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一批为主人服务的仆人
方式,特别是其中的消费方式的研究是划时代的。在这本1899年已经出版的著作中,凡勃伦在分工出现和阶级产生的基础上,在社会阶层中划分出一个“有闲阶级”来,主要分析了这个阶层的各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阶层的分化日益明显。追逐“有闲”本无可厚非,但其若与荣誉联姻,就形成虚荣的价值观和消费性文化碰撞,即构成炫耀性消费。人们追名逐利背后所隐含的动机为何?其与经济是如何相互影响的?而阶级结构的演变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一、有闲阶级
卓别林在喜剧片《有闲阶级》中扮演了两个角色,一个是无聊的有钱人,一个是和他长相颇为相似的流浪汉夏尔洛。夏尔洛在这部短片中沿袭了其经典的银幕形象。卓别林曾经解释说,小胡子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在《有闲阶级》人物身份的反差中,这一造型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影片开端,卓别林为这两个形象采用了在节奏上具有鲜明差异的音乐主题,与人物构成平行描绘的关系,同时随着影片的交叉叙事交织在一起,逐渐融合在一起。
凡勃伦分析说,对于那些财产较多的人来说,他们更愿意过一种有闲的生活,而不愿意亲自劳动。因为在他们习惯的道德标准中,参加劳动是有损体面的事情,为了显示自己比其他人优越,就应该过有闲生活,他们也在这样的生活中获得自我认同的心理感受。如果说他们还有所谓劳动的话,那也就是诸如讲求个人修养和学习社交礼仪等非生产性活动。这种生活方式表现在消费上的特点就是浪费。浪费性消费是他们显示自己的优越地位的行为,是他们获得荣誉性心理享受的行为。在有闲阶层的家庭中,必然生存着只会浪费性消费、不会生产劳动的主妇,以及一批为主人服务的仆人,这些仆人同时充当着“代理有闲”和“代理消费”的角色。
二、炫耀性消费
所谓炫耀性消费,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从这个阶层消费的财物数量和财物等级来看,凡勃伦认为,他们出于财产和地位竞赛的心理以及所谓“歧视性对比”的目的,总是追求高标准,超出日常生活所需,达到习惯的礼仪标准,获得在荣誉上高于他人的更高的生活习惯。凡勃伦进一步分析认为,这种生活方式导致一种以金钱为标准的社会价值观的出现。既然有闲阶层不惜大量浪费来博取自己的荣誉、地位和尊敬,那么,金钱和财物就是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准。这种标准甚至渗透到宗教、审美等活动中,使得宗教活动和审美活动也变成显示金钱财富的行为。
凡勃伦认为,有闲阶级奉行的这种生活方式是炫耀性的生活方式,为了炫耀自己的特殊地位,他们会特别讲究礼仪,重视所谓的优雅,而且保持一些秘密不让他人知道。所以凡勃伦认为这种闲暇是“炫耀性的闲暇”。除了这种荣誉性的炫耀外,这些有钱人更愿意在高消费中显示自己,这种消费比一般人消费要多得多,是一种“炫耀性的消费”,“不仅是他所消费的生活必需品远在维持生活和保持健康所需要的最低限度以上,而且他所消费的财物的品质也是经过挑选的,是特殊化的”。“使用这些更加精美的物品既然是富裕的证明,这种消费行为就成为光荣的行为;相反的,不能按照适当数量和适当的品质来进行消费,意味着屈服和卑贱”。
(一)炫耀性消费的正面作用
1.炫耀性消费对生产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炫耀性消费又可称为“显眼的消费”“装门面的消费”“摆阔气的消费”,富裕者总是要通过购买一些昂贵的奢侈品或大讲排场的疯狂消费来显示自己的地位,要满足这些富有者的消费欲望,就需要生产昂贵的奢侈品,就要创造可供他们疯狂消费的条件和环境。
2.炫耀性消费有利于启动市场,拉动消费
消费需求的扩大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商机,炫耀性消费更是其中的最大亮点。上海顶级私人物品展集中展示了顶级名车、游艇、私人飞机、珠宝名表、名酒以及各类豪宅别墅、高尔夫俱乐部、私人会所等。据统计,顶级私人物品展3天一共接待了超过7000位富豪,成交量达2亿元人民币。
3.炫耀性消费能增加国家税收,调整储蓄和消费的比重,并有平衡收入差距的作用
炫耀性消费能使相关产业升级和膨胀,高档消费的同时也依法纳税,对拉动经济增长和增加国家税收有一定作用。而且炫耀性消费可以使相对富裕阶层的货币财富积累减缓,也可以给贫困阶层和打工族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从而平衡收入差距。
(二)炫耀性消费的负面作用
1.炫耀性消费使人们价值观扭曲,甚至导致个别人的腐化堕落
当人们看重自己的财富地位、权贵身份时,就会尽其所能地去炫耀和攀比,把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定位在不断满足日益升级的炫耀需求上。在很多腐败案例中,一些高官为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权势,大肆进行炫耀性消费,并为满足欲望而放弃原则和法律,进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直至腐化堕落。
2.炫耀性消费会导致资源浪费
投入大量的资本和消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