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使得很多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兼并
由外国人来管理。直至1904年才从洋人手中夺回了商标注册权,同时制定了《商标注册试办章程》,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商标法。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经济受西方列强控制,民族品牌受到了很大限制,直至抗战爆发,中国品牌都与政治命运联系在一起,发出了“用国货光荣”的口号。
建国初期,工商界并没有对品牌问题引起重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之后,品牌经营也是在此时悄然兴起的。
而欧洲国家,在13世纪时盛行行会,珠宝玉器、皮革等行业都会组织同行业会。而加入行会者都会在其商品上使用自身特定的标记,以便他人辨识。对于标识,其实最早见于西班牙的游牧部落,当时,他们会在自己的牲畜身上使用烙印,以作标识,与他人的牲畜区别开来。到了16、17世纪,欧洲的经济可以说是靠行会支撑着的,商标在此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一般而言,品牌注册后会形成商标,而商标注册后未必会形成品牌,品牌的真正含义在于其价值、文化与个性,这些会使商标成为真正的品牌,实际上,品牌有其生动的精神文化层面,是身份的象征与个人情怀的抒发。比如,可口可乐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可口可乐”几个字所形成的标志与名称,而是体现了乐观向上的美国文化。
中国品牌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开始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摸索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并不太激烈,而且对于品牌的理解也不太深,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这一时期处于摸索期。而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传统品牌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第二,发展阶段。随着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还处在追求产品质量阶段的中国企业的牌意识及品牌建设观念很缺乏,进而使得很多民族品牌被外资企业兼并。不过,还是有部分新生品牌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尤其是在家电、通讯、饮食等行业。1993年,国家重新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制度就此走向正轨,品牌注册与管理也越来越完善。
第三,走向国际化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竞争中意识到了品牌的必要性,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国家在政策上鼓励其走出国门,这对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时的知名企业有海尔、大宝、康佳等。但是,由于当时对于品牌的认知存在一定误区,所以,国内品牌的国际竞争力远远低于国外企业。
第四,国际化融入阶段。21世纪,市场竞争已不单单是传统的产品价格竞争,而是以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也就是说,竞争的资本就是知名品牌。世界知名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中国的民族品牌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品牌化的必要性
品牌可以说是无形的,也可以说是有形的,将产品品牌化,最主要的目的是区别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使之与众不同。品牌化不是单纯地将产品做成品牌,而是要理解品牌的深度含义。简单来讲,就是不要让品牌变得肤浅。
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只认品牌,也就是产品的牌子。同类产品,哪个牌子响亮,消费者就选哪款产品。产品品牌化,其根本就在于创造区别,让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变得与众不同。
就企业而言,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实行品牌化。可是,实行品牌不是一句话的事,更不是随便注册一个商标的事。在对品牌的管理上,领导者主要负责的是品牌的战略、资产及投资。
所有产品在品牌建设上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不能一味强调品牌属性。欲望是消费者的本性,对于消费者来讲,他们更关心的是品牌的利益而非品牌的属性,要占领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消费者的诉求点。
第二,过于强调品牌的某些优势而忽略了其他。比如海尔空调,过于强调质量零缺陷而忽略了其他利益。假如竞争对手推出了质量更好的空调,消费者就可能会觉得性能好不如其他利益好,这样,海尔空调的竞争优势就会变弱,所以说,品牌的利益加强应扩大范围。
第三,在品牌营销中须体现出品牌的价值、文化与个性。众所周知,奔驰走的是高端路线,可是,如果以奔驰的名字来推出一款新型但廉价的汽车,那就会使奔驰公司的品牌价值及个性大大减弱。
产品品牌化已经是一个大趋势,世界上的很多企业都已实行了品牌化战略。一般来讲,对某品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感之后,消费者就会特别偏爱这一品牌,最易产生这种效应的就是手机、服装等。举一个案例,在1951年,戴尔比尔斯请智威汤逊芝加哥公司塑造形象,因此留下了一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广告语,这也成为了创作的经典。
产品品牌化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
第一,便于消费者辨别与选购产品。现如今,人们区别产品的标志就是品牌,比如说,海尔品牌象征着质量、星级服务及高科技而格兰仕的微波沪则象征着经济实惠。
第二,对销售能起到促进作用且能增加利润。品牌会起到很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会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尤其国际品牌的产品,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轻而易举的,这也就促成了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甚至会出高于同类产品很高的价格去购买。这稳定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