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略覆盖范围包括已量产车型、规划车型在内的全系产品
“3D打印对现有企业而言,要么是天使,要么是魔鬼。”也就是说,挑战现行产品制造方式的新技术,如果利用得好,对企业就是天使;利用得不好,就是魔鬼。
天使与魔鬼的转换,就是企业的生死存亡。张瑞敏到台湾去,对台湾企业家对他所说的一句话印象极深:“做企业就是要么生要么死,要么是人要么是鬼。”张瑞敏自己的企业生死观非常独特,他把企业的下场分为自杀与他杀两种结局:“每个企业都面临着这个抉择,是自杀重生,还是被杀出局?百年老店其实就是在自杀重生和被杀出局中做一个抉择。要么提前自杀,涅槃重生;要么自杀还不自觉,然后被淘汰出局。想要定一个百年战略然后就这么走下去是不可能的。所谓百年老店,就是不断涅槃的结果。”
对于观海者张瑞敏而言,他自己的一句话道尽网络时代企业实践的精髓:最大的乐趣在探索之中。
5A品牌长城汽车——中国造
2010年初始,长城汽车向社会公开宣告,其品牌口号——“中国造,长城车”!接下来在3月的“两会”期间,总裁王凤英提出了“中国车”的概念,在议案中呼吁政府对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给予重视和支持。4月的北京车展,相对于跨国公司弱势的“长城”旗帜鲜明地亮出“中国造”。从2010年7月开始,长城汽车在央视黄金强档投放了15秒的品牌广告,主打口号“中国造,长城车”,斥资数千万,播出次数百余次,打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制造”。
当时仅有20多年历史、年产值不足200亿的“长城”,尽管已进入中国500强,但在中国的同行中,规模未进“三甲”。在世界汽车之林中,似乎更是微不足道。此时提出“中国造,长城车”,固然能赢来众多爱国之士的赞许,而更多的却是质疑:这岂不是有自不量力之嫌?会不会惹祸上身?“长城”为何有如此之举?底气何在?
长城公司吸收国内外企业管理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合本企业的特点,形成了“每天进步一点点”的企业文化核心,深入开展管理思路上的创新,保证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并在和谐发展中将浓浓的人文关怀播撒到企业与社会的各个角落,用长城精神壮中国力量,谱写辉煌。
一、走出去
2006年3月,长城在俄罗斯建设的KD组装厂成为首家在海外开展组装业务的中国企业。目前,长城已经在俄罗斯、印尼、伊朗、越南、埃及、乌克兰、保加利亚、塞内加尔、委内瑞拉、菲律宾、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了KD组装厂,目前海外KD组装厂已达12家。其中,保加利亚项目将于2012年8月实现投产,计划产能为5万台,这将踏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欧洲KD组装的第一步。同时与巴西、保加利亚、马来西亚、苏丹等国达成合作建厂意向。到2015年,海外KD工厂数量将达到24家,综合年产能达到50万辆。
在俄罗斯,哈弗H5的终端销售价是2.2万~2.4万美元,与途胜、雅阁、雪铁龙C5等基本持平,比国内的售价高。在沙特,相似配置的风骏皮卡的售价与国外品牌相比,价格已经十分接近,风骏皮卡在当地售价1.2万美元,福特皮卡售价1.34万,丰田皮卡1.56万。俄罗斯伊利托公司总裁安德烈·阿列克谢耶维奇说:“我们代理长城汽车5年内,长城在当地的发展正在赶超大众、丰田,这是因为长城汽车是一个认真做车的企业,不管是哈弗SUV、腾翼轿车还是风骏皮卡,品质都是很棒的。”
二、一国一策
按照“生产一代、改进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战略发展规划,加快新产品开发,现在的长城汽车,拥有先进的开发设备及成体系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已成为了具备发动机和整车独立开发能力、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一流的汽车技术研发企业。公司的研发能力体现在海外上,是产品“一国一策”“点菜式开发生产”。长城面对的是100多个国家,不仅在质量上要符合各国的质量标准和有关法规,产品也要根据各个国家的不同需求、特点推陈出新,品种繁多,花样复杂。
2011年长城汽车提出了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的“三高”战略:高科技、高性能、高品质。这一战略覆盖范围包括已量产车型、规划车型在内的全系产品。“三高”旨在提升长城的产品品质与品位,最终提升产品品牌,带来更高的品牌附加值。长城以超值的性价比提升品牌形象,引领、推动全行业的发展。
在创新研发上,长城汽车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国际市场上也体现了独特的竞争力,致使国外皮卡至今不能进入中国。长城自主开发的哈弗CUV,在国内民族品牌中高档车型当中,国内销量和出口量第一。与其他中国品牌不一样的是,长城在品牌建设、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技术输出、建立配件中心库、海外建厂等项目上全方位展开。
三、量质并重
长城汽车销往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批量出口72个国家,海外网络已达581家,形成了稳固的国际营销网,出口品种从皮卡到SUV、哈弗CUV。长城汽车出口一直保持着强势增长,是出口量和出口金额最多的自主品牌,连续多次刷新了中国汽车的出口纪录。长城汽车海外战略向全方位纵深发展,在出口的“质”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