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联通抢吃“苹果”
见表4-2)。
表4-22000—2008年世界与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顾家俊:《2007年铁矿石航运市场综述》,《海运情报》2008年第5期;顾家俊:《2008年的铁矿海运》,《海运情报》2009年第8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对促进海洋运输的发展是相当显著的。2002年,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外贸吞吐量为71 087万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至2008年达到178 271万吨,是2002年的2.5倍(见图4-1)。
图4-12002—2008年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外贸吞吐量趋势图
资料来源:2003—2009年《中国交通年鉴》。
在世界经济贸易繁荣,尤其是中国海运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中国海运企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两家海运企业,从2002年至2008年,企业的运力规模迅速扩大,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从2002年的1 877万载重吨增长到2008年的5 321万载重吨,增长1.8倍;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从2002年的843.91万载重吨增长到2008年的1 798万载重吨,增长1.1倍(见图4-2)。
图4-22002—2008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和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运力规模图
备注:包含方便旗船和租赁船的运力。
资料来源:2002—2008年《中国航运发展报告》。
好景不长,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萧条,海运遭受严重冲击。2011年,世界经济再度下滑,国际海运市场出现“二次探底”。海运业成为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之一,海运资源出现大量过剩。2011年,中国A股10大亏损企业中,海运类企业占4个,中小型海运企业更是纷纷破产,中国海运业面临1949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2011年,国内航运企业大概有70%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80%。2012年2月2日,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跌至651点,创下26年来的最低点,海运市场整体低迷不断加剧。
各海运企业纷纷在营运上采取合并航线,在技术上采取“加船减速”,在管理上采取临时封存运力等措施,尽量减少海运市场上有效运力的增长,但是难以改变运力总体过剩的局面。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上市海运企业都能实现盈利,但是到了2009年,同比均大幅下降,其中中海集运竟然下降1 354%,效益下降幅度最大,下降幅度最小的招商轮船也达到74%(见表4-3)。
表4-32008年三季度与2009年三季度上市海运企业的效益波动表
资料来源:贾大山:《航运业发展态势与对策》;王祖温:《中国航运大讲坛》(第1集),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66页。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最为严重的中国海运企业。2007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倾力打造资本平台——中国远洋。融资过千亿的中国远洋频繁“触礁”,业绩惨不忍睹,三度成为A股“亏损王”。2009年,首现75亿元亏损并垫底所有A股上市公司;2011和2012年,中国远洋又分别以104亿元和95亿元的亏损蝉联这一纪录,这是自中国远洋回归A股5年以来三度问鼎A股“亏损王”。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自2013年3月29日起,中国远洋正式被“ST”,成为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ST股。中国远洋的溃败是中国海运经济衰退的缩影。由于国内外海运市场运力过剩,运价连创新低,国内外投资者对海运和造船类上市的公司风险偏好明显降低。在此背景下,国内海运公司上IPO和再融资基本停滞。(1)
二、政府救市
世界金融危机的蔓延使世界经济发展明显减速,国际海运市场萧条,中国海运业发展也面临严峻形势。海运业界不断呼吁中国政府进行救市,在此后数年的全国两会上多次提出议案。
2008年12月15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促进当前水运业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作为政府干预的第一个方案,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运力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新增船舶运力,加快淘汰高能耗、技术含量低的老旧船舶,有效缓解航运市场运力供求矛盾;加快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提高船队技术水平;引导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促进运输组织向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对水运企业给予支持;积极发展船舶融资租赁,解决水运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进一步落实中资方便旗船回国登记政策,提高国轮承运国货的比例;鼓励水运企业之间、水运企业与货主间实行联合、联盟、合作经营、互利共赢,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机制;水运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组织港航企业和水运施工企业,加强沟通和合作,做好市场稳定工作,防止恶性竞争。
政府救市的措施分两个层次:第一,直接
苹果iPhone入华的好戏,可谓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上周,先是传出中国移动和苹果公司谈判破裂的消息,接着,中国联通迅速成立特别小组与苹果公司展开谈判,争取让iPhone手机在今年5月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就在大家都认为苹果移情别恋的当口,中国移动又来了个“辟谣”———董事长王建宙称,中国移动和苹果的谈判还在继续之中。
反反复复的“恋情”传闻,把iPhone的入华事件再度炒成了业界焦点,苹果品牌也愈加显得炙手可热。这场复杂的“三角恋情”,正在迅速演绎为中国电信业重组后运营商激烈争夺3G市场的精彩故事。
欲说还休:中国联通的阳谋
表面上看,中国联通的成熟度和苹果公司一样低调。外界传闻,中国联通已经成立以董事长常小兵为组长、部分业务部门总经理为组员谈判小组准备与苹果开始谈判,并有可能作出重大让步,以争取在“5·17”世界电信日期间实现iPhone上市,为联通WCDMA网络在部分城市的试商用打响头炮。但对于这一消息,联通方面不予置评。大家都弄不清楚,这是联通和苹果在暗渡陈仓呢,还是苹果在故弄玄虚给移动施压。
在对待传言冷漠的同时,联通WCDMA建网的热情却空前高涨。2月11日,华为宣布和联通合作在上海和青岛之间打通了第一个WCDMA视频电线日,中兴则宣布在深圳打通了全国第一个WCDMA的商用局电线日暨WCDMA招标结束后仅8天,中兴通讯就已经配合联通率先完成了深圳WCDMA商用局分布式基站和宏基站的示范站安装,并打通了第一个电话。华为方面也表示,在联通WCDMA一期招标中,华为主要负责承建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承建联通23645个WCDMA基站,根据要求,这些基站必须得在“5·17”前具备试商用能力。从这两个消息也不难看出,联通在迅速布网发展3G业务方面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网络有了,还得品牌、业务、终端等多方面的支撑,联通的WCMDA才能一炮而红。因此,联通在此时传出和iPhone展开谈判的消息并不让人意外。产品终端对于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要性,联通当年在运营CDMA业务时就深有体会。要不是“世界风”品牌定制下大量精品双模双待手机的出现,联通当年的CDMA网络恐怕很难达到数千万用户的规模,更别谈卖出近千亿元的天价了。“苹果iPhone在终端市场的高知名度能够很快地打开联通在3G品牌推广方面的局面,就为这一点,联通和苹果展开谈判就值得。”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张燕玲表示。
深圳战国策分析师杨群也指出:“就算和苹果的谈判没有成功,在建网的这个空档期,和苹果谈判的这个消息也能牢牢抓住媒体的关注度,让联通的3G业务保持足够高的曝光率,这本身就是一场成功的营销。”他认为,如果上述消息属实,那么中国联通对WCMDA业务的基本定位将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有着较大的区别。从目前已经曝光的计划来看,中国电信的“天翼”品牌明显主打商务市场,中国移动的“G3”也将中高端商务用户作为TD的主攻目标。中国联通如果将年轻人市场作为WCMDA的主攻方向,就会避开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的正面交锋,“这样做虽然可能放弃了部分高端客户,但是风险也会减少一些。”
此外,由于iPhone在海外市场主要吸引的对象也是年轻人群体,如果中国联通真的和苹果达成合作的话,将能够在中国年轻人市场上树立一个全新的品牌形象。“就算联通在分成收入上作出一些让步,但借助苹果iPhone这个诱人的终端推广业务,还是可以增加用户对联通品牌的黏性的。”张燕玲称。
欲擒故纵:中国移动的算盘
与中国联通相比,中国移动的心情却更加复杂得多,既想将iPhone引入中国,又不想动摇自己在3G产业链中的主导权。在此次iPhone引发的一系列传言中,中国移动表现颇为积极,王建宙更是高调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和苹果的谈判仍在进行之中。但是,中国移动一如既往地以保密协议的理由拒绝吐露谈判细节。
纵观iPhone入华近一年的艰难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移动还有着自己的算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是不能受制于人。作为国内最具优势地位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在增值业务、定制手机方面一向采取的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办法,这也是为何其和苹果谈判进展无比缓慢的重要原因。根据最新的情况显示,苹果已经泛起了让中国移动提供收入分成的想法,不过仍然要求将应用程序商店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但这显然也是中国移动不能容忍的。
3G时代,软件和服务才是营收增值的关键,这是运营商和手机终端厂商的共识。以苹果自身为例,其软件应用上去年7月上线万美元。根据投资银行PiperJaffray发布的报告预测,苹果软件商店的2009年营收最好将达到12.1亿美元,而最差也将达到4.16亿美元。这种高潜力的“金矿”,无论是苹果还是中国移动都不愿意也不可能舍弃的。
于是,中国移动一方面和苹果坚持旷日持久的谈判,一方面却忙着筹备自己的软件和服务增值计划。去年底,中国移动就推出了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平台OMS(OpenMobileSystem),采用Linux系统平台并借助谷歌Andriod系统的部分技术,中国移动正在从一个运营渠道商向平台服务供应商提供转换。近日,中国移动更是在类似苹果软件应用商店模式的在线商城———MobileMall。王建宙更是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苹果模式值得研究和学习。据了解,以联想
移动为代表的部分手机厂商已经加入到OMS平台阵营之中,联想首款打着中国移动操作系统的手机最快将在4月份上市,而LG等厂商也已明确表示今年会参与OMS的前期研发。
“中国移动和苹果‘感情破裂’,看似双方立场的差异,但更深层次原因是双方都不愿放弃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产业链的控制权及背后所隐藏的庞大利益。”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称。
在利益上的巨大冲突,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移动和苹果之间的分歧。不仅如此,电信重组格局下,中国移动所承担的TD-SCDMA建设大任也使得其宣称和苹果仍在谈判之余不得不作好第二手准备。众所周知,苹果iPhone在技术制式上目前仅支持GSM和WCDMA,在TD-SCDMA上,苹果并没有技术积累,如果要研发出TD-SCDMA版本的iPhone,显然需要更多的金钱和时间。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张旗鼓的3G计划已经给不了中国移动太多等待iPhone改版的时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和苹果达成合作的可能性的确比较小,双方并不存在强烈的互补关系,与其等苹果来,中国移动还不如自己动手做多点工作,毕竟它有着中国近70%的移动用户,对消费者的直接影响力要远大于苹果。”杨群表示。
苹果凭啥吊起来卖?
让中国两大运营商展开明争暗斗的苹果iPhone,的确是个香饽饽。它的魅力何在呢?首先,它当然是一部成功的智能手机,时尚的外观设计、强大的多媒体性能加上超酷的多点触控的操作方式,是iPhone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刮起流行旋风的关键。iPhone的成功,让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黑莓等厂商纷纷跟风,推出了同样具有大屏幕和多点触摸操控的智能手机,进而成为一种风潮。
产品有魅力,能够迅速拉动中高端用户和时尚年轻群体,这是移动、联通追捧苹果iPhone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全部。苹果基于iPhone的增值业务模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才是移动、联通趋之若鹜的关键。目前在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中,手机扮演只是硬件承载平台的作用,利用iPhone支持WiFi和WCDMA功能,苹果还同时运营着iTunes在线影音商店和AppStore软件应用商店两大服务。前者从iPod延续而来,将音乐的售卖渠道拓展到了无线领域,后者却另辟蹊径,将广大的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团结到了苹果的周围,集思广议为苹果赚钱。数据显示,目前iTunes的歌曲下载量已经突破了40亿首,AppStore去年的软件下载量也突破了3亿次,这意味着苹果卖出去的每部手机不仅能够挣钱,还能在软件和音乐两大增值服务上为苹果带来巨大的收益。
“软硬结合,硬件亏本运营商补,软件赚钱自己收”,可以说这是目前苹果商业模式的最好写照。目前在消费电子行业同样采用这种模式而大获成功的只有任天堂,不过和苹果相比,任天堂的水平还略逊一筹,因为它的硬件亏本补贴是自己出的,软件开发也大多由自己完成。可看看人家苹果,只不过借助品牌和互联网和无线网的渠道把控,就能轻松赚大钱———运营商贴钱保证iPhone的低价销售,歌曲是从八大唱片公司赊过来然后再分成,软件则是由第三方来开发和分成。
这种借助高度的渠道掌控通吃价值链上下游的模式正是移动和联通梦寐以求的,只不过中国移动更希望把渠道的控制权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于是和苹果的谈判一拖再拖。而对于联通,渠道的把控问题可以有所让步,但是品牌的借力却一定要争取。偏偏移动又不想让联通成功借到这个力,取舍之间,一场围绕苹果的暗战也就由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