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自品牌离不开社交的本质
互动活动中获取激励和继续坚持的动力。有时候,你可能想放弃,想懈怠,但总有人给你留言,有一句温暖或懂你的话,就化解了很多的负能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也是“核心粉”对自品牌的精神价值体现。归根结底,自品牌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组织品牌,品牌背后都是一个个人,粉丝也是人,品牌和粉丝的交流,都是人和人的交流。这也是自品牌离不开社交的本质。
随着一些自品牌的成长,拥有了核心粉丝的长期跟随,品牌开始形成自身的引流能力。于是,现在开始出现这样的现象,有的自品牌能摆脱平台的束缚,他们一旦离开这些平台,粉丝也会追随他们离去。
美国作家凯文·凯利有一个著名的“一千个铁杆粉丝”的理论,意思是说,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也就是无论你创造出什么作品,他都愿意付费购买的粉丝,便能糊口。
无论你的什么讲座,即使很远的路程,他都愿意来听,他们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你发的每一条消息,他们迫不及待地等着你的下一部作品……这就是忠实拥趸的写照,也是“核心粉”对品牌的商业价值。
“外围粉”“路人”,意味着品牌的辐射范围,是品牌的潜在机会。
在一个社交网站上,有一个已经经营了上万个粉丝的ID账号,竟然关闭了自己的账号,移师到其他平台。核心的原因之一,是这个社交平台的粉丝群逐渐变化,缺少能有效补充的粉丝源,品牌与粉丝土壤越来越不能契合,因此选择了退出这个江湖。
这也是说,粉丝的构成是有不同层次的。“外围粉”甚至“路人”都是品牌的“群众基础”、源头活水。这里面也会有不同类别的构成。
当品牌还处于成长弱势的时候,可能已经和一些大V、大咖、行业权威品牌甚至投资人等建立了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在意你、关注你。你是他的“核心粉”,而他只是你的“外围粉”或“路人”。当你增长到足够当量时,这些社交关系就会转化,你积累的资源和对方能找到合作点,这时候身份才有对等的条件,变成平等视角的合作伙伴。
我在做管理咨询时,曾经遇到过一个新入职的顾问。他跟随项目组到客户企业后,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是记录客户通信录里高管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联系方式。而且,在访谈分组安排时,他也希望尽量去访谈这些人员。有一次我问他:“选择做咨询这个职业,期望的收获是什么?”他很认真地回答我:“能否尽快多认识一些企业的CEO。”
其实,即便认识了这些CEO,也只是转瞬即忘的点头之交,你没有能力维护这些资源,无法“养金鱼”。人际关系资源是需要彼此给养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后职业生涯规划要做的事,其实是从前职业生涯就埋下伏笔。
这个阶段的品牌策略可保持合适的尺度,视时机而转化。
从“核心粉”到“外围粉”和“路人”,不同的层次可以分兵出击、做不同的规划和投入。只有多了解自己的人际构成情况,才能更好地实施品牌的经营策略,成本投入与产出效果最佳。
有人说,微信的实质已经变化:它不再是熟人圈、朋友圈,而是人际关系圈。人际关系变现也许在明天。
而今天,没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打底,没有相似的价值观扶持,它还只是一个个社交数字。
小结
1.社交数据与社交结构分析
这两方面信息的观察与分析,能帮助自己管理社交资源和决定如何投入。
●社交数据既要追求量,还要追求质。
●社交结构既要有核心粉丝的支持,还要保持合适的辐射范围。“核心粉”对品牌的养大有直接的价值,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度。“外围粉”“路人”意味着品牌的潜在机会,形成品牌的链式生长。
2.社交资源的经营策略分析
随着品牌的发展变化,社交关系的深浅程度也会相应转化。资源对等的人更容易成为合作伙伴,彼此投入足够的关注度。
对社交资源与品牌自身资源做分析评判,更有利于保持合适的尺度,并随时机而转化。
共享价值观,攒出品牌内聚力
朋友年届而立之年,在一互联网公司工作,形象正、气质佳,至今未婚。我恰好认得一个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职业女性,条件相当,于是推荐给这位朋友,结果一句话就被他拒绝了:“我和会计有什么聊的?”后来凡遇热心人给他说媒拉线,他必先提一个要求,男女双方先互加微信,彼此关注,如果三观合,能聊得来,再考虑见面。
由此可见,价值观已经成为影响社交关系的潜在因素。创业团队如果价值观不一致,很难一起走得稳定和长远。一个员工如果不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就不会成为公司的粉丝,很难一直保持忠诚。
图2-8所示为社交网站上“个人主页”的示意,一个ID账号下,通常首先呈现的是“人际结构”——“我关注的人”和“关注我的人”;还有这个ID账号下发布的动态活动,如“我的作品”“我的分享”“我的提问”等,显示一个人的认知成果、关注点。这是社交平台的构成逻辑。
前面提到过价值观,价值观对内隐含、分布在一个人的认知体系里,包括你的产品设计、工作成果等认知成果的理念和导向;对外隐含、分布在一个人的社交体系里,包括身份的认同、心理契约等。它并不是贴上一个外部标签就能形成的。
图2-8 个人社交主页示意图
微信刚开始流行时,手机里一夜之间多出了很多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