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深陷“月饼门”,一盒月饼引发的“危机公关”
先回去,回头我给你打电话。”
刘先生非常高兴地和总裁道别,之后回公司等电话。可是等来等去,刘先生始终没有接到对方的电话。原来,对方的一个小动作——用手指敲桌子,已经真实地反映出了他的心理,可是刘先生却没有注意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客户的真实想法往往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作为销售员,要学会准确抓住这些细微之处,以此为突破口洞察客户的心理。案例中客户敲桌子的动作已经很明显地暴露出心中的不耐烦,而刘先生却忽略了这一点,盲目地认为客户会主动打电话给他,结果错失了把产品推销出去的机会。
一个人的想法往往通过手部动作暴露出来,因此,和客户沟通时,销售员要勤于观察客户的手部小动作,如摸鼻子、摸耳朵、摸嘴巴、拉衣领等。
客户做出这些动作,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心理呢?
1.用手摸耳朵
客户摸耳朵说明你的产品并不能让他打消疑虑,甚至根本无法让他提起兴趣。此时,如果你不懂什么意思,拿出合同请客户签,他就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你。遇到这种情况,让客户重新对你的产品感兴趣才是你迫切要做的工作。假如你无计可施,那就只能无功而返了。
2.用手揉眼睛
与客户沟通时,假如你发现他开始揉眼睛,那么就要尽快转换话题,因为揉眼睛代表对当前话题不感兴趣。既然客户已经没耐心听你说了,你啰啰唆唆继续说下去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3.用手捂嘴
与客户沟通时,假如他下意识地拿手捂住自己的嘴巴,你就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是一个人撒谎的信号。此时,你可以单刀直入地问:“莫非有什么问题?”“是不是哪里不对?”或者“咱们可以交换一下想法和意见,找出哪里出了问题。”这样一来,客户就会说出他的想法,给销售员进一步了解其心理的机会,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帮助他解决问题。
4.用手抓脖子或拽衣领
客户抓一下脖子或者拽一下衣领往往是他对你的产品和服务心有疑虑的表现,此时你要及时察觉出客户为什么疑虑,打消他的顾虑。虽然客户一直赞同你的观点,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对你的产品真的感兴趣。因此,假如你察觉到客户有这些动作,就要及时与客户沟通,寻找补救的机会。
5.用手摸鼻子
客户摸鼻子说明你的话题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比如,当销售员和客户交谈时,客户回答问题时总是时不时地摸自己的鼻子,或只是说一些客气话敷衍,就说明这次销售成功的概率不大。假如客户明显表现得不耐烦,那么销售员就要适可而止;假如客户还没有表现出不耐烦,那么销售员就要及时补救,重新寻找产品的卖点,以吸引客户。
6.手插在口袋里
在交谈的时候,如果客户长时间把手插在口袋里,这意味着客户在寻找安全感。这个时候,就应当设法让气氛缓和一些,比如与客户聊聊家常,或是离开办公桌,换个轻松的环境,以使洽谈更愉快地进行下去。
专家点拨
人的心理变化通常会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所以,销售员要想了解客户的心理动态,掌握销售的主动权,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肢体动作来实现。
摸清客户“底细”,有备才能无患
很多销售员在拿到客户的名单后就迫不及待地给客户打电话,这样往往会失败。没有掌握客户的信息就去接触客户,这样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销售员在销售前一定要摸清客户的“底细”,这样能让成功的概率增加70%。
乔·吉拉德是美国著名的汽车推销大师,他说过:“如果我们想把产品卖给某个人,就应当竭尽所能地去搜集对方有利于销售的所有情报。也就是说,不管我们销售的产品是什么,每天都要花费一些时间来了解客户。如果做好了准备,就离销售成功不远了。”因此,作为销售员,应充分了解客户的信息,掌握与客户有关的详细资料,摸清客户的“底细”,这可以帮助我们在与客户交谈时占据主导地位,使交谈顺利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钱先生是一家著名保险公司的业务代表,拜访客户的成功率遥遥领先,因此,他的业绩在公司总是处于前列。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与他特别看重搜集各种有效的客户信息息息相关。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潜在客户,他立刻就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位客户的信息。
当了解了客户各方面的信息后,钱先生才决定去公司登门拜访。由于前期信息准备充分,初次拜访达到了很理想的效果。后来又通过几次拜访,钱先生终于拿到了那位客户一家人的寿险保单。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充分掌握客户的信息,拜访的成功率会大大提高。钱先生的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要想了解客户,就需要摸清客户的“底细”,收集各种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和鉴别。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位优秀的推销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养成收集客户信息的好习惯,摸清客户的“底细”,这样在拜访客户时才能有备无患,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有准备的仗”。
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摸清客户的“底细”呢?
1.客户的姓名
每个人对自己的姓名都十分敏感,客户也不例外。因此,销售员如果能提前知道客户的姓名,并在见面时正确地称呼对方,就会增加客户对销售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杀驴祭神,驴死了,神仙怒了!
自古以来,送礼送出危机公关屡见不鲜。
近期微博上有关#知乎月饼导致腹泻#的话题冲上热搜,据很多网友反应,吃了知乎的月饼会出现喷射性腹泻(满满的画面感,想想就知道有多激烈)。
针对此问题有网友指出,知乎月饼为追求低糖,把原本占月饼总重约20%的糖分全都换成了糖醇,引起腹泻。对此。知乎微博官方账号回应称,此次知乎月饼委托业内口碑较好的成熟企业生产,选择了厂家提供的低糖配方。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造成身体不适,是知乎方面的失误,已经联系召回所有月饼。
中粮丰通称,事情发生后,我们与4家客户都进行了沟通,有2家企业称没有出现类似问题无需处理,另有一家定制客户有疑虑,已进行了换货处理。
01
好心送出问题月饼
单看这次知乎月饼事件,很显然出发点是好的,是一件温暖的举措,只不过好心办了坏事,不曾想竟然引发了品牌危机。
不只是知乎,很多企业也会在各种传统节日送一些过节礼出去,但是往往很多企业在送礼这件事上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送出过期食品、滞销产品,可能一不小心也会引发各种问题。
1. 节日礼品有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9月8日晚,知乎平台、采购部负责人等接连发文道歉,称问题原因是采购环节中经验不足,没有考虑周全,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
对于知乎月饼事件,追根溯源是月饼出了问题,好在不是卫生问题或者月饼的原材料问题,知乎的初衷是从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中选购更健康的低糖月饼,但是生产商家和采购方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因麦芽糖醇含量超标引发腹泻。生产厂家考虑不周是问题根源,公司及采购负责人也难辞其咎,不是一个迟来的道歉能够化解的。
广东大观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密告诉记者,中粮丰通是食品生产者,知乎是非食品经营者。月饼虽以赠送为主,各大V仍为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生产者和食品赠送者仍负有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义务。用户可向中粮丰通、知乎主张赔偿,知乎则可向中粮丰通追偿。南都报道称,根据食品安全法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消费者可以要求生产者和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经营者增加相当于损失三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2. 传统佳节被糟践,风气被带坏
自五年前,阿里巴巴经过了月饼门后,月饼事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好好一个中秋节,却弄得如此乌龙事件,估计知乎够糟心的,谁叫他们采购过程中没有再细心一些,想的再深远一些。对于那些收到月饼的大V来说,尤其是看到网上的信息后,还各种测试,多长时间腹泻等等,未免有些不厚道,原本是中国传统佳节,现在倒好,把好好的中秋节风气带坏了。
3. 企业选送中秋礼,不要拘泥于传统形式,用心或许更有温度
通过此次知乎月饼事件,让人联想起早在2018年,知名博主毛启盈在微博上晒出自己在中秋节收到一份来自某互联网公司的粽子!是的,你没有看错,中秋节送来粽子,不知道毛老师打开后看到粽子是何心情,总免不了哭笑不得。
莎士比亚说过,纯朴和忠诚所呈献的礼物,总是可取的。很多企业在选择中秋礼时往往疲于奔命,乌龙事件也时不时上演。还有很多公司干脆选择送一些月饼、茶叶、日历,总觉得送这些东西反正不会出错。其实,中国是礼仪之邦,节日礼品未必是多余,但是不要千篇一律,简单粗暴处理,而是送出的节日礼要有创意,能体现一个公司的文化,用心的礼物或许更能打动人。
02
知乎,知乎,应是绿肥红瘦!
知乎第二季财报显示,营收达6.384亿元,同比增长144.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48.4%增长至2021年第二季度59%。
对此,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表示,知乎的运营和财务业绩均实现又一个季度的稳健增长,以内容为中心的增长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知乎的发展动力。
然而,面对知乎的是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的命运,增量不增收。
公开数据显示,知乎2021二季度净亏损3.2亿元,而2020年同期为1.2亿元,扩大约177%;上半年净亏损6.46亿元,较上年同期3.17亿元扩大203%。仅在2021上半年就超去年全年亏损总额5.18亿元。
钱都去哪儿了?由于知乎广告服务、内容相关成本增加,以及用户的快速增长所导致的云服务和带宽成本的增加。
是否还有其它未知因素呢?
我们知道,知乎美股上市当天即出现破发,盘中一度跌近30%,到收盘时仍跌10.53%,报8.50美元/股,而随后半年里,知乎的股价依旧在发行价附近徘徊,知乎如何给投资者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