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
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在企业界,如果没有勇敢创新的想法和大胆超越的行动,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最终会被残酷的市场竞争淘汰。
因此,先例主义就是因循守旧,就是固步自封,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先例主义无视机会与可能,无视能力与实力,无视变化与创造,墨守成规,作茧自缚,抹杀一切创新,扼杀一切新生,坚定地从历史中寻找依据、找勇气,从先例中求证可能,如若没有先例,就不敢拍板决定,不愿勇敢前进,陷入历史主义、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泥沼,不能自拔。
各行各业各种各类的营销活动布满了“先例主义”的堡垒和陷阱,我们几乎随时随地、无一例外地被各式各样的“主”们要求拿出实操案例,以此推断你曾经与未来的实力和能力,决定你是得到或失去(当然也许因为你无法公平地获得机会,也决定了你的事业和公司的生死)。无论你曾经是多么痛苦不堪,你都将再次遭遇“先例主义”的“主”们一遍又一遍的蹂躏与鞭挞。
我们似乎认同和习惯了“先例主义”的思维路径和行事规则,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先例主义”的程序,一次又一次地向一个又一个营销阵地发起冲锋,在腥风血雨中斩获、倒毙、中伤……
我因从业服装、医药、保健食品、空气净化器行业以及建筑设计、房地产营销、影视制作、品牌咨询、广告传播、工业园区与孵化器策划,熟知消费者和客户们的“先例”或“案例”要求。我发现,当你能最大化地提供并满足客户的愿望和需求时,客户对你的信任和尊重就越高,你拿下订单的成功率也就越高。否则,不要埋怨客户的苛刻刁钻以及市场的残酷无情,你不是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就是折戟沉沙、落败而归。
“先例主义”是“经验主义”的一个极端,沿着“做过才能做,没做过就不能做”的逻辑思考、判断、行事,势必形成未来不可创造的结论,同时形成对历史经验和先例的背反。
按照“先例主义”的逻辑,我们可做这样的演推:
“因为你没去过北京,所以你不能去”;
“因为你没当过官,所以你不能当”;
“因为你没生过孩子,所以你不能生”;
“因为你没死过,所以你不能死”;
“因为你没干过某事,所以你不能干”;
……
不言而喻,当我们将“先例主义”放在逻辑的透镜下仔细观察和敲打时,其逻辑是如此荒唐和滑稽,如此不堪一击!
《第五项修炼·心灵篇》作者之一奥托·夏莫在《U型理论》一书中说:“某些时候,过去的经验对解决当下的问题不是很有帮助。有时在团队中,过去的经验甚至还会对形成创造性答案造成最大问题和障碍。”
既然如此,为什么“先例主义”还会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各类事务中被墨守而大行其道呢?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某些担心、害怕作祟——宁可不做,不可冒险;宁可不进步,不可创新行;宁可放弃,不可追求。因此,现实中,“经验主义”常常被认同,“先例主义”定定受推崇,创新、创意、创造往往遭冷遇。可见,“先例主义”的缘木求鱼,无异于刻舟求剑,因循守旧无异于作茧自缚。
应对“先例主义”的生态和场强,我们需有充分的“先例”准备;避开“先例主义”的陷阱和羁绊,我们需要一个博大精深而又切实可行的整体把握。
(1)一个入道在行的生存智慧。大道同出,大智相映,把握自然和宇宙运行规律,即领悟并遵循万事万物生存与发展的同一律,即可通晓“先例”或“后例”的行为法则,让你的客户明白“万法通源”,即使未有产品和服务的“先例”,依然可从其他所作所为中找到“可为”的依据。
(2)一个不泥古、不唯例的创新精神。要有“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打破凡事总向过去找“先例”的思维“路径依赖”,生发并塑造一枝不泥古、不唯例的创新触角。企业家黄汉清说: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一个开拓进取、开放包容的心态意识。开拓进取,是一个“吐故”的过程,开放包容则是一个“纳新”的过程,“吐故纳新”的扬弃既是痛苦艰难的,也是生动和快乐的,既要为客户提供实用的、接地气的解决办法,又要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可持续的增值方案,不可一成不变地复制,也不可粗制滥造地模仿。
(4)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制度设计与顶层设计更多地要鼓励和激励创新与改革,包容犯错,允许试错,形成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决策体系。
(5)一个执行有序的流程设计。在流程设计上给创见性的建议和意见留足空间,给敢于“破例”走新路规划设计一条“备用道”、“快车道”和“绿色通道”,预防和修正“先例主义”的基因缺陷,制衡制度与决策、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偏见和错误的畅通无阻。这等于给“经验主义”和“先例主义”的飞车加上“手刹”和改轨的“备胎”。
尽管先例主义可以快速说服人(当然也可以快速糊弄人),我们既不提倡,也不反对,但要防范。像钓鱼一样,既要在有鱼群的地方利用饵料钓鱼,又要顺着鱼劲游竿,用鱼竿牵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