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
他进一步分析后认为,此时消费行为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商品的实物特征,而是商品背后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别。他认为,消费是一种积极的保持关系(不仅与对象物,而且与集体和世界)的方式,一种系统的活动方式,而某种商品为了成为消费的对象,必须变成符号。也就是说,它必须以某种方式超越它所表征的一种关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它变成个人化的,并进入所属的系列。它之所以被消费,绝不在于其物质性,而在于其差别性,被消费的不是对象,而是关系本身;被消费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象征价值。
生活方式是品牌内在属性的一部分,品牌映现生活方式,两者紧密结合,具有非常丰富的系统的内容。
结论:品牌消费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我们的论述就建立在这个事实的基础上(请参见第四章“第三形资产的品牌论”)。
品牌与国家的正相关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赴美上市路演前夕,一篇《美国如此开剥马云的内裤》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诟病马云与阿里巴巴的种种不是;在美上市路演期间,阿里巴巴为美国人送钱的同时竟成为美国人的笑料;美国电视节目再次嘲笑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服务没亚马逊靠谱,比作‘一箱子停产的中国地鼠灌肠剂的不靠谱服务’,直指阿里没在香港上市,因为不符合香港对管理层结构和企业治理结构的要求;并雪上加霜地说出最难听的话,‘其座右铭是,嘿,咱给所有东西都加上铅涂料吧,国旗也加,中国啊!’”美国人把整个中国都拉扯进来,竟给比我们生命还贵的国旗抹黑!
当美国人这样侮辱中国,给我们的国旗抹黑的时候,作为华人,你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中国的品牌一点尊严也没有?
一、弱国无品牌
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好用的大宝天天见,还有每个广告都霸气十足的南孚电池?你是否知道正在用的很多产品并不是民族品牌?感冒药白加黑被德国拜耳医药收购、南孚被吉列收购、苏泊尔被法国SEB收购、双汇被高盛收购、小肥羊被百胜收购,还有乐百氏、益力、长城润滑油、小护士、TCL国际电工、哈尔滨啤酒、大宝……华药集团、中华牙膏这样“华”字号的民族品牌也被国外收购,就连很多城市的自来水厂都被国外收购。
2007年佛山利达玩具厂出口美国的玩具被召回,并要其赔偿3000多万美元,其老板张树鸿(香港企业家)因承受不起,在自己工厂仓库上吊自尽的事件,还记忆犹新。最后调查报道,产品铅含量超标主要责任是由美国设计导致。一个中国企业家就这样被美国人扼杀了,一个5000人的企业就这样被美国人毁灭了。
二、国家品牌战略意义
国家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体、一个经济体,还是一个文化体。所有的大国崛起都不只是经济物质层面的崛起,更根本的是文化的崛起。发达国家在寻求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通过强大的国际品牌定位来获取财富的同时,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试图通过改造他国大众意识来建立文化支配权,这在很大程度上把经济全球化也变成了一场文化扩张运动。面对这种激烈的竞争,任何国家都不应轻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资源,都不能放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品牌。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内在结构、发展动力都转向新特征。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摆脱资源和环境束缚,关键在于减弱要素的规模驱动力,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的引擎。而品牌建设正是创新的重要部分,没有品牌,就谈不上对市场的有效占有和控制,创新成果也难以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
过去,我们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制造业,处于所谓微笑曲线底端的环节上。而今后的经济增长,要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两边扩展,这种扩展不仅是在价值链上的一种攀升,更是创新的主要表现。往前扩张,可以走到设计领域,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往后延伸,可以走到服务领域,一系列生产型服务产业由此诞生。在这个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品牌建设带有引领性质,具有强大的开拓市场效果。
高水平的国家品牌,也是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坚强保障。在全球总需求萎靡不振的情况下,中国过往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在发生转化,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离不开强有力的国家品牌。对内来看,国家品牌也是扩大内需、抵御外部经济波动的重要抓手,用包括品牌建设在内的多种手段来创造新供给、激活新需求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我们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和研究以国家文化为基础的国家品牌战略,从而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国家品牌的发展壮大,有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追求现代化的成功。而从更深刻和更长远的角度理解,强大的国家品牌,是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的基础,也是在国际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动的基础。实现对内认知认同、对外传播接受,中国的崛起才能更加顺利。
三、品牌强则国强
2008年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分组讨论时,全国人大代表金志国认为,品牌是缔造强国的强大推动力,品牌强则国家强。
在商业社会中,企业就是国家前进的发动机,品牌肩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