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意识:中国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花钱支持他们的偶像,并且也相信自家偶像的眼光和品位。但有一点要注意,在请明星代言的时候要考虑自身产品的特质是否与所请明星的气质相符,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借用户之口增加信任
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借消费者之口说出使用产品的感受,无疑可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信任感。这就好像我们在家找电影看时,会以豆瓣的评分和评价作为参考;还有我们买护肤品时,会询问身边朋友的意见或者看下小红书上的用户怎么说。消费者的“证言”会对其他消费者产生莫大的影响力。
不过,在借用用户的亲身经历、评价和反馈时,要注意说话的角度,不能把用户推心置腹的“证言”写成硬广告。如果让其他消费者觉得这些提供“证言”的用户是被收买的,那就会适得其反了。
这类文案比较常见的表述方式是:“我以前有……的烦恼,可是自从使用了××产品,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来看一下奥格威为奥斯汀轿车撰写的经典文案:
◎我用驾驶奥斯汀轿车省下的钱,送儿子到格罗顿学校念书。
这个文案很好地传递出了奥斯汀轿车经济实惠、油耗低的特点。不仅如此,奥格威还详细列了一份如何省下这笔钱的清单。这个文案不仅大大提升了该汽车省油的可信度,而且和孩子的教育搭上了关系,又为品牌增加了好感度。
四、用热销赋予消费者安全感
《影响力》一书中提到过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即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往往会受到他人影响,甚至会根据周围人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从众心理”。
出于这个心理,大多数人都会“随大流”,因为这样“安全”。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如果我们看到某家奶茶店没有进行任何打折促销的活动,但门口却排了很长的队,我们就会认为这家的奶茶肯定好喝,以后也会光顾这家。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利用这个心理,在文案中列出产品的销量、好评量等数据,来制造热销气氛,给用户安全感?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
◎全网销量第一的精油品牌——阿芙精油
◎三亿人都在拼的购物APP——拼多多
◎连续五年销量翻番——三棵树漆
◎千万妈妈信赖之选——贝贝网
这些文案无形中都传递出了产品很受欢迎、有很多人使用的感觉,所以,如果是大企业,就可以直接亮出销售量或者用户数;如果是小企业,则可以描述某次畅销的现象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五、直接测试赢取信任
有一家生产钢化膜的公司,为了证明其钢化膜强大的抗摔性能,不会轻易碎屏,于是拍摄了用锤子砸贴了钢化膜手机的视频;还有一家做丝袜的厂家,为了说明自家丝袜质量过硬,竟然把孩子装进袜子里摇晃。这两个视频的播放量都相当可观,同时他们的产品销量也一下子翻了好几倍。所以直接测试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因为看过测试之后消费者会很放心。
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某方面确实具有相当强大的优势,那么何不亲身实验一番,用试验结果证明我们所言非虚呢?
六、其他方式
1.展现品牌的悠久历史
关键词如老字号、十年老店等。凉茶品牌王老吉就使用了这种方式:
◎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已逾百年历史
经过漫长的数百年历史检验的产品,消费者的信任度怎么会不高?
2.做出承诺
这种方式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消费者在哪个点上犹豫了,就在哪个点上做出承诺,并且给出解决办法。最常见的就是“包退,包换,包修”。
3.利用大牌厂家和渠道
如果产品本身的名气不够,可以利用大牌厂家或渠道为自己“镀金”,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比如很多电子品牌会把“富士康制造”作为卖点;再比如新品牌为了展现自身的实力,会在文案上表明自己入驻了万达、沃尔玛等大型商超或者天猫、京东、网易考拉等线上渠道。
增加文案信任感的技巧和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证明产品首创、在市场上拥有领先地位、参加公益事件、有据可查、定义行业标准、拥有别家没有的安全特性等,这些都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04逻辑力:总统的演讲稿告诉你,吸金软文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自媒体已经被推上了一个新高度,几乎人人都是自媒体,处处都是10W+的刷屏文章,不少人对媒体传播的属性和特征可以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但到底有多少文案是有效的呢?到底有多少文案可以转化为营销卖点呢?到底有多少文案可以成为经典,长久留在消费者内心呢?在各类五花八门的文案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很多文案慢慢丧失了基本素养——逻辑。逻辑是文案具有说服力的保证,有效的逻辑才能支撑你的卖点。
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决定销售逻辑
每一个优秀文案的背后必定有相应的销售逻辑,它帮助文案直面市场的检验,决定了文案在市场的存在能力和传播能力。
文案撰写人要懂得销售话术,将文案变得更有战斗力,同时也要清楚,检验文案的最终人群是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不同,那么支撑产品的
危机公关在国外早已是一个成熟的课题,而在中国却一直是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阁中闺女,许多企业根本不了解其真正作用何在、也不知道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有何重要性。当发生危机时,企业要么采取不问不闻静观其变的乌龟哲学,要么干脆用纸包火的方式把危机事件的消息拼命捂住,试图阻隔外界对事件的了解与传播。正是这种狭窄的公关意识,最后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企业引上绝路。
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
2001年9月,南京冠生园被揭露使用陈馅做月饼,受到当地媒体与公众的批评。面临着即将掀起的信誉风波,南京冠生园这家一向有着良好品牌形象的老字号企业,做出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不是主动向媒体与公众进行善意沟通、坦承错误,把风波制止在荫芽阶段,反而振振有词地宣称“使用陈馅做月饼是行业普遍的做法”。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词,激起公众一片喧哗。一时间,谴责、批评、起诉、退货、索赔接连而来,有着八十八年历史的南京冠生园不久宣告倒闭。
许多人至今仍觉得难以理解:为什么一家有着八十多年历史、良好品牌形象的老企业,竟然毫无抵抗力地被一场小风波引起的事件轻易击倒了呢?
表面看,击倒南京冠生园的直接肇因是产品质量问题。但是细究事件的深层原因不难发现,真正把南京冠生园致于死地的不是陈年老馅,而是冠生园脆弱的危机公关意识。
对于企业来讲,危机公关意识就像拦洪大坝一样,可以在对企业不利消息如汹涌澎湃的洪水席卷而来之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分流,将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南京冠生园缺乏的恰恰是这种危机公关处理能力,百年基业一夜间毁于一旦。
时间会过去,创伤永远无法忘记。南京冠生园,以一种让所有中国企业都痛心的方式,演绎了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悲情故事。
危机公关: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三株事件到标王秦池,再到红极一时的中山爱多,这些曾经是各自行业中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竟然都抵挡不住小风波引起的危机的侵蚀而倒下。虽然企业发展中起落浮沉乃是常事,但是回看这些企业创业时的艰辛、发展时的意气风发及衰落时的兵败如山倒,其中的苦涩意味又岂是一句“城头变幻大王旗”可以轻易概括?
危机的到来往往突如其然。虽然企业无法完全避免危机的忽然出现,但却可以做好预先的防备措施,力求在危机出现之时能迅速采取一切方法,切掉危险源的继续扩张,把危机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这就是危机公关。危机公关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分支,指在危机到来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公关活动,危机公关对企业有特殊的重要性,是因为它能够决定企业能否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使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反观房地产行业,这个行业从开始之初就似乎与危机结下不解之缘。与许多行业一样,中国房地产行业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层出不穷的事件有如明星的花边新闻一样,困扰着这个年轻又充满激情的行业。从小区规划地纠纷问题、北京某著名楼盘销售人员集体跳槽风波、广州某小区保安殴打业主事件,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就如乱哄哄你刚唱罢我登台的舞台表演一样,在公众视线追逐之下依次浮出水面。
房地产行业从项目立项、征地、拆迁、建筑到后期的销售与物业管理,因为运作的时间长、跨度大、涉及面广,所以整个运作过程出现问题的机率相当之高。如何在问题出现之前进行预防、问题出现之时进行应对、问题发生之后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是非常考验房地产企业专业素质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关意识。
房地产销售不同其他产品的销售,广告的拉力往往不及口碑相传更有说服力。有统计数字显示,一个满意的客户能够带来十个潜在的客户,而一个心怀怨气的客户却可以吓走十个潜在的客户。如果企业没有认真好处理每一个客户的投诉,对他们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他们可能把对公司不利的消息迅速外传,这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造成极不利的影响。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讲,是给企业敲响一次警钟:公司必须正确审视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不能轻视任何小问题的存在。一旦问题发生,勇敢面对、迅速反应是最佳的处理方案。
作为公共关系诸多项目中的一种,危机公关在企业的日常运作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力量。危机公关管理可分为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两类,前者是在危机发生前的未雨绸缪,一般企业都比较重视。而对于后者,即危机发生后如何处理应付,企业往往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都远远不足。
广州某临江豪宅由于在销售阶段打出“骑自行车与摩托车者免进”的告示,引发了广州一些媒体的议论与批评,该发展商没有正视此问题存在的危机性,不但不与新闻媒体与公众进行积极的沟通,把问题的发生制止在萌芽阶段,反而却把批评它的媒体告上法庭。此举触犯了众怒,诸多媒体群起而攻之,一时间该楼盘恶名远扬,客户也对其避而远之,该楼盘的销售自此陷入停顿状态。此事件可以列为当年广州房地产企业危机公共处理失败的经典案例。
祸福相倚,机会乘着危机的翅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