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上帝都会原谅的;即便是一次次在无知和放纵里撞上冰冷的围墙
后,企业的及时反应往往能给自己寻找到机会。小概率事件不仅仅是战争,各种各样的突发性社会性事件同样也是企业发展的契机。
(3)体育,不仅仅是竞赛。用一句戏谑的话来说,战争事件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再高科技的机构也无法做出预测。对企业来说,这种势能不能借,如何借,大多还是看运气。当然,有一些周期性的明星事件、定期袭来的大浪潮,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大可以好好地顺势冲一把浪。
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应该算是各类大型的体育竞赛,比如世界杯、奥运会等。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在和平年代,体育竞赛就是现实中的战争。
2.内势
如果说那些明显的大事件是所有企业都可以借势的群体性狂欢时间,那么暗机会则更看重的是企业对整个社会环境和大市场的分析和整理,从变化中寻找契机。借助外部环境或急或缓的改变与更新,可以寻找出那些能为己所借的资源条件迅速发展。相比那些万人瞩目、举世共享的大事件来说,企业内部的机会往往没有那么浮夸和高调。
寻找内势的机会有很多,但总结了一下,无外乎以下3种。
(1)从市场出发。选择以市场为研究方向,也就是研究社会大环境。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除了那些群体性大事件,其他时间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在不停地运转,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有趣的地方。从市场出发可以有很多起点,从高到低,从粗到细,每个阶段都有可能藏着未被开掘的宝藏。
(2)从竞争对手出发。一将功成万骨枯,人们印象中的名将不是孔武有力的健将,就是谋略过人、知天象地理的数理化尖子生。
(3)从自己出发。从自己出发,我们不妨先从一个能借到势的名字开始。
8.13.3 借势三部曲
1.应势
应势是企业面对发展机遇的态度,考验的是一个企业的胆识。中国人创造词汇非常睿智,所谓“胆识”,即胆在前,识在后。换句话说就是在面对机遇的时候,胆量最重要,只有有勇气去面对,才有可能取得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而在知名品牌占据中国市场主流的今天,小品牌必须走超常规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与之抗衡。
其实,每一个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品牌进行传播的好机会,例如2005年蒙牛借助“神舟六号”的成功升空成功上位;2006年加多宝(当年的王老吉)借助世界杯之势大举传播,在中国成功超越可口可乐;2008年李宁在奥运营销上取得空前的成功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无须一一列举。但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这些品牌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在成功的背后首先是一个企业敢于迎接挑战、主动出击抓住机遇所拥有的胆量。
2.借势
借势是企业抓住发展机遇的能力,其核心是一个企业洞察力的表现。其实每一个大事件的背后都会蕴藏着企业巧妙借势成长的机会,而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与事件结合的角度当然也会有差异,关键是在于通过借势,实现与目标消费者产生共鸣。当然企业能否成功地将“借势”发挥到极致,这需要企业从多方面思考,要从人、事件、媒体关注视角等多方面考虑。
3.造势
造势是企业营销借势的最高境界,其关键是一个企业创造力的表现。造势的实质是利用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大事件,别开生面地打开市场的潜在需求。一个企业如果拥有足够的创造力,则必将突破竞争,走向营销的成功。
对于造势的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有两种可以供大家参考:借助媒体和利用群众。媒体一直在营销的过程中起到宣传造势的作用,在品牌推广、事件传播过程中尤为重要,关于这一点,会在第9章进行说细介绍。
除了借助媒体,还有就是利用群众的力量为自己造势,这已经成为大品牌的命题,更是中小企业的必修课。对消费者的智慧善加利用,并让其成为自己的资源,就等同于让消费者直接告诉我们最想要的是什么,就好像那些疯狂的“玉米”们,他们疯狂地为李宇春投票、发短信。激发群众的自主行为,你就知道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8.14 试错
试错不是错,尽管这个词看起来极其别扭,但在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过程中,如果你有亲身体验,再看一眼这个词,则会觉得它有一种不协调的美感。如果你认真地总结一下,多看几眼这个词,则会赞叹这个词是如此恰当。
这个词就犹如我们的青春,年轻人犯错误,即便是上帝都会原谅的;即便是一次次在无知和放纵里撞上冰冷的围墙,也可以大声说:这是时间给我的权利,犯错是天经地义,犯错误是天赋特权,要是没有错误的青春,那未免太无趣也太浪费了,不是吗?
于是这越发显得成年人的可悲,当十七岁不在的时候,好像我们已经没有犯错的勇气和权利,再犯错误好像就无法从头再来,于是成年人变得成熟了,但成熟的另一方面就是变得更加小心翼翼,生怕出现半点错误。
这个观点其实大错特错,其实无论是十七还是七十,人都有犯错的权利,并且我们一直都在犯错。只不过对成年人来说,犯错并不可怕,但一定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我们不再是傻乎乎地去撞得头破血流,而是做一些理智的选择和判断,再去合理地犯错误,有效地犯错误,冷静地犯错误,学会曲线成长,就犹如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一样。
1.试错是一条曲线成长之路
人生如此,营销亦是如此。笔者曾无数次地说过,在营销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最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