花上数倍于本企业对忠诚顾客的维系成本,且最终也可能一事无成。所以品牌资产已成为真正“学不去、偷不走、溜不掉、买不来”的企业专有资源。
使用品牌资产的成本低。使用资源要支付费用,而品牌资产是一种共享资源,即它是产品的成本水平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无关的资源。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因此品牌资源的共享性可以节省企业大量的营销费用。另一方面,本企业顾客增多意味着其他企业顾客减少,规模经济效应和供应商讨价能力的变化会相对提高其他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形成本企业的成本优势。
品牌资产的可经营性。企业一旦拥有良好的品牌资产,就可有力地支持企业开拓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的成功正是此模式运用的典范,其近几年将商标有偿转让,收取使用其商标产品销售额0.8%的使用费,一年的商标转让费就达十几亿元。另外,通过建立顾客的忠诚度,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满足顾客的多样需求,通过联合销售、提供市场准入、转卖等合作方式获取直接或间接的收益。如一些知名零售商对某些产品的进入收取费用,由于零售商稳定的顾客群可以使市场迅速地接受该产品,该产品的生产企业由于获得收益或减少投入费用而向零售商支付报酬,这也相当于生产企业向零售商购买了品牌资产的使用权。经营品牌资产的目标是实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方面是培养忠诚顾客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充分利用品牌资产的过程。培养顾客忠诚,建立和维系与顾客的长期良好关系,不仅要最大程度地提高产品本身给予客户的让渡价值,更要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人际关系管理,把超乎产品使用价值之外的情感价值放在价值链中,通过品牌关系的营销活动,实现品牌资产、客户价值的共同增值。
品牌资产可实现企业内在资源整合。企业的经营思路已从经营产品发展为经营品牌,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核心就是实现品牌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一般认为企业内部专有资源可分为三类:物质资本资源,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实物、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部分;人力资本资源,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员工的素质、研发能力;组织资本资源,如组织制度、文化、流程及企业战略等。物质资本属有形资源,人力资本属无形资源,而组织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为有形,内在价值观与行为理念为无形。
品牌资产可以整合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对于有形的资源,在形态发生变化时,其价值也发生转移,比如原材料变为半成品再变为产品,但最终有形资源的价值可汇入品牌资产的总价值,因为所有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销售,从顾客那里获得利润。而对于无形的资源,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其价值在转移和创造的过程中一般不易被测量和评估,但可以清楚地反映到品牌资产的增长上。由此可见,品牌资产的现值表现为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力量的集合,品牌资产的增值则表现为以顾客为导向的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过程。
品牌资产可实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是对进入者和现有竞争者的影响。品牌资产对进入者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品牌资产的规模经济性。品牌资产的规模越大,企业的维持成本和经营成本就越低,这使进入者一开始就面临着成本方面的劣势。品牌资产对现有竞争者的威胁主要来源于顾客转移成本。优质的品牌资产对企业具有较强的依附性,这种依附性构成了品牌资产的转移壁垒。竞争对手仅仅依靠低价策略往往不会导致企业这部分品牌资产的大幅度减少,而需要从产品、服务、价格、促销组合等各方面支付大量的转移成本。其次,是对供应方讨价能力的影响。企业由于品牌资产规模的优势对进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