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回应封杀Uber:确实违规营销 会一视同仁
是将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安排在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的岗位上。直觉告诉我们,擅长财务会计的人才是不会乐意被调岗到销售部门的,反之亦然。
例如,在某个组织中,市场部经理在业绩创造者和行政管理者这两种角色上有明显的优势,在企业家和整合者这两种角色上略显普通,他的管理风格近似于“监工”。受限于此种风格,他的市场部既不受生产部门的欢迎,也不受销售部门的待见,这会进一步导致组织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太过保守,缺乏创新。如果将这名管理者安排在销售部,或者是财务部,则可能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因此,完成不同的管理任务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让管理者有效地处理与自身风格相匹配的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
管理任务与管理风格的匹配
在评估任务需求之前,我们需要先找到下列四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去寻找其管理风格与任务需求相匹配的人才。这样既可以避免昂贵的人才培养成本,又可以立即开展任务培训。
1.此项任务有何特点(任务需求)?
2.此项任务有多大的决策自由(可容忍的自由度)?
3.其他团队成员具有何种管理风格(团队需求)?
4.组织的氛围如何?需要具备何种管理风格的人才(组织需求)?
任务需求
我们可以分析执行任务的选人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与特定的管理角色相对应。
1.这项任务是否需要在压力下进行?
2.这项任务是否需要在短期内取得成果?
3.这项任务的结果是否由执行人负责?
4.这项任务是否程序化?相关培训是否很简单?
5.这项任务是否需要与他人合作?
6.这项任务是否需要严密的跟进?
7.这项任务是否复杂且细节繁多?是否需要详尽的组织指引并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8.这项任务能否进行系统化处理?
9.这项任务是否需要相应的组织制度保障,以确保员工能够服从命令、完成重复乏味的任务?
10.这项任务是否需要高度的主观能动性?
11.这项任务是否需要抽象思维能力?
12.这项任务是否是非结构化的?
13.这项任务是否需要应对不确定性?
14.这项任务的不确定性是否会持续很长时间?
15.这项任务的不确定性是否会持续很短时间?
16.这项任务是否无须承担风险?
17.这项任务是否需要承担较低的风险?
18.这项任务是否需要承担中等风险?
19.这项任务是否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20.这项任务是否涉及频繁的变动?
21.人际交往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有多重要?
22.这项任务涉及的举措是否会引起争议?
23.对任务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反馈是否无时滞?
24.对任务成功或失败的反馈是否稍微滞后?
25.对任务成功或失败的反馈是否严重滞后?
我们将上述25个问题列入表10-1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将每一栏的描述与4种管理角色对应起来,并根据能力特质的匹配程度从1至4进行排序(1表示匹配程度最高)。
表10-1管理角色能力特质表
表10-1就是评估任务的方法示例。我们通过表格里的25个问题对任务进行评估,并给予每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权重,得出的总分就可以显示与特定任务相匹配的管理风格。
完成了任务分析后(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我们会发现比起行政管理者这一角色,市场开发可能会需要更多的业绩创造者和企业家;比起企业家,财务工作可能需要更多的行政管理者和整合者(见表10-2)。
表10-2各职业的角色重要性
决策的自由度
一个人在组织的等级架构里地位越高,就拥有越多的权力、权威和影响力,也因此拥有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同理,组织分权越多,低层级人员拥有的自主决策权也越多。
因此,在高度集权和权力分散的两种组织中,相同的任务可能需要不同的管理风格与之匹配。组织分权越多,就越需要积极主动的企业家和整合者。
团队成员的优势互补
即使某人具有担任所有的管理角色的能力(即Paei或pAeI,或任何其他无空白的风格代码组合),且他的能力能够满足团队需求,他的管理风格对于团队来说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有效的。判断其是否有效,需要评估团队中其他成员的管理风格。例如,如果团队中其他成员在整合者这一角色上的能力相对薄弱,那么团队需要的就是在整合者这一角色上拥有卓越能力的人才。
从许多新闻报道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管理风格互补的重要意义。例如,1977年1月10日,《商业周刊》刊登了一篇文章,解读了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 Corp.)多年来经历的“频繁的组织领导者变更”。其中对于该公司的董事长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的管理风格描述,与本书前文所介绍的创始人风格特征不谋而合。因此,除非能找到一个与哈默风格互补的管理者,否则一旦哈默离开公司,西方石油公司将面临巨大的难关。后来,当约瑟
12月3日晚间,中国优步(Uber)各城市微信公众号遭集体永久封号,涉及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城市。就此举动,微信方面表示,年底临近,微信公众平台连续接到用户举报,反映部分公众账号存在恶意营销、诱导分享,以及借助收集用户信息牟利的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对此类账号进行了专项清理和整治,对此类账号陆续进行了封号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据第一财经日报12月7日消息,但中国优步相关负责人坚称,其公号没有任何违规,不存在诱导分享等行为。
“要做‘水电煤’的互联网平台,是否应该恪守用户中立原则?”12月6日,第一财经CEO周健工在朋友圈点评一篇有关“微信被指封杀Uber”的评论时表示。
随后,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上述这条朋友圈下留言:“确实违规营销被处罚,之后分散多账号试图绕过;互联网交通公号具备较大群体性交通煽动能力,业务主体较大时按平台管理规则需提交全国性经营ICP许可,否则一旦出事平台需承担责任。年底会统一加强整治,滴滴违规一样处理,过去滴滴违规营销及红包也一样数次被处罚限制转发。” 马化腾还表示“平台会一视同仁”。
12月3日23点左右,中国优步的众多市场经理们就微信公号被封杀进行了一场线上沟通会。辛辛苦苦积累了好久的粉丝因为封号而一夜归零的现实让不少员工大呼伤感,但优步广州的团队却颇为淡定。因为,这已是他们第三次被封。
[Uber遭封杀始末回顾]
>>“第一次封杀”:今年3月底
“Uber中国”、“Uber招聘”和优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20多个服务型平台公众号一一被封。被封的理由都是“违反微信‘涉嫌诱导分享’条例”。第一次全线被封后,优步与腾讯微信的同学进行了多次沟通,并在公司内部自查自纠。市场团队的小伙伴们还对照《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专门制作了PPT教大家学习腾讯的“法规”。
>> 被封30天后:部分公众号解禁
Uber上海等四个公众号小心翼翼,尝试发帖,隔天就又被封禁。直到4月20日,所有 Uber官方微信公众号全被“永久性”、“无原因”地封杀了,此前所有内容和记录也都被删除。
>> 4月下旬起:朋友圈转发被封
在朋友圈转发的与“Uber”相关的一些内容,都会被系统自动设置为“仅自己可见”。接着,不少微信公众号文章如果标题带有“Uber”就无法发表。
>> 7月16日:腾讯回应
腾讯对“微信公众号不显示Uber内容”一事回应称,产品部门反映是因系统抖动导致误拦,目前已在逐步恢复中。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