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受损的企业形象如何修复?
%;2005年比例最低,也占58.70%(见表4-4)。可见中国船舶出口比例相当高。
表4-中国造船量统计表42002-2010年
资料来源:2003-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
2010年,中国船舶出口国(地区)达到169个,亚洲和欧洲是中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其中香港、希腊和德国分别占18个.5%、15.7%和13.7%(见表4-5)。
表4-中国船舶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表52010年
资料来源:邓璇玲:《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编辑部,2011年,第90页。
除了政府的干预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如造船技术差距。中国的造船技术水平与世界造船大国日本和韩国有很大差距。对于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的船舶生产能力不足,中国海运企业只能向外国造船企业要求。
船舶资源供需的错位导致了造船业大量承包出口船舶,而国内海运企业大量购买外国船舶的奇怪现象。虽然进口船舶有的是国内不可替代的产品,但相当一部分是国内完全有能力生产的。中国海运企业舍近求远从国外进口,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船舶资源在生产过程中的配置是海运企业和造船企业在政府干预下按照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市场行为。船舶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主要是政府干预造成的。
二、国轮制造
与国轮制造、国轮制造相对立的是国轮制造,一般是指国内海运企业的船舶由国内造船企业制造。国轮制造与国货国运相似,以国家政府干预为前提,是政府对船舶资源配置干预的体现。这也是违背海运市场化的行为。海运市场主张海运企业与造船企业自由交易。海运企业享有选择造船企业的自主权,即市场配置船舶资源,而国轮制造限制了海运企业的自由,要求国内海运企业选择自己的造船企业。
国轮制造业也是世界上常用的海运保护主义政策。造船业与航运业不同的是,前者的垄断程度远高于后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造船中心已转移到东亚。2005年至2010年,韩国、日本和中国的造船量占世界三大造船国的91%.31%,2010年高达94.49%(见图4-4)。因此,国轮国造更多的是造船大国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中国造船业常年呼吁提高国轮国造的比例。
图4-42005-2010年,中日韩造船量占世界比例
资料来源:2006—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
自1995年以来,中国的造船量一直在韩国和日本排名第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造船业发展迅速,造船量大幅上升。2002年完工量仅为417万吨,2010年达到6吨 2002年,中国造船量占世界8.33%,2010年占44.87%(见图4-5)。2008年,中国造船量、新订单、手持订单三大指标全面超过日本。
自2002年以来,除2003-2005年外,其余年份中国造船量高于船舶容量增长。从吨位来看,证明中国造船能力能够满足自身船舶容量增长的需要,2006年以后远远超出需求范围,2010年中国造船量为6 载重757万吨,船舶运力增长仅3 载重量为432万吨,近1倍(见图4-6)。
图4-从52002年到2010年,中国和世界造船趋势图
资料来源:2003-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
图4-62002-2010年中国造船量与船舶运力增长的比较图
数据来源:造船量来自2003-2011年《中国船舶工业年鉴》,船舶运力增长来自2003-2011年《中国交通年鉴》。
中国的造船水平迅速提高,可以建造符合世界任何船级社会规范、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公约要求的现代船舶,无论是传统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还是超大型油轮(VLCC)、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LNG)、液化汽船(LPG)均可设计生产。
有人曾经认为,中国海运企业倾向于出国造船,因为中国的造船水平不高,无法跟上世界大型船舶的趋势,高吨位船舶的生产能力较低。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已经具备了大型船舶的生产能力,但国内海运企业并没有在中国订购,大部分产品都出口了。以2010年为例,吨位为80吨 000~160 造船量122艘,出口118艘,占97艘%;160 000~250 000吨之间的造船量为77艘,全部出口,占100吨%;250 造船量超过26艘,出口21艘,占81艘%。相反,吨位越低,内销比例越高,吨位4000~10 造船量731艘,出口203艘,占28艘%,内销528艘,占72%;吨位在4 000吨以下的造船量为1 628艘,其中出口26艘
企业形象在危机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企业应在危机结束后开始形象修复,以治疗受损的企业形象。根据多年的危机管理咨询经验,总结了企业应开展以下五项工作。
1.为了改变利益相关者在危机阶段对企业的负面印象,企业通常需要进行形象建设,如推出新产品或新服务、公布新市场计划、引进代表新形象的高层人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心,但作者强调,新形象必须与原形象一致,否则利益相关者会有认知冲突,不利于品牌的长期建设。
2.企业形象不仅要有内部参与,还要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因为形象存在于利益相关者心中,企业单方面修复通常无效。
企业应评估危机的影响,审查危机管理的得失,明确需要改进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以获得公众的高质量评价。企业还应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想法和需求。只有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才能更有效地改进工作。
因此,我们的形象修复工作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只有参与企业的工作,才能更有效地获得利益相关者的高度认可。这些活动包括新闻发布会、与消费者的研讨会、企业领导深入群众、邀请利益相关者参观公司等。
3.作者多次强调王婆卖瓜自夸是行不通的。说一百句话不如别人替你说。
危机处理和图像修复都离不开权威的第三方。权威专家相对诚实可信,利益相关者总是愿意听取权威专家的意见和意见。在图像修复过程中,如果能邀请权威专家参与,往往能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事半功倍。
4.危机过后,企业总是希望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和管理,这可以增强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信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容忽视。虽然企业的正常经营(推动就业和税收贡献)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但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回馈社会,尤其是危机过后。企业赞助公益活动、资助希望小学、关注老年人生活等,可以提升企业形象。
5.有必要对危机事件中损害的利益相关者进行适当的赔偿,但这并不意味着赔偿将来会超过100英镑。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受害者的病情变化,并提供持续的帮助。企业领导在适当的时候拜访受害者,可以更好地展示企业形象,赢得受害者、受害者家属和公众的青睐。
企业危机并不可怕。如果你有能力应对危机,知道如何修复受损的形象,那就是重塑企业形象而不是危险的机会。大多数中国不知道这一点,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加强对危机管理相关知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