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到处充满了机会,观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因此,猎豹在发力之前,必须先要“观察”,然后才决定将自己一天的能量投注到哪一个猎物上,能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做市场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做市场之前,必须要对整个市场进行观察,将有限的资源投到看得见回报的地方。除此之外,好的产品,必然来自细微的生活,就好像大家现在使用的键盘,最初的打字机键盘都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然而一旦打字速度过快,某些键的组合就容易出现卡键问题。美国人肖尔斯观察到了这一生活细节问题,他将人们最常用的几个字母安置在相反方向,最大限度地放慢了人们敲击键盘的速度,从而解决了卡键问题。
随着市场越来越规范化,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对市场的观察,当然营销的本质无外乎希望将市场研究透彻,然后再后发制人,于是各种数据库营销应运而生。据传,京东商城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通过用户搜索产品的情况以及停留在某个产品的时间等数据,能预估到这个用户购买产品的可能性是多大,进而能预测出某地区某产品在某段时间的销售数量是多少,从而对各个地区仓库分配的产品比重进行调节。这么周到的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压货的问题。
8.1.2 观察认识现象,洞察看清本质
市场到处充满了机会,观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并不是所有的观察都能带来结果,有的只是雁过留声。华生曾经很不服福尔摩斯,为什么每次都是他先破案,福尔摩斯笑答道:“因为我总在观察啊!”华生自然很不服气:“难道我就不观察吗?”福尔摩斯立即反问:“那门外的楼梯一共有多少个台阶?”华生哑口无言。观察更多的时候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只能抓取到人们所做的事情,只有洞察,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才能从根本上了解消费者的动机,才能回答人们为什么这么做。就像对于图8-1,绝大多数人只看到王进喜展示“铁人”精神的一面,但日本情报人员却观察得很透彻,直至洞察,最终发现了“冰山下”隐藏的部分,最后一举获得订单。
营销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艺术,而人(指消费者)的内心就好像冰山,你能轻易观察到的只有露出冰面的冰山一角(就如对消费者行为的一种记录),而消费者的真实动机深藏在冰面下,需要洞察才能发现整座冰山。根据冰山理论,人类潜在的绝大部分意识对表层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用户的潜在需求才是真正的购买产品动机。
就像人们常说的:“我不是购买电钻,而是要买那个‘洞’;我不是购买汽车,而是要购买速度、地位、权力……我不是购买化妆品,而是要买美、自信、回头率,甚至爱情”。
因此,好的营销不仅仅要观察消费者的行为表象,更要洞察消费者的内心需求,即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他们为什么需要,以及我们怎么满足他们。
8.1.3 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
在我们决定生成一个产品之前,可能绝大多数的营销人都会考虑以下一些问题。
· 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消费者能承受的产品价格为多少?消费者希望在什么地方接触或购买我们的产品?
· 消费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家庭结构以及本人的家庭角色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性格、价值观?
· 消费者如何认识产品,看待品牌?消费者现实头脑里的市场地图(产品类别和品牌地图)是怎样摆布的?他有哪些购买习惯?以及这些习惯形成的缘由和历史是什么?
· 消费者对使用产品有什么感觉?会如何表达这种感觉?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包括未使用前对使用者的影响,以及使用后对其他消费者的影响。
上述这些问题,是一个稍有经验的营销人在进行产品运营的过程中,经常会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我们进行产品运营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是要我们替消费者思考,想出“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的答案,而是希望我们以消费者为导向,找出“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
要想更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产品开发者同时也是产品的忠实使用者,每次笔者给企业做产品运营的时候,都会亲身去体验一下,因为只有亲身体验了之后,才知道这个产品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在这方面,史玉柱做得更疯狂,在研发《传奇》网游的时候,他本身就是一个疯狂的游戏爱好者,每天花十多个小时玩游戏,边玩边体验,一旦遇到什么问题,立马打电话给网游开发者让其立即修改,直到最好。
第二,不是你去替消费者想,而是你要走到消费者中去,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因为消费者比你更了解产品,也比你更了解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史玉柱做的另外一个产品就是这样成功的。他在准备推出一款保健品的时候,开着汽车走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跟每一个目标人群(老年人)进行交流聊天,才发现了“送礼”这一消费需求点,于是就有了“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经典”广告。
8.1.4 在数据的基础上,加入人性的了解
洞察其实没有什么方法论,其原点就在于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其实很多产品的起点都是正确的,但距离成功的终点,总是间隔了许多遗憾:这份遗憾,恰恰是因为对生活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