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用户思维”成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也毋庸置疑
、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
俨然,相比于传统营销,互联网商业模式更多的是建立在平等、开放的基础上,平等、开放意味着民主、人性化,从这个意义来说,互联网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经济,是一种让商业真正回归到人性的营销模式。
而在整个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运作中,产品、生产、渠道、厂家、信息不再是传播的核心,互联网商业的真正核心是人!
因为人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所以“用户思维”成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也毋庸置疑,其他各种思维和运营方法都是围绕着用户思维在不同层面展开的,“用户至上”的用户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做产品的层面上,还体现在市场定位、品牌规划、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组织设计等各个环节。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客户需要什么你就给什么;用户什么时候想要,你就什么时候给;用户要的少,你可以多给一点;用户没想到的,你替他考虑到。
当然要想了解用户思维,首先要回答“Who-What-How”3个核心问题:这3个问题不仅仅在用户思维中需要考虑,在互联网品牌运作过程中都要考虑到。
Who:目标用户是谁?(市场定位。)
What:目标用户要什么?(品牌和产品规划。)
How:怎样满足目标用户需求?(体验打造。)
为了更好地阐释这个观点,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有一个创业仅4年的企业,2011年销售额为5亿元;2012年销售额达到216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到316亿元。这家企业目前估值高达100亿美元,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第4名。这家企业想必大家肯定已经猜到了,是的,它就是小米。
4年时间,小米实现估价100亿美元,而这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诺基亚,一个拥有140多年历史的企业,目前的市值也就146亿美元;联想,30多年的历史,港股市值100亿美元。而小米只用了3年就做到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小米应该算是一个商业奇迹了,而这种奇迹没有互联网,是没办法实现的。
当然在这里,笔者并不是要介绍小米是如何伟大,小米的成功也无须笔者介绍,在这里主要分析一下小米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尽管雷军本人无论是在金山软件,还是跟陈年创办卓越网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但对刚成立的小米来说,它确实是一家没有资源,没有品牌,没有用户,什么都没有的小公司,要想跟苹果、三星、诺基亚、联想等品牌抗衡确实有点天方夜谭。但奇迹就发生在小米除了是一家手机研发公司,更多的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雷军从一开始对小米手机进行研发的时候,就非常在意用户口碑,他认为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赢利自然不是问题,如果小米手机能卖出100万部,那么会吸引到几千万个移动互联网用户。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做到真正的用户至上,小米利用雷军在互联网圈内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影响力,以及小米手机针对粉丝团的定位,寻找到目标人群喜欢聚集的平台,相继建立了小米论坛、小米微博、小米微信等社区平台,吸引“发烧友”级的手机用户加入。等积累了一定规模的粉丝以后,接下来就根据铁杆粉丝的需求设计相关的产品,并进行小规模的产品内测,让粉丝参与内测,并将意见反馈给小米的客服。小米的客服再把意见反馈给设计部,用户的意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让产品快速完善。小米手机的总裁黎万强透露:小米手机三分之一的改进意见源自用户。
要想知道用户对小米到底有多重要,我们可以从小米的人员配置来分析。目前小米的员工有4000多人,其中有近2400人是客服人员,主要对用户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反馈,针对用户的问题及时进行回答,就连雷军本人也积极参与与客户的互动。除此之外,从小米产品的定位“为发烧而生”也可以看出其对用户的重视程度,因为雷军和小米深深知道用户比他们更了解他们的产品(尤其是“发烧友”手机用户),只有满足用户的需求,小米手机才能获得更多的人支持(见 图2-1)。
图2-1 小米,为发烧而生
当然小米在根据用户思维研发出产品之后,营销并没有结束,就犹如互联网思维不仅仅只包括用户思维一样,还有很多其他的思维方式,但是至少我们知道:小米的一切互联网营销的思维逻辑,都是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
2.2 得“吊丝”者得天下
国内互联网网民的社会结构呈现出椭圆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收入结构方面。国内互联网网民以中产阶级为主,太富裕的人和太贫困的人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中间以白领人群居多;第二,年龄结构方面。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60后、70后、80后、90后4个年龄阶段,60前和00后的用户相对来说比较少,其中标志性最强的是80后的年轻人,占据70%以上;其次是70后和90后。因此我们在做互联网市场营销的时候,没必要盯着“高大上”人群,主要针对的用户就是收入中等的70后、80后、90后人群。这个人群给自己取了一个不太好听但很招人喜欢的名字“吊丝”。
“吊丝”人群的出现,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经济就是一种“长尾经济”。也许这部分人收入不高,他们可能买不起奢侈品,买不起房子、车子,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消费能力不强。恰恰相反,他们有更强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意识,他们可以用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来消费,而且这样的人群,在中国不是几十个、几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