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他们的往往是品牌的新奇独特
第一,求新鲜的心理。现如今,产品更新换代之快让很多人目不暇接,一件接一件的新事物,让人们充满了新鲜感。尤其是当代的消费者,他们喜欢求新,这类人在选购产品时,更注重产品的新奇性及时尚感。
第二,求不同的心理。当代消费者越来越特立独行,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与众不同,吸引他们的往往是品牌的新奇独特。
第三,求名利的心理。这一类消费者一般属于高收入人群,且追逐潮流,他们的品牌意识更为强烈,对于品牌也异常敏感。为了突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他们会更加注重品牌的象征意义。
第四,求习惯的心理。现如今,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及精力花在品牌的选择上。于是,这类人在选择商品时,大都根据以往的习惯及经验来选择某种品牌。
第五,求同步的心理。这类人大都受社会文化及群体的影响较深,他们希望所选择的品牌和周身相关群体的步调是一致的。
第六,求美的心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不会停止对美的追求,以前,在选择商品时,人们比较关注商品的造型及包装,现在,人们已经把外观美延伸到了对品牌审美价值的追求上。比如,品牌的名称、图形、色彩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以,对于品牌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有人说,现如今是品牌消费的时代,的确,以前人们买东西大多是为满足基本需求,且不看重品牌,但现在却有所不同。人的心理暗示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做品牌时,首先应对目标消费者做一定的了解。
对于企业来讲,如何让品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呢?
第一,了解消费者的品牌观念。现在,消费者选择品牌时,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质量好,而是因为某一品牌可以塑造自己的形象。他们通过自身需求、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来选择和自己相适应的品牌,此时的品牌也是他们的代表。比如说,早上穿着符合自己身份的阿玛尼西装去上班,晚上换上保罗衬衣加李维斯牛仔裤会见朋友。企业要明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如果能帮助消费者建立鲜明的自我形象,那么,这才是强而有力的品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第二,从消费者所使用的品牌中判断其个性。一般来讲,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都会先从“自我形象”考虑,通常他们对自己也有明确的认知,所以希望选购的品牌对自身形象有加强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这样的理论,即自我理论。理论中的“自我观念”就是根据自身特性来进行认知,通常自我观念的形成是从儿童时期开始的,然后,在社会交流过程中,慢慢接近现实中的自我观念。如果他们开始更深层次的自我评估,那么,他们就是想把自身现实的自我观念往理想的自我观念方面改变。从营销角度看,这就是在追求理想的自我观念,也就是说,这些人选购品牌主要是选择自认为可以支持他们期望的自我观念的品牌。比如,汽车及其车主,大多时候在形象上是一致的。
品牌“个性”彰显形式
大多时候,“个性”是用来形容人的,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品牌个性论”,即在品牌中注入个性概念。换言之,品牌个性就是把品牌人格化。
品牌“个性”从某一方面讲是彰显了形式,但品牌个性不是虚无的东西,它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在与对手竞争中,品牌个性是最不易被模仿的,而且是最能突显商品价值的。品牌个性赋予了品牌不同的人格和性格特征,就消费者而言,对于有着鲜明个性的品牌,通常会以人格化的形容词来描述。
一般来讲,品牌个性的塑造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简单却让人眼前一亮。在对品牌进行宣传时,很多企业认为可以用广告、图片等手段将品牌的所有信息完整地呈现出来,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广告来讲,一般消费者只能从广告里记得一件事或是一个强烈的概念。品牌个性可以简单,但一定要能触及消费者的心灵,并且要与消费者所期望的品牌个性相符,进而将品牌关系变得忠诚牢固。品牌个性深入人心,才能引起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及喜爱。比如,米其林轮胎,其“米其林轮胎人”的卡通形象憨态可掬,让乏味的轮胎瞬间有了活力,而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有个性但不能太跳脱。品牌的塑造需要有个性,但如果违反多数人或是群体所共有的且相同的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的共同特质,不顾目标消费者的现实或期望个性,那么就不会被太多人接受。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它们的表现形式就以活力、快乐为主,符合大部分年轻人的口味。
第三,可以丰富,但不可以凌乱。在塑造品牌个性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工具,如包装、广告等,但一定要以品牌的个性为标准,风格上要保持统一性。
第四,稳定中寻求变化。品牌的外在表现形式因为长久保持一致,所以才塑造出了品牌个性。而其他品牌在短期内之所以无法模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品牌保持了长期的持续性和一致性。但同时,品牌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力求改变,这是一个品牌打造新形象的过程。企业需要做的就是将持久与变化之间的平衡点掌握好。
品牌“个性”决定了产品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所以,品牌个性的特色一定是消费者暂时没有发现但却很向往的。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品牌“个性”应如何塑造?
第一,寻找产品和服务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