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感受到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
时尚的走向。很显然,对于这样的模式,消费者很是受用。
2.让用户有“主人翁”感觉
对于70后、80后、90后这3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尽管他们以“吊丝”这样的词来自嘲,但这些人群也是极有想法的,而且急于想证明自己。很多企业家朋友都跟笔者诉苦,说现在80后、90后的员工不好管理,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不开心动不动就辞职了,没有以前50后、60后的人安分守己。
从表面上看,80后、90后的确是这样的,但这恰恰是他们思维变化的根本原因,他们内心追求一份“存在感”,而不是一份简简单单的工作。笔者的一个学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毅然选择辞职,按他的原话来说:“我工作是为了赚钱养活我自己,但也并不全是为了赚钱,我希望我的工作能让我开心、快乐,希望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同。”
所以在针对这部分自嘲为“吊丝”的互联网用户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尽量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除了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中,还可以尝试性地让他们成为公司的“董事”。
2011年1月7日,有一个叫蚊二妞的人在豆瓣网的“吃喝玩乐在北京”小组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用2000块钱开咖啡馆吧》的帖子。在这篇帖子中,蚊二妞这样写道:“每天背靠阳光面朝电脑坐在办公室的时候,我总是想面对阳光端上一杯咖啡……进而,我又奢侈地想,我要开咖啡馆……所有和我一样想开咖啡馆的朋友,拿不出几十万或上百万元,也不可能辞掉工作专门看店,自己也承担不了那么大的风险。大家一起来开一个咖啡馆,用我们一点点的钱和一点点的时间,凑成很多的钱和很多的时间,一起共同开一个咖啡馆。”
蚊二妞在网上发起的共建咖啡馆的号召,立马得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的支持。2011年9月10日,“很多人咖啡馆”在北京正式开业。“很多人咖啡馆”的运营模式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首先其解决了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的困难,每个人筹集的资金并不多(就2000元),不用担心风险问题;其次每个投资人都是一个股东、老板,同时也是一个消费者、业务员。试想一下,一个咖啡店有100个“股东”,每个股东发动10个身边的亲朋好友来这里消费,每个人半个月消费1次,平均每次消费50元,那么光这些股东的朋友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每月就达10万元,这还不包括其他零散客户带来的收益。
在北京开设了“很多人咖啡馆”之后,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类似的咖啡馆,它们都是由许多股东集资并共同管理的,如青岛漳州二路19号的“多米人咖啡店”,武汉光谷广场东智能花园6栋1002室的“很多人咖啡馆”,广州天河区体育西路9号的“梦享家咖啡生活馆”,以及南京市建邺区河西万达广场的“DreamHouse很多人咖啡馆”等(见图2-3)。
图2-3 很多人咖啡馆
这种创业模式很快就被引用到其他领域,我们将这种模式称之为“众筹”模式或“微创业”模式。先不说这些股东到底有没有赚钱(因为笔者认为这些股东仅投资2000元开店,他们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享受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但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与互联网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我们要理解80后、90后的语言,给他们一个平台展现自我,并让他们参与整个商品的产销过程并与其平等沟通,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分享他们的体验并影响更多的消费者,这对互联网产品营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2.4 用户体验至上
关于用户体验,在前面已经说了很多次了。用户体验在互联网上至关重要,在网站建设、网站优化、网站销售过程中,我们都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甚至可以说:互联网上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用户体验而拓展开来的。
那么什么是用户体验呢?用户体验除了产品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还需要为用户提供什么呢?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感受,是在用户接触产品或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综合体验。好的用户体验一定要注意细节,并且贯穿每一个细节,这种细节一定要让用户能够感知到,而且这种感知是能够超出用户体验的预期,给用户带来惊喜的。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太有道理了。举一个例子,笔者家楼下是一排饭馆,有一次笔者请几个朋友在其中一家饭馆吃饭,点了一份烤鱼。原本饭馆的环境氛围还算不错,正好是酷暑,笔者跟朋友在外面聊天,无意间发现饭馆里的师傅拿着一条鱼直接放在并不干净的水泥地上宰杀,笔者当场跟师傅说:“你在这么脏的地上杀鱼,叫我们怎么吃啊!”那师傅还毫无感觉地说:“没事,反正一会儿要洗干净的。”最后,笔者不知道他有没有将鱼洗干净,反正那份烤鱼我们基本没怎么动过筷子,之后再也没有去过那家饭馆了。大概过了一个月,那家饭馆就关门大吉了。
相信通过上面这个案例,读者应该知道用户体验的好坏与你做了什么没关系,用户感受到什么才是至关重要的。说白了,用户体验的实质就是要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好,产品做得再好,功能再多,用户没有感受到,一样没有好的用户体验。
那么如何设计用户体验呢?互联网品牌的建设过程,就是打造用户体验的过程,所有的环境、产品或服务都是为了实现用户体验而设计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产品的设计还是服务,无论是渠道还