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板曾经想放弃
也是发生在用户规模引爆点之后。
但要想推动使用者加入,就必须基于消费者对新推出的产品的采纳情况来对消费者进行分类,其大致分为五类。
· 创新者:乐于第一时间购买并试用新产品。
· 初期采纳者:在评估购买新产品的风险后,有意愿在早期加入。
· 早期多数人口:是指在市场形成规模之前,迅速加入。
· 后期多数人口:是指市场成熟的时候加入。
· 落后者:是指等所有的人都采用新产品后,自己才会加入。
通过这五类人群,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既然人群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例如我们因为身边的朋友使用微信,所以自己也申请微信账号),那么在前期,企业就需要花很多的金钱、心思来争取用户,一旦达到引爆点,那么自有用户就会产生“规模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这就是微信用户能如此猛增的原因。
2.促使用户规模扩大
平台企业连接起多边市场后,补贴模式就是实现生态圈的核心战略,如果实施得当,则能快速实现用户大规模的增长,往引爆点推进。然而在平台的用户规模抵达引爆点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策略来推动生态圈的发展。
关于这方面的感悟,相信从事电商或淘宝的人都深有体会,企业在建立之初是最辛苦的,因为没有足够的用户规模进行引爆。笔者在服务企业7年的时间内,陪同了数十家企业从零走向现在的成熟,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因此笔者常常对自己服务的企业家说:“电商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当你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今天很辛苦,明天更辛苦,后天更加辛苦,但是明年会更好,后年更加好。”
是的,电商就是这样的,一旦你熬过最初的困难阶段,就会品尝到规模效应所带来的“果实”。2011年4月28日,有一家几乎快熬不下去的企业老板找到笔者,希望笔者能帮助他。这家公司于1991年成立,曾经有过辉煌,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2008年就衰落了,一度通过抵押房产来支付员工的工资。这位老板曾经想放弃,但看着跟随自己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员工,以及每个人背后的家庭,他决定还是坚持。
笔者很佩服他的勇气,为此笔者在给他服务的时候,曾经义务(免费)服务了半年之久。说真的,最初帮其建平台的时候很辛苦,而且业绩也不是太好,2011年的营业额为140多万元,但到了第二年就开始出现成倍的增长了;2012年的营业额达到348万元;2013年的营业额达到689万元;2014年从1月开始,已经连续6个月月营业额超过120万元。
这就是互联网的规模效应,一旦突破引爆点,效率就会显而易见。
那么对创业初期的平台企业来说,在初期如何突破缺乏网络效应的真空地 带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平台、不同的产业均有不同的方法,但总的来说有一个大原则:在平台企业初创时期网络效应甚微的时候,企业的发展策略就必须侧重给潜在用户提供其他的“非网络效应价值”,引诱早期使用者进入。例如可以为初次进入平台的消费者打折,为其提供赠品甚至奖金,或者主动协助不熟悉平台服务的消费者完成他们的初级体验。
3.追求质的提升
并非所有的平台企业都单纯地视规模增长为发展的主轴,对某些平台而言,客户群的质量比规模更加重要。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很可能对生态圈的商业定位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以说,某些类型的平台商业模式,其核心是建立在质量的发展基础上的。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购物商场本身便是运用了平台模式,通过收取入驻商家的费用来弥补逛街的潜在消费者。但如广州的太古汇、友谊商店等高档商城,它们将自己定位为高档购物商城,吸引许多奢侈品牌设立旗舰店,它们针对的主要客户群也与一般商城不同,其希望吸引一些支付能力高的消费者,反而不希望拥挤的消费群体降低高档人群前来逛街的兴趣。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用户过滤机制”,以维持生态圈的信誉标准,而质量维度的主题,则将生态圈的进一步发展视为战略性选择。先让我们看一看“知名用户”在平台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
顾名思义,“知名用户”是指已经在大众脑海中有一定声望的用户或使用频率较高的用户,我们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精众”,其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企业组织。连接双边市场的平台生态圈如果能网罗到具有高度相关性的知名用户,其引发的网络规模效应将迅速而强大。
新浪微博之所以能爆炸式地成长,除了普通用户群体所产生的网络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上还有很多“知名用户”,如目前绝大多数演艺明星、产业人士、作家、评论家、知名企业或机构、学校、单位、媒体等开设了专属的新浪微博平台。这些人的加入,很大程度上吸引了更多的爱好者去关注,并借以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
4.细分市场精工细作
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连接多方不同的市场,让他们通过彼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就算是同领域的产品或服务,每位用户所需要的细节也不一定相同,因此设定个性化机制会成为满足各方需要的重要环节。
当平台在发展、成长时,必须随着生态圈的演进打造适合其发展的细分框架,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多边市场的用户找到他们的真正所需。细分市场这样的概念,对于传统营销可以说相当熟悉了,例如书籍就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如文学、少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