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舆情生态的影响
新媒体对舆情生态的影响
: 131.重塑信息传播格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和聚合方式的变革,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和形态,弱化了社会管理者在信息资源把控方面的优势。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实际上是行使民主权利。这种依托于新媒体(主要是网络传播)的公众意见自成体系、自由表达,体现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件讨论的能力大大加强,也使得以往信息不对称传播的方式得到改观。新媒体的技术特性不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过去所谓“主流”、“非主流”和“权威”、“非权威”等概念,还改变了人们评价社会公共话题的参与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帮助公众实现形式权力的突破,初步完成社会权力的再分配。2.强化思想表达功能随着舆情主体由社会精英层向普通大众层转移,社会议题更多涉及与普通大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相关的民生话题。网民在表达各类诉求与意愿的同时,更容易在新媒体构成的舆论场中寻找共鸣,一旦个人表达转化为一定范围的群体表达,就会把地区性、局部性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变成“暴力围观”的公共话题。政府职能部门在处置舆情的过程中如果忽略网络舆论场的存在,民生诉求也可能转为政治诉求,与意识形态、社会体制、普世价值等话题联系,舆情态势将更加多元复杂。综合来看,舆论压力可能是未来政府决策长期面临的政策环境,公共政策必须经得起舆论场的民意检验。3.创新社会动员方式新媒体催生信息传播的主体多元化,不只是更新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的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创新了社会动员的方式。新媒体及时便捷互动等传播特点,使得信息传播的聚合和扩散能力被放大,网络成为“民意直通车”,已经成为当前政治生态新景象。传播方式根本性的改变,使得一些地方官员不再仅仅对本地民众负责,还需要向“围观”的人群负责,这种局面显然超出了社会管理者原先的控制能力。群体意识的“失焦”和“游移”,使得对个别现象、个别案例的关注,变成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讨论。4.缩短危机酝酿过程新媒体制造的社会舆论,深刻影响着民众的政治取向和行为。在一些群体事件中,各种深层反对意识以及“不信任感产生的愤怒”,经由QQ群、微信群、微博等新媒体发酵扩散,缩短了危机由酿成到暴露的过程,甚至把危机的每一个细微过程都赤裸裸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民众的高期待与解决问题的低效率形成鲜明反差。新媒体在缩短危机酝酿过程的同时,也会加剧负面情绪的表达,给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造成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