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一是进入用户心智的第一种定位捷径
(1)第一定位
成为第一是进入用户心智的第一种定位捷径,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证明这一点,例如:
世界第一高峰叫什么名字?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那么世界第二高峰呢?
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人是谁?杨利伟。那么第二个上太空的人呢?大家可能不知道,但是大家一定都知道中国第一个上太空的女航天员是谁,是的,刘洋。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人是谁?许海峰。那么第二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人是谁呢?我想没几个人知道。
第一高峰、第一人、第一家……占据你心智的第一的名字很难从你的记忆中抹去。
(2)比附定位策略
如果你在短时间内没办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并且在短期规划内做不到第一,那么还有一种常见的定位方法:甘居第二,攀龙附凤,即将自己的品牌与知名品牌相提并论。1999年,当时牛根生刚从伊利出来,带着几个人创立了蒙牛,当时的蒙牛可以说是“三无状态”: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更恐怖的是,蒙牛当时相比同城而居的伊利,更谈不上资金雄厚。面对这种“困境”,蒙牛的领导人牛根生不是跟伊利硬对硬,而是采用了比附定位策略,借助伊利的知名度,给自己定位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向伊利学习”。
因为大家都知道,内蒙古乳业的第一品牌当然非伊利莫属,那么第二呢?大家不知道。而此时蒙牛语出惊人,“第二品牌”如此定位既将对手抛于脑后,又将名不经传的蒙牛一举提到了乳业巅峰之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何等有气魄。
正是这一定位,让当时排在全国1000多位的蒙牛,在短短几年真的实现了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梦想,甚至某些产品系列还超越了伊利,成为第一品牌。
(3)USP理论
USP理论即提出独一无二的卖点,如海尔空调提出的“氧吧”概念,乐百氏提出的“27层净化”技术,这都是利用了USP理论的成功案例。
(4)消费群体
消费群体策略即围绕着某个特定群体做文章,需要定位群体的认同。尤其是在目前商品极度开发的现代经济中,你不可能将每一个人群都覆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少即是多”,覆盖某一个群体,并让这个群体紧紧吸附在你的产品周围才是一种不错的手法。例如相比其他的日化类牙膏,云南白药牙膏结合自身所具有的云南白药的优势,将自己定位为“药物牙膏”,主要是针对那些患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的人群,产品一经推出,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口腔溃疡患者)的喜爱。
(5)抢空档
抢空档策略也就是所谓的寻找蓝海战略,追求“个别的突出”,是进行差异性战略的一种体现。例如面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巨头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非常可乐则选择三线城市甚至农村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并且也算是做得有声有色。
(6)档次定位
不同档次的品牌带给消费者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在现实中,常见的是高档次(奢侈品)定位策略,采用这种定位策略的产品往往会出现反价格定律的规律,即价格越高,销售量反而越高。
(7)质量/价格
这是一种常用的定位策略,但正因为常用,所以用好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雕牌的“只选对的,不买贵的”广告暗示雕牌产品价格实惠,但想要体现其性价比确实高,必须要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或效果。
(8)文化
关于文化营销,笔者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文化定位就是利用某种文化(一般是内在关联性的文化)对品牌进行诠释,从而形成品牌独特性,如脑白金的“送礼文化”。
(9)概念定位
概念定位就是使产品、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一个新的位置,形成一个新的概念,甚至造成一个新的思维定式,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使其产生购买欲望。例如金龙鱼的“1∶1∶1”调和油就是概念营销,消费者不一定知道“1∶1∶1”是什么,但是至少认为这样的调和油是最健康、最好的。除此之外,花生牛奶、核桃牛奶都是概念营销。
(10)对比定位
在对比定位策略中,企业设法改变竞争者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现有形象,找出其缺点或弱点,并用自己的品牌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自己的地位。例如将两种品牌的洗衣粉进行对比试验,以确定自己品牌的洗衣粉清洁功效更好。
(11)利益定位
这种定位策略是指对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的某个需求,解决顾客的某个问题进行的定位,例如海飞丝的“去头屑”定位。
(12)情感定位
情感定位策略是用恰当的情感唤起目标消费者内心深处的认同和共鸣,利用和改变消费者的心理,例如动感地带针对年轻人提出的“我的地盘听我的”,就符合了年轻人具有独特个性的心理需求。
8.5 重复
假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到80岁,那么我们要重复经历以下一些事情:重复度过将近1000个月份,重复度过4000个星期,重复感受差不多30000个日出,当然还有30000个日落。如果你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那么就重复吃90000顿饭……生活其实就是这么无趣,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几乎每天都在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起床、吃早餐、上班、下班、吃晚餐,甚至连每天工作的内容都是重复的。
这样的生活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