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
不出意料的是,前两部《小时代》系列被网友揶揄为“加长版的MV”,而并不像电影,甚至把《小时代》系列电影理解成一幕流动的小说PPT都不为过——荧幕上充斥着被美图秀秀滤镜处理过的漂亮画面,它们彼此并无镜头意义上的关联,只能通过演员把小说里的只言片语原封不动地搬运到电影上,才勉为其难地完成了粗糙不堪的叙述。当然,犹如不必奢望郭敬明会成为优秀的小说家,也从来没人指望过他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可是,艺术上的失败并未掩盖其在商业上的成功。对娱乐圈来说,郭敬明却显得意义非凡,因为他所提供的绝不只是娱乐,而是娱乐经济学的理想模型。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的“一条龙”模式,以及视频网站和娱乐媒体的“两头吃”模式,至少为这个经济萎靡的时代送上了三本浅显易懂的娱乐经济学教科书。
8.12.5 娱乐了我也娱乐了你
马戏团里最红的人是谁,必定是小丑,他牺牲了自己娱乐了大家,堪称劳模典范。
2012年最红的人是谁?非“吊丝”莫属。
“吊丝”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种对现状不满的抗争,是一种身份的认同,当然,“吊丝”也是最大的网络时代娱乐化的体现。“吊丝”,是一种自嘲,是出于减压的一种自我讽刺。“吊丝”也符合了这个娱乐时代的第一特征:自嘲,娱人先娱己。
为什么要嘲笑自己?因为任何人都可能是“吊丝”,因为这是一个以一种喜感的方式表现出对社会规范的嘲笑和反抗。“吊丝”文化的流行,和这个社会的背景分不开,情感上的挫折,特权阶级与平民阶级的分化,“白富美” “高帅富”与“矮挫穷”的对抗,对金钱和物质的渴望,这一切在这个特定的无革命年代里,用一种看似无奈的豁达和自嘲充分展现了出来,这种嘲笑,能够使冰冷的社会规范看起来不那么沉重。
看一看图8-40,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告诉你,这个人就是马云,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成立十周年庆典上的朋克装打扮。也许,身为国内最大电商平台的掌门人,马云深深地知道,要想跟人搞好关系,就必须娱乐。
图8-40 马云的朋克装
8.12.6 俗到乐,俗到流行
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整个社会,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一些事物标签化和具现化,严重的甚至会蒙受严重不公,把一个好端端的褒义词生生塑成了贬义词,比如俗。
先说文解字一番,看一看俗的结构:一个人+谷=俗。人自然就是普罗大众,谷就是五谷,即为粮食。那俗的含义由此也呼之欲出了。何谓俗?人要吃饭就是俗?如何能不俗?不吃饭饿死,那倒的确是不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活在世界的凡人,倒无一不俗,非俗不可了。
当然这么解释,自然有人会说这是强词夺理,生硬拆字算什么本事。在这里所说的俗,更多的是通俗或习俗的意思,在《消费者行为学》中还专门有一个章节介绍文化与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提到了“习俗”这个字眼。
因为笔者在大学学习的是传媒专业,所以很喜欢看电影,尤其是那种具有文化艺术气氛的电影,但是笔者发现这类文艺电影,还真的只能称之为“小电影”,然而大众所喜欢的更多的是喜剧片(当然笔者也喜欢喜剧片)。但纵观所有的喜剧片会发现,很难从中找出一部很雅的题材出来,更多的是通俗的题材。正如《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有一段话所说得好:“喜剧没有雅不雅的问题,只有好笑不好笑,你问我介意不介意做俗的喜剧?我根本不会做雅的喜剧。”
2012年,《泰囧》上映,导演是因饰演电视剧《星光灿烂猪八戒》中的猪八戒而出名的演员徐峥,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成本只有4000多万元,上映前三周票房全面飘红,最终冲破10亿元,创下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被徐峥打败的是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这是继《唐山大地震》之后冯小刚导演的又一部良心之作,投资两亿元,阵容强大,华谊兄弟保驾护航,两大好莱坞影帝加盟,可这部冯小刚和刘震云花了19年心血的大制作最后还是败给了“未被列入对手名单”的《泰囧》。
徐峥自己很清醒:“我做的就是一个特别正常的喜剧,爆发成这个样子,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这个社会的压力,一定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徐峥说的没错,现代中国人的压力太大,竞争激烈,缺乏真诚,所以看到这部电影才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故事中的人物就是自己。
所以我们说营销可以融入世俗消费心理,于是可以调动人心。从电影文化的趋势我们可以洞察到,当代人生活压力已经过大,大家都不希望再给自己找沉重的包袱,而是希望能够有更轻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