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合法取得品牌就算弥补了没有品牌的劣势
和识别,而没有看到品牌构成来源的复杂性、丰富性、整体性与整合性。静态的符号只是品牌构成中的一小部分,而能够使某一事物达到品牌这种境界或程度的关键是对品牌的整体性规划和缔造。
其三,品牌具有的识别性是用来区别主客体的。这一观点忽视了载体在这个品牌关系中的重要性。
其四,对品牌结构的理解,即它是由名称、标志、颜色构成的。其识别要素也不是仅仅限于视觉系统,标志是视觉系统的核心,表达一定的思想和理念,但它不是品牌本身,更决定不了经营者的命运。如果以为单靠名称、标志、颜色就能进行所谓的品牌经营,那一个国家岂不是只要依靠相当数量的美术设计人才就可以跻身发达国家了吗?传统的品牌解释没有把品牌当作一种经济模式来观察,而是作为一种“样式”抹杀了它作为经济模式与经营模式的本质特点,这就失去了研究它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品牌成为一种不可知的东西。
而对于绝大多数从事品牌操作实践的人来说,树立何种品牌观似乎并不重要,他们对如何创建、塑造以及维护一个品牌的实践经验更感兴趣,对于品牌本质的认识也仅限于对品牌现象的描述,因此,大多数品牌实践者都未能形成科学的品牌观。一项针对企业高管的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品牌资产是不能确切计量的,而且在提到品牌时往往和名牌相混淆,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现代企业经营就是品牌经营,品牌管理就是经营的最高阶段。
传统品牌观至少包括了三项重要的品牌观点:其一,品牌不是万能的,品牌管理也不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境界;其二,品牌资产的价值不是不可知的,它是可以被科学计量的;其三,品牌绝不等同于名牌,仅仅依靠广告或许可以创造名牌,但却创造不了品牌。
唯利是图的商人是很难创建品牌的,因为他们的一切决策来自唯一的判别标准:是否获利。当一个企业的经营完全依据是否盈利原则的时候,需要耐心才能建立的品牌也就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会将品牌的商誉与自己的信誉紧紧地融合在一起,一丝有关品牌的细节都不会放过,点滴积累,悉心浇灌、耐心等待,他们是有可能创建出品牌的,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持有传统品牌观的企业也能够成功创建品牌。
二、品牌无用论
品牌无用论意指“品牌对经营没有明显的作用,是得不偿失的投入”。在品牌被广泛运用于营销的初期,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其危害也很大。在国内,因为我们接触市场经济理论较晚,对品牌的认识有限,很多人都曾持有此观点,以至于许多优秀的企业都错过了品牌塑造的良机,直至之后的发展受阻,方才领悟仅仅依靠科技进步的硬实力是不够的,经营中离不开品牌等一系列软实力,即使在中间市场经营的企业也是如此。
品牌不仅仅用于营销,它对于企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和改善企业经营环境都是不可或缺的。
三、品牌万能论
另一个极端就是品牌万能论。品牌万能论意指“品牌是最强大的竞争优势,拥有了品牌就等于拥有了一切”。这一观念更危险,它把品牌当作万能的,认为只要有品牌就一切万事大吉,因而为了取得品牌不惜动用重金,甚至不惜撕破面皮、强取豪夺。
持这一观点的人对品牌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符号的阶段,认为品牌的作用就是营销工具或是战略工具,无论通过何种手段,只要合法取得品牌就算弥补了没有品牌的劣势,殊不知品牌关系是不可能通过购买商标使用权而获得的。
创建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一贯坚持地主张且不断地赋予其新的价值,最终形成坚强的品牌关系,并产生品牌资产,从而影响消费者,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购得。
四、科学品牌观
树立科学的品牌观,是科学运作品牌的重要保障。品牌对于经营活动而言,既非必不可少,也不是百无一用,它是一剂锦上添花的催化剂。品牌非万能,因为它有适用的局限性,但也非无用,毕竟有许多企业依靠它登上巅峰,或者依靠它渡过难关。
品牌作为现代市场营销的工具,广泛适用于一切与经营活动有关的主体,包括国家或地区、企业与组织、产品和个人等。对于商业领域里的品牌,其一切活动都与或远或近的销售有关,又因它复杂的内涵难以清晰地被人们完全解释,所以至今仍难以掌握它的运动规律。品牌是系统科学、实践经验、管理艺术的综合,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
现代品牌功能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促进销售这种在早期的品牌现象,品牌已经演变得超乎我们的想象,所具有的意义也越来越深刻,以至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都需要通过品牌的竞争来完成。
因此,树立科学的品牌观对于品牌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品牌认识的发展过程将品牌观归纳为如下三点:
(一)品牌本身不是经营的必要要素,但它的出现却是必然的
品牌本身不是经营要素,它在经营中所起的作用是由经营信息发生替代完成的,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竞争优势,如行业垄断经营权、产业集群等,并非没有品牌就无法生存。然而,它作为市场经济较高级的竞争形式出现又是必然的。当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到商品社会,现代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绝对的质次价高和价廉物美都很少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