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
为什么许多前些年还风光无限的国内品牌迅速“掉队”,小品牌、小企业突围的难度越来越大,并日益感到环境逼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还在沿袭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打法。
雷军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传统厂商每卖出一台手机,基本算是生意的结束,而小米每卖出一台手机,只是一个生意的开始——先用手机把用户吸引过来好好伺候成‘米粉’,再通过其他途径赚钱。”[6]
在小米之前,可能所有手机厂商都将把产品卖出去并尽可能攫取高毛利作为终极目标,谁也未曾想过小米这样的打法。这个案例也从侧面说明,传统营销之死首先是败在了战略思维上。
在信息泛滥、媒介过度碎片化的社会大环境下,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被迅速边缘化,不再占据内容发布的中心地位,即使是网络营销、新媒体营销,如果没有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和网友眼球的优质内容,也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被无视。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传统营销方式的企业越来越难以发出让消费者听到的声音,以至于越来越难以脱颖而出,这也是许多老品牌式微,新品牌还未壮大就“夭折”的原因所在。
渠道多元化和媒介信息碎片化时代,7P创新营销模型应运而生
笔者十余年间实战参与了50余家新消费企业的品牌打造,结合消费升级的浪潮及新环境下渠道销售和媒介传播的特点,总结出一系列真实且经典的正反案例,打造了中国本土营销升级理论——7P创新营销模型,旨在为应对和破解上文中提到的难点提供有效的方法论。
从准确定位到企业家代言,从应对碎片化媒介的爆红传播到多元化新零售渠道的全域解决方案,从品牌IP塑造到“网红”爆款打磨,从社群运营对品牌调性的口碑裂变,再到PR“三板斧”对品牌认知的急速提升,7P创新营销模型中充满了逻辑严密、打法系统又具有超强可执行性的“干货”,帮助新品牌快速崛起,实现品牌和企业的持续成长,帮助老品牌找寻不足、突破瓶颈、冲出困境,实现营销赋能。
破局之路不止一条,找准自我路径,才有在大时代中精彩出场的机会!
关于营销本质的分歧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如今一样重视营销。营销不是企业成功的唯一因素,却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家能持续成功的企业,一定少不了神通广大的营销人员。
然而,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如今一样错误地理解营销。无数人浅尝辄止,更有无数人在营销的轨道上越走越偏,引导企业驶向不可知的命运。
营销的本质是什么?营销就等于销售或传播吗?还是说它可简单地归结为“用户心智抢夺战”?其实,营销的本质之争,正是唯心主义流派和唯物主义流派的分歧所在。事实上,这两个流派都存在片面和偏颇之处,只有看懂了两者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了解何为营销。
营销误解,从微观唯物主义营销论说起
许多人自诩为营销高手,理由是曾开发出一款热卖的好产品,但他们很快会发现坚持的理论和打法在下一款产品上就行不通了。有人把销售人员的工作当作企业营销的全部,以为设置了市场部,企业的营销力量就已算充足,可实际上企业依然沿袭老一套的市场战略和打法;当然,也有人把在淘宝、京东开店当作企业营销工作的全部……
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营销岗位上的“企业人”,他们的观点都是典型的微观唯物主义营销论。他们重视企业端的作为,却忽视市场研究和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他们的营销也缺乏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推进计划。其实营销这个概念自诞生起就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包含了品牌管理、产品研发、渠道分销、媒介传播、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市场洞察等一系列动态的过程,最终实现产品从工厂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微观唯物主义营销论的局限非常明显,许多传统企业至今依然固守这样的理论和认知,在市场环境不断演变的浪潮下,这些企业往往是首先遭遇危机的那一类。不过也可看到,经过市场的不断洗礼,生存下来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处在这一认知阶段。环境的变化,让人们开始探求新的营销形式。
唯心主义营销论:营销就是抢占心智
还有一部分“非企业人”认为,营销就是创建一种符号或者语言,让这种符号或语言在市场和消费者中形成一个选择偏好。比如业内有一种流行观点:品牌打造超级话语的目的是说服消费者采取行动,完成购买,所以应该从视觉、听觉及创意等层面来构建品牌,让消费者听到、看到品牌就会立即产生联想和认同。而打造这种超级话语的方式,是用口语、套话、陈述语等直截了当地表达出产品或服务可以解决的事情。比如“送长辈,黄金酒”“玩游戏,上51”等都是遵循了这一观点。
图1营销系统示意图
也有营销人士认为营销就是研究人性、征服人心。该观点的“理论地基”是上千年来人心、人性都没有怎么变化过,市场营销在产品和品牌层面的营销逻辑也没有发生过改变。比如古时候,做生意的人就懂得利用皇帝喜欢进贡的大米来做文章,让老百姓也知道这种米好吃;而如今,许多企业依然在利用类似的方式进行产品营销。所以只要洞察人心,了解人性,就能知道人的物质和心理需求,就能通过营销制造冲突,让消费者不自觉地被带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