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实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先提出若干假设作为分析前提
二、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
逻辑实证和经验实证同属实证研究,逻辑实证是对所研究的问题先提出若干假设作为分析前提,在此基础上再对相关变量间的关系进行逻辑推论,从而解释其因果关系和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的系统假说。经验实证是用尚属假说的理论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使理论得到实践的检验,如果能够较好地解释现实,正确地预测未来,则该假设通过检验,成为科学理论。
三、品牌经济学研究方法
具体到品牌经济学,因为其运用的经济学观点较多,所以对其基本原理证明的要求也就很严格,通常结合使用逻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方法,尤其在对品牌经济学的品牌宏观机理解释当中,大量使用规范分析的方法。规范分析是试图设立一些价值标准来确定好坏、是非,回答某些现象是否应该或应该怎样的问题,即在一定的标准下才能进一步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品牌经济学实务当中,即品牌价值计量方法研究当中,就会充分地使用逻辑实证分析的方法。因此,品牌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逻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四、品牌管理学研究方法
品牌管理学所引证的原理绝大多数来自实践中的案例,使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较多,一般运用案例分析法提炼经营经验,升华为概念或效应,方便以后的使用。所以,在品牌管理学当中经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应用广泛。其中,品牌管理学的一般理论研究多使用规范分析,品牌管理学实务即品牌运营管理则多使用经验实证分析。
选择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选用方法对于研究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品牌的研究方法还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更新、更有效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加以选择与运用。
品牌学的框架
一、品牌学学科理论体系
品牌学的基本框架由基础机理、基本原理、应用理论三个层次的研究与教学组成,在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层面上具有科研性质,应用理论和实务技能层面着重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研究。
其中,品牌信息本论与品牌信息替代原理是品牌管理学科的基础机理,它们从本质上解释了品牌在经营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机理,通过品牌与信息之间的替代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品牌本质的认识问题和度量问题,这也是品牌管理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而必须具有的基础机理。由此引申出的基本原理层面,即品牌关系原理、品牌心理学原理、品牌传播与自传播原理,这三个原理构成了品牌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层面。
在这三项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应用理论大都有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它们分别由六个部分构成,即品牌创建运作管理、品牌战略管理、品牌危机管理、品牌延伸管理、品牌文化管理、品牌资产管理,这六个部分最终会落实在应用教育和培养上。整个品牌管理学科的框架是以品牌信息本论为中心,以品牌关系原理、品牌心理学原理、品牌传播与自传播原理三大原理为基础,逐层展开,在技能层面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研究与教学框架。
基础机理和基本原理两个层次的理论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品牌管理学科的理论体系。品牌管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产生的应用理论是构成品牌管理专业的核心理论,其重要性在品牌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二、品牌学的专业理论框架
建立在品牌学学科基础上的品牌学专业,是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而成的交叉理论,其理论框架较学科体系更为复杂。
任何一个学科的存在,都是基于现实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矛盾,找到这一矛盾对于这一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品牌学的基本矛盾为:剩余价值的有限性与自利性经营对超额利润追求的无限性。剩余价值由有限劳动者创造,是有限的,企业对于超额利润的追求都是永无止境的;而超额利润来自剩余价值,它永远不可能满足自利性经营对利润的需求。因而这一矛盾的存在是长期的、难以调和的,因此品牌成为必然出现但并非必要的经营要素。
品牌学的研究路径就是最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超额利润的合理分配,以及资源收益最大化的过程。
品牌学研究的思路是沿着最终实现解决品牌基本矛盾的路径展开的,其策略的不同、竞争优势的不同等都决定了“同行不同命”的结果,这一阶段在本书中简称“二次分配”。这里的“二次分配”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财政的安排来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次社会资源的分配,而是社会资源初次分配中的第二个阶段。社会资源的分配第一阶段是按照投入的比例进行自然的分配,但现实是即使在同一市场中投入相同的资源,其收益也未必一样,决定这一差异的主要是企业间的差异。确切地说,品牌的作用就发生在社会资源市场配置的第二个阶段,它也是实现超额利润合理分配,以及资源收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和其他诸如垄断、配额等方式一样,只是更取决于市场而已。
品牌的信息与经营要素
尽管经济学中有完全信息假设,但在实际的市场交易行为中,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却是客观存在着的。为了弥补这一信息不对称在交易中带来的交易劣势,买方通过获得产品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交易劣势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