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乌龙、龙井这些名字听起来更响亮
88万元人民币。
面对红旗轿车的困境,目前一汽厂已经制定了“重归神坛,重塑尊崇”的战略。2012年2月底,《人民日报》官方网站发表消息称,一汽集团已经获准继续生产C131高级轿车,并被指定为部长级官员的座驾。这一政策为红旗轿车重整旗鼓提供了绝好的契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旗,这个曾经代表中华民族荣耀的品牌,希望它能重振旗鼓,再现辉煌!
案例解析二 茶殇:中国茶品牌缺失的窘境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就已被国人发现,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有许多证据显示,世界上很多地方的饮茶习惯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然而,当时光的指针旋转到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时,中国茶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当今世界三大饮料是可乐、咖啡和茶叶,可乐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咖啡有雀巢、麦斯威尔等品牌,茶叶的世界第一品牌是英国立顿(Lipton)。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但在世界知名茶叶品牌的名册中,却不见中国茶的芳名。
中国茶:“有姓无名”的尴尬
中国产茶历史悠久,名茶成百上千,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
中国名茶品种林立,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名茶,不仅我们耳熟能详,连外国人都知晓。然而提起中国茶的品牌时,却让人哑口无言。中国茶这种现状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有姓无名”,有姓,是指茶叶有品种,如铁观音、乌龙等;无名,是指茶叶没有品牌。
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上,800多家茶叶商铺一字排开,几乎都在橱窗或者柜台上用茶叶品名做宣传招牌,如“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等,而用自己的商标做招牌的最多不过四五家。一位茶商说,他觉得乌龙、龙井这些名字听起来更响亮,所以他们基本都没有注册商标。
实际上,中国茶叶不注重商标注册绝非个别现象,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有茶企业六七万家,然而注册商标的仅有近千家,其中能称得上知名品牌的更是凤毛麟角。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用品类名来代替产品名的行业已经几近绝迹,但茶叶行业却还普遍存在。
在我国,饮料、酒业、乳业等行业的优秀品牌纷纷脱颖而出,相比之下,中国茶叶行业的品牌意识整体相对滯后。
品牌缺失,中国茶身价低廉
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在全球产茶国中,中国茶“生产面积第一、产量第二、出口第三、创汇第四”,中国茶却深陷“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之中。
2011年中国茶叶总产量约为150万吨,全国茶叶总产值近600亿元人民币。不产一片茶叶的英国,立顿红茶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达60%,每年销售额现已突破30多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一家茶企业一年的销售额才10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出口茶在国际市场上每千克仅售2美元左右,平均茶价比印度低4成,比斯里兰卡低6成多,甚至比肯尼亚的茶叶价格还要低20%。
中国茶厂现有六七万家,大量的个体小茶厂遍地开花,茶叶生产规模小、分散化、品牌意识薄弱,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反,跨国公司凭借品牌的力量杀入中国,把目光瞄准了潜力巨大却又是一盘散沙的中国茶叶市场。1999年,联合利华以2.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中国茶叶第一品牌“京华”。(联合利华曾收购过新加坡的元德及英国的立顿等品牌)
品牌驱动,开辟中国茶蓝海
当年,中国茶叶走向世界是凭借航船;今天,中国茶再闯世界,品牌则成为必不可缺的利器。
中国茶叶市场潜力巨大。据统计,世界人均喝茶量是0.5千克,印度人均饮茶量是0.64千克,日本是1.2千克,而中国现在人均喝茶量仅为0.4千克(10年前是0.2千克)。中国有13亿人口,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据悉,关于确定茶为中国“国饮”的政协提案已经获得国家农业部等的赞同。可见,打造中国茶叶名牌,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中国茶叶强势品牌呢?我的浅见如下。
一、实施品牌战略,构筑竞争壁垒
茶叶科技含量较低,往往容易趋于同质化。正因为如此,企业要想克敌制胜,就必须通过品牌的文化内涵、外在包装、品质特点、服务特色等元素构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从而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竞争壁垒。
实施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艰辛漫长而又错综复杂,比如立顿茶经过了100年的积淀和发展,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企业要想战略制胜,首先应该制定好科学、清晰的品牌战略规划。主要解决以下问题:树立品牌愿景,提炼品牌核心价值,界定品牌识别系统,确定品牌战略架构,建立品牌管理机制等等,最大化加速品牌资产的积累。
例如,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在台湾地区打造“天仁”茗茶品牌30年,1993年进军内地市场,创建“天福”茗茶品牌。经过10多年的品牌建设,“天福”终成知名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其连锁店776家遍布中国大陆各大中型城市,2011年9月26日,天福茗茶在香港地区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茶业第一股。
二、整合资源,组建“航空母舰”
我国茶叶企业目前的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一盘散沙。要想培育出茶行业的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