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和蒙牛利用互联网"瞒骗"消费者的惯用公
联通网状协同的团队结构;在线实时的动态指标矩阵。具体如下:
一、创新的中后台
传统的企业典型架构是前后台一体化,从产品到技术、到运营,是一个垂直整合的架构。阿里巴巴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破了这种烟囱式结构,把能够共享的中后台资源都尽可能地整合在一起,用更高效的方法提供出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公司的数据都是割裂的,可能有近百个团队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定义数据,结果因为没有合适的基础设施,无法用数据来创造新价值。其实,完全可以成立一个团队,起名为数据中台,一个业务部门一个业务部门地进行沟通,然后把数据定义、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全部都标准化,放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来。如此,任何部门要调用数据,都会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而且使用数据的过程中还会被平台跟踪,取得的任何附加服务,其他团队都能共享到。
这种中后台最关键的特征是什么?透明和分享!因为透明,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它平台参与者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创新都建立在过去许多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不用闭门造车重复建设。而每一次创新又会在中后台的平台上进行沉淀,智能、技术、经验、模式等也会靠着这种机制日益丰富,共同迭代。如此,创新的成本会大大缩减,效果反而会大大提升。
二、联通协同的团队结构
传统公司里的组织结构叫作科层制,是个典型的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指令层层上传下达。而在新的组织里,组织架构的样子更像一张网络,组织里的每个点都与其它点实时连接在一起。组织与客户之间也是网状直连,来自客户的任何信号都能实时接收,之后得到实时反馈。
如今,组织架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传统的组织结构入手变成了从工作流入手,重构整个公司内部的结构。工作流的特征是:要完成一个任务,需要多方协同,信息必须实时触达各方,然后让相关人员做出合适的反应,把这个工作完成再传递到下一个工作。举个例子,客服部门。为什么很多传统企业的口号都是“客户第一”?因为客服部门虽然口头上被认为很重要,但实际上在公司内部地位很低,不能真正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如果想真正解决客户实际问题,一定要给客服人员赋能。赋能实现的前提条件:一是信息流要通畅,要让工作人员能看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二是整个相关的工作流,以工作流为基础的节点要透明化,要能够调动相应的资源去解决一个问题。由此,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这个协同网上根据需要去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应的资源,在节点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在自下而上的科层制中被层层衰减。
三、建立动态指标矩阵
根据传递赋能的理念,在实际运营中,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建立动态指标矩阵。
在传统的格子化、封闭化的组织结构下,个体都被封闭在一个狭小区域内,既看不到全局,更不可能调动超出自己权限之外的资源。所以,局部的决策效率完全无法根据全局的需要进行优化。所谓指标矩阵是指用完全数据化的方式来测量、评估和监控创新。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整的数据化,另一方面要用数据化的方式定义出一个企业试图优化的方向,而指标体系是可以对整个生态都用数据化的方式来衡量和监控的。
组织赋能的原点——人才盘点
近几年,随着人力资源的转型,组织赋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内时髦的词汇,于是赋能也就成了“风口上的猪”。关于组织赋能,管理者关注的多在组织变革、领导力发展、激励机制调整等方面,但这些都是组织赋能的手段,而忽视了为组织赋能的原因。对人才进行盘点,才有助于寻找组织赋能的本源。
一、人才盘点关键点
1.关键岗位识别。首先,关键岗位的识别维度对公司价值或业务的影响程度,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识别,一方面通过价值链分析岗位价值影响程度,另一方面从反向的角度看该岗位离职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其次,要考虑该岗位的内部培养周期。原则上,培养周期长的岗位是企业重点关注的岗位。最后,还要考虑该岗位在外部人力资源市场的稀缺性。原则上,稀缺性越强,外部获取难度越大,企业更应给予关注。
2.绩效及潜力评价。关键岗位识别后,要对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进行盘点。根据人才盘点九宫格,从绩效和潜力两个维度进行评价。
(1)绩效方面。一般从业绩和能力两方面评价。对企业来讲,要以业绩为主线进行评价,业绩是能力的外在体现;能力部分,一般通过该岗位的素质能力模型进行评价。
(2)潜力方面。一般从学习能力、成就动机、敬业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学习能力是潜力的基础,成就动机是潜力的动力,敬业度是潜力的保障。
通过绩效和潜力的评价,就会形成人才盘点的九宫格。九宫格的不同人才分布,要对应不同的人才使用和培养策略。
3.人才盘点。人才盘点的评价工作是人才盘点工作的开始,人才盘点会才是关键。通过人才盘点会,可以校准人才盘点结果,统一人才盘点语言。一般来讲,人才盘点由HR主持,业务负责人介绍团队人才盘点情况,并重点说明为什么这些人员会分布在这些区域,这些人员具有哪些突出的绩效,有哪些明显的不足。业务团队
三鹿“假口碑”招数
还记得关于奶企假口碑一事,网上曾流传这样几则帖《支持民族品牌三鹿》……
第一招:打“民族旗号”,狂发贴
已经曝出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被网友痛骂的那份企业,除了大打“民族牌”,恐怕也别无他法。并且,在当时确实仍有一些依稀声音在关注此次奶粉危机中的民族奶企。
这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例三鹿“假口碑之贴”,如《支持民族品牌三鹿》、《三鹿:我是民族企业你们要我跨台吗?》、《放了三鹿、放了民族品牌》、《支持国货,给三鹿一次机会》,这几则贴在各大论坛以狂发之势袭来,而发帖时间都集中在9月12日中午。 请网友们记住9月12日这个关键时间点,因为正是这日,整个奶粉行业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大面积爆发,9月12日,google显示三鹿负面新闻激增到11400篇。
其实奶企蒙牛在同时期也采取了民族品牌这“堂而皇之”的假口碑外皮。如《救救蒙牛》。
第二招:直接找“奶托”,公关手段收买网友
最大的“奶托”就是总所周知的“百度”,在9月12日,google显示11400篇负面新闻时候,百度仅仅11条,当网友曝光“三鹿与百度的危机公关”之后,google负面信息是11800,百度才“激增”到54条。而网络上其他论坛的枪手那就实在多不枚举。
而关于“公关网友”则是因为论坛一则“网友自曝被三鹿公关”的帖子,发帖者将自己“公关”前后详细描述,发负面贴——被三鹿公关——负面贴消失——发帖者又出现承认自己对“三鹿”有误会——三聚氰胺事件彻底披露——发帖者自曝之前被公关。
蒙牛“危机公关”行为
行为一:好好“利用”搜索引擎
相比其他奶企,蒙牛毫不忌讳如google、百度这类搜索引擎。
如果在Google上查询“三鹿”、“伊利”、“光明”等乳业品牌,无一例外的是,除了公司网站,他们的第一页检索结果页面上全都不是自己的站点,一旦“出事”,整个第一个页面全部是别人的负面报道和信息,自己没有一个网上的渠道来进行解释、辩解、申诉甚至狡辩。对于很多网络声誉严重依赖搜索引擎检索页的企业来说,在搜索引擎检索第一页上没有自己可以掌控的沟通管道,这样一个平日随波逐流、危机时刻任人宰割的局面,实在是非常的危险。三鹿在出事后其网站一度被黑,其他几家乳业巨头除了主站上无关痛痒的几句道歉和保证,在搜索引擎检索页的第一页上面,没有自己可以掌控的沟通平台来和消费者及公众作坦诚、人性化和及时的沟通,任由自己的品牌声誉遭受侵蚀。
蒙牛有所不同,在Google检索“蒙牛”的第一页上,第三项搜索结果是蒙牛老总牛根生的博客,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中,针对部分蒙牛产品检出三聚氰胺一事,发表了“在责任面前,我们惟一的选择就是负起完全的责任”的博客文章,做了一定的辩护和承诺,从多达近3万5千条的读者留言来看,这样的一个沟通,对于蒙牛的声誉,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出事”之前,蒙牛就在Google搜索引擎第一页第三项这样一个醒目的位置上,拥有一个完全自属的信息发布平台,不管是有意安排还是无意为之,蒙牛的这个工作,实际上属于网络声誉管理中的“管理”这一项 - 事先在相关关键词的搜索引擎结果页上,安排好自己所属的沟通平台。相对于无所作为的其他乳业企业来说,蒙牛的网络声誉管理,不能不说是棋高一着。
于此同时,搜索引擎还能好好帮助蒙牛“危机公关”的行为二,这两者缺一不可。
行为二:老总“演戏”博同情
如果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蒙牛的“萧何”者,这就是他们的老总,牛根生。一哭二闹三上吊,本该是怨妇的戏码,却如今被牛根生演绎成为救“民族企业”的另一出。三聚氰胺从蒙牛奶粉中检查出,牛根生含泪道歉一哭。风暴之后,业绩下滑,恐被抄底,牛根生泣泪写下“”就球,为二哭。
而只要你用任何搜索引擎搜索“蒙牛陷收购危局,牛根生落泪求援”这类帖,他们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显现出来。仅google,在0.38秒里共有345.000条符合关键词,遍布各个网站、论坛、博客。要不要“奶托”都问题不大,他们老总这几出,本就比容易识穿的枪手行为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