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的经历让这个主题有很好的信服力
发布者的经历让这个主题有很好的信服力。他跳出了自己具体的专业、专长,从自我管理的“一个点”切入,来思考总结这些专业、专长得以实现的一段段经历。“自我管理”这个主题也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需求迫切的。
他的ID公众号有近8万关注者,在这个ID号下面,他还开发了“专注力管理”的电子书,围绕自身经历中的“这个关键点”做深度挖掘,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个人品牌。
互联网C时代到来,个人消费者成为主流,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或服务,C2C(客对客)模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一个人的经历和提炼,可以成就一个自品牌的内涵和市场。
其次,经历中的“干货”也不能平白直叙,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打造品牌的风格。
曾有一篇《我为什么要辞职去卖肉夹馍》的文章,发布在公众号上后被朋友圈大量转发。走进“西少爷肉夹馍”的店铺,墙上显示屏滚动播放着几个创始人亲述的创业故事。
几个来自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为什么创业做餐饮呢?
为什么起名“西少爷”?(西:源于西安,朝向西方。要将中国的传统美食与文化,带到世界各地,打造卓越的全球化民族品牌。少爷:代表不落窠臼,不安现状,无所畏惧,坚守梦想的一群人)
创业前半年的研发期,数千斤面粉的无数尝试、实践,到研制出酥脆面皮的肉夹馍,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小屋里勾画的原始创业计划,甚至还夹带着错别字……这些真实的细节性花絮如何再现故事场景?
随着这个品牌故事的传播,“IT男”“大学生创业”“成功逆袭”等网络标签也随之而来。品牌故事清晰地呈现出这个品牌的独特风格。
一个品牌从一个名称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故事是对品牌的内容营销,“故事化”的讲述能将与品牌相关的文化内涵、价值主张等进行可视化展示。这就是品牌故事的价值。
而“90后”等新生代群体,更喜欢品牌后附有故事这种模式,这样的品牌看起来更有亲和力、体验感。
最后,把经历变成滚动播放的品牌名片。
职业发展的趋势是未来很多人将不属于公司,而是变身自由职业者。你个人的品牌后面是你自己全部的经历。你可以告诉别人你是谁,那么,怎么让别人相信你呢?
专业投资机构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主要是投人+投商业模式。那么,如何迅速地深度了解被投资的人呢?需要对被投资对象进行“尽职调查”,即对被投资人与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多方面了解,判断被投资人是否合适。
传统的尽职调查方式包括走访、收集信息、看材料等。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成为尽职调查和投后管理的重要平台。在微信朋友圈能够随时在线、轻松了解被投资人在做什么、想什么,实时了解创业者的动态和策略。
投资机构在投资黄太吉(主打煎饼果子的中式汉堡公司、互联网创业圈里的网红)时,就通过创始人赫畅的朋友圈了解到这位创业者“有激情、很勤奋,睡得晚,起得早,充满正能量,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在谈论企业发展,聚焦而专注”。
现在,因为有了这种全天候、无死角的调查,投资人对创业者的认知和判断也就比过去更充分、更安全,也更有把握。
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开始自成一个品牌时,在社交媒体上,动态的经历就是最好的品牌宣传。
我刚开始用微信时,因为新奇,每天使用它,尤其是喜欢晒四处吃到的美食。终于有一天,一个一直在微博上和我交流互动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难掩失望之情说:“你怎么从文青变吃货了?”
然后我突然意识到,久而久之,你在朋友圈里的行为轨迹会逐渐构筑成你的形象。吃喝玩乐总是大占榜首的时候,你的主体形象就模糊了。
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可以回看一下自己的朋友圈等社交媒体,在那里沉淀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不同的成长阶段培养了哪些基因。
品牌效应随着经历而不断放大,随着时间的积淀,这些基因最终可能造就强势品牌。
在美国,历史悠久的公司,如可口可乐、迪士尼、福特、哈雷·戴维斯等,都设有“公司历史学家”这一具有特殊使命的职位。即使是历史没那么悠久的公司,也会请人来整理、撰写公司历史,作为公司的品牌资产。
每个人都是自品牌的灵魂人物,从一段段经历的成长中萃取提炼,构筑输出价值,讲好自己的故事,设计自己的画风。这个逻辑框架如图2-3所示。
经历,是以时间为轴,打造一个人的品牌信服力。你的昨日之灯,是照亮他人人生路径的烛火微芒。
图2-3 成长经历萃取的逻辑框架
小结
1.品牌小时代: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时代面向的是定制化、个性化的小众市场,品牌需要做细、做小、做出差异性;从社交的角度看,人们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选择订阅、跟进、参与互动更贴近自己的公众号、自媒体或社群。
2.成长经历:体现真实的自我,是自品牌塑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成本、精力投入、亲身验证使其具有先天性的信服力,经历的核心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
3.经历的萃取:从大量碎片化的人生场景中,潜心提炼经过时间打磨、有市场需求的“干货”,如思维模式类、情感类的主题,如适合小众群体的某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